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5, 2007

仿电脑游戏入屋行窃 少年判入青年改造所

● 韩宝镇

  声称沉迷于电脑游戏,对类似扮演小偷行径、攀墙入室等游戏深感兴趣,以致最终更来真的,潜入屋内行窃,还用刀捅伤男房客的中四生赛亚非,昨天被社区法庭判进入青年改造所。

  根据法律程序,罪犯必须在青年改造所服刑多久,视他们在改造所的表现而定,但刑期介于18个月至三年不等。

  19岁伤者梁伟恒(马来西亚人),昨天也在多名亲友的陪同下,出庭听判。

  他的姑姑梁玉珍(35岁)接受本报访问时说,侄儿案发时伤势非常严重,不仅肝脏被刺伤,甚至连肠子都流出体外,十分骇人,险些连命也保不住。

  梁伟恒曾经是篮球健将,过去在马来西亚还代表州出赛。他的姑丈披露,梁伟恒如今已经无法再玩篮球了。

  眼前的梁伟恒长得健壮帅气,完全看不出他是曾经从鬼门关前绕回来的人,可是当他掀起汗衫,露出腹部上一条直落而下、长约30公分的红色凸出疤痕时,仿佛当初动肝脏手术的危急画面呈现眼前。

  梁玉珍以庆幸的口吻说:“幸好他以前是运动健将,身强体健,才能捡回这条命。”

  被告赛亚非(16岁)面对三项控状。首两项控状指他于今年5月25日夜里潜入一个组屋单位行窃,并蓄意严重捅伤梁伟恒。第三项控状指他于今年7月23日在学校里偷取一名同学的书包、耳机和计算机,总值95元。控方只以首两项控状提控他。

  根据缓刑监视官提呈的报告,被告重犯的可能性高,不适合接受缓刑监视,因此建议让他进入青年改造所,接受改造计划。缓刑监视官也建议让被告参与防止暴力计划和接受辅导。

 巴拉雷迪法官昨天对被告说,在他沉迷电脑,产生反社会行为之前,被告学业成绩优异。他希望被告在青年改造所内继续学业。

  案情显示,被告于5月25日过了凌晨12时离开金文泰的住家,背包里带了一把刀,准备破门行窃。

  同天清晨2时30分,他来到金文泰13街第111座组屋单位一个4楼双层公寓式组屋。当时,单位的大门没锁,他把刀藏在腰间,翻越矮墙潜入。该单位当时是出租给几名外籍房客。

  被告找到一件校服把脸蒙住,拿走总值70元的手机和皮包。接着,他上楼搜刮财物,却惊动了男房客梁伟恒。

  梁伟恒发现被告后,马上起身抓住他的双手,然后抓住他的颈项,把他推到墙壁,将他制伏。被告无法挣脱,情急之下,亮出藏在腰间的刀,捅了梁伟恒的胸部和腹部几下,挣扎中还不小心刺伤自己的大腿。

  负伤的梁伟恒不支倒下,被告成功逃脱。梁伟恒过后被送往国大医院抢救并留医。

  被告事后逃回家。同天早上,他的父亲看到他大腿的伤势和沾满泥泞的鞋子,怀疑儿子可能涉嫌打架,因此报警。

  被告的父母昨天也来到法庭,伤者梁伟恒的亲友还上前跟他们攀谈,梁伟恒也让他们看了他身上的疤痕。被告的父亲胡辛告诉他们,他也认为被告进入青年改造是适当的。

4少年涉嫌组屋纵火被抓

4名少年涉嫌三天前在义顺组屋纵火,隔天遭警方逮捕。

  这几名少年相信是把一些燃烧物丢进电梯附近一个藏有水管的小室内,导致烟雾弥漫,引起居民注意,报警抓人。

  案件发生在本月22日下午3时50分左右,地点在义顺11道第416座组屋。被捕的少年已保释外出,等候警方进一步调查。

  陈姓女居民(29岁)对媒体说,当时该座组屋3楼电梯处的水管室被人蓄意纵火破坏,烧焦的烟味引起居民注意,他们前去查看时,发现涉案者已逃去无踪,于是拨电报警。

警方经过调查后,前天在案发地点附近组屋楼下将涉案少年一一逮捕归案。据知,当时身穿校服的涉案少年被警员押上警车时,其中两人哀求警员给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

15岁学生被控 虚报地铁站有炸弹

涉嫌连同一名13岁少男向警方虚报欧南园地铁站有炸弹的15岁男学生,昨天被控上少年法庭。

  由于受到儿童与青少年法令保护,媒体不得报道他的姓名。

  被告面对三项控状,一项指他于本月17日晚上11时15分,在欧南园地铁站打电话给警方,虚报“欧南园地铁站有炸弹”,触犯了电信法令。

  另两项控状,指他在家中偷窃了两台数码相机。

13岁同谋获释

  至于被指跟被告一起涉案的13岁少男,警方在斟酌了案件的实际情况,并征询了总检察署的意见后,决定不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被告昨天在庭上回答法官的提问时说,他已经旷课一个月之久。

  法官问他为何不去学校,被告答:“因为我要跟朋友一起出去。”

  法官又问:“你不喜欢上学吗?”被告却说:“我喜欢。”

  法官再问那他为何不去学校,被告答不出来。对于法官指他是因为太空闲而犯案,被告也沉默不语。

 被告面控后,法官将案件展期本月30日过堂。

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言教不如身教

● 丘慧兰

  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孩子,一路走来不可谓不千辛万苦。困难不在于孩子本身,而是周遭人对我的指指点点,几乎每个决策人们都会有意见与批评!

  他们并不尊重与欣赏我的所作所为,即使是了解状况后也不给予支持。我常在想,若不是自己的坚持与固执,早就被他们的危言耸听说得不知如何是好了,孩子也会在我的不知所措下无可适从!

