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沈帼英-博物院

 经过一番整容改造之后的新加坡国家博物院,样子比以前光鲜时髦很多。看得出博物院人员费了不少心思,把岛国不算长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那块拥有岛国最早出土文字的“新加坡石”,在柔和的灯光照射和导览器提供的旁白解说下显得珍贵庄严。长得跟这块石头差不多的古石碑,在印尼博物馆多得是,待遇却完全不同。

  印尼出土文物丰富,却没有得到政府官方认真的对待和保存。雅加达的国家博物馆里,好多数百岁的展品,都没有清楚的说明文字,好些只是被随便堆在地上。听说印尼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收入低,有的于是把国家文物偷卖到别处,给自己加薪。被盗走的文物说不定命更好,至少有懂得赏识的人照顾,比在博物馆内堆灰尘、遭岁月渐渐毁容的同伴幸运。

  岛国相比下文物资源有限,物以稀为贵,每个石头每块破瓦都得到细心的保存,得以高贵地躺在展示柜里,骄傲示人。新加坡史和印尼泰国等地的历史在不同年代有不少交汇点,如果我们可以跟邻国博物馆多多合作,互相租借文物办展,岛国的历史便能走出山尼拉乌他马和莱佛士的局限,占上爪哇Majapahit王朝辉煌的一点光。那本来也是岛国历史的一部分。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为每个游客准备的视听导览器里,住着一个叫Brandon的导游,带领游客走进时间回廊。但这个导游却是新博物院最大的败笔。他为游人制定好历史之旅的每一步——进入隧道后会花多少时间,来到隧道末端要向右拐……,导的成分太多,游的自由被剥夺。

  历史的乐趣本在于探索和发现。博物院的所有设计应该都是为了辅助这个过程,历史解说也应该是为了制造更多的好奇,而不是规定一条固定的历史路线,把游人都送进同一辆历史列车里,看同一片风景。

  进入二战后建国时代部分,新加坡的历史更显苍白,展示的文字语言变成了爱国歌曲的歌词。许多从长辈那里听来的精彩近代史,怎么都没有进入博物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