  其实许多的规矩与原则,担心长期下去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实在是杞人忧天,想太多了!我只是尽我责任在孩子幼儿时期照顾与管教好而已,绝对不影响他日后的操行。因为长大后的他不是我所能操控的,他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在于吸收而不是付出。因此身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有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习,不在物质的培养而是精神上的灌输。

  一个健全与良好关系的家庭,是孕育孩子优良品格的温床,也是父母们该努力的方向与目标。父母应该小心翼翼,认认真真,快快乐乐地与孩子享受拥有的每一天,如此而已。

  孩子是不是被教出来的,我不敢下定论,但是被影响的成效却是有目共睹的。

  发觉小孩不喜欢接受听的资讯,而接纳看的教导。因此可以的话,都尽量不去说而是做给他们看,所谓的身体力行。

  身体力行,你不会因他们的不听话而生气,他们也不会因你的唠叨而心烦!

  我们都花太多时间教孩子不可这样不可那样,就没好好地让孩子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有没有想过,在“教导”他们的过程中,其实身为大人的我们是否如自己所言般完美无瑕呢?

父母行为都看在眼里

  或许你会说,就是自己不完美才不希望孩子学我像我,可是你别忘了,说服力是很重要的。

  孩子顶你“你不也一样吗?”的时候,太无地自容了。到时你又会骂他没大没小,没礼貌了。其实错的是大人们的我们,不是吗?

  可能我比较多时间与孩子相处,所以我的一言一语都逃不过他的视线。发觉我教他的东西,他很少体现出来,反观自己的所作所为却尽在他眼里,不必教也会与我一样画葫芦。不知是欣慰,还是错愕?

  既然说教他并不受惠,只好小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了。我希望成为一个影响他的人,而不是样样要求完美的妈妈。因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不过份,其实也算及格了,不是吗?

  所以孩子不是不听话!

·作者是一名家庭主妇

青山依旧在?

● 李慧玲

  特选中学的问题,每隔几年都要引起讨论。华社有意见,关心的是在缺乏大环境的支持下,华校背景的校长掌校的时代已渐成历史,同时越来越多孩子家里讲英语,整个学校的所谓“传承中华文化”的气氛已经越来越稀薄,特选何“特”之有。非讲华语社群则担心特选中学吸收小六会考成绩顶尖的学生,作为精英学校,学生以华族为主,把非华族学生排除在精英系统之外,并且让这群华族精英与其他种族隔离,特选之“特”,对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社会发展不利。

  然而,特选中学到底为何?老校长林乃燕最近接受本报访问时点出了“特选学校”和“特别辅助计划”(Special Aided Plan,简称SAP)两个概念的不同,这是重要的。在审视特选学校时,回归到源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它的背景,掌握它发展的轨迹。

  “特别辅助计划”其实更准确的反映了1970年代末岛国华校如何坐困愁城,以及整个社会“脱华入英”的趋势。九所综合考虑各因素挑选出来的学校需要的是 “特别辅助”,不予以辅助,任其发展,华校恐怕无法力挽狂澜。而据当时教育部的宣布,这个计划短期要提高非英文源流中学学生的英文程度,长期则是发展这九所中学,"使它们成为真正的两种语文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最好的华校环境里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纪律的训练,而它们的英文水准,又能跟英校的学生媲美 "。(《星洲日报》1978年12月1日)

  在那个时空里,特选学校校长艰巨的任务,不是如何保留华校传统,而是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当时历史在、校长在、老师也在,才有所谓学校传统可言。早期特选学校的学生需要加倍努力的,是进修英文。他们比非特选学校学生多上一些节数的英文课,并且到英校“浸濡”。

  当时“特别辅助计划”下,九所特选中学其实承担两个任务:第一,维持学生华文和英文作为第一语文的水平;第二,维持华校传统校风,让学生受到华校文化的熏陶。也因此,最近与快捷课程合并的特别课程,原本与特选中学划上等号。选择进入两种语文都为第一语文的特别源流,也就等于进入特选学校。这个发展后来有了改变,特选学校以外的一些中学,也都有学生修读高级华文(也就是过去的第一语文)。语文水平和文化氛围在谈论学校教育的语境里,渐渐不再是二而一的。

  如此,我们在讨论特选中学和特别课程时,不妨将“语”和“文”区分。特选学校的学生,高级华文的水平是不是必然"高级"?这不是绝对的。特选学校学生,高级华文的水平不一定比非特选学校的学生来得高。高级华文的水平似乎可以量化,直接的做法是看历年中四会考成绩。然而,近30年来课程早已“因时制宜”做了修订,评卷的方式也不同。单看会考数据,一方面是很难有比较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考试成绩也未必能够最有效反映程度。王昌伟上周三的《特选中学计划成功了吗?》举出的现象,并非孤例。

  岛国对高级华文作为语言的水平和要求,可以应不同时空而调整。那么作为“文”呢?

  从国家领导人到特选中学本身的掌校者,到社会人士看特选学校的学生,谈特选学校身上的“中华文化特质”,听来似乎都是相当虚无缥缈的东西,说它有就有,说它无就无。很多人能够举的是一些个别的经验、个别的例子。但是,整体而言,我们到底怎样衡量在不断改变中的环境和条件当中,“传统华校的氛围”?是学校让学生上了多少与中华文化有关的课程?还是庆祝了多少传统节庆?当许多学校的领导层都没有历史感,对自己服务的学校历史和传统没有太多认识,我们何以谈校风和传统的继承?

  每一个政策到了若干年后,总是需要应时反思、调整。有趣的是,特别辅助计划经过20多年,官方和华社上下一致肯定它的地位,表扬它过往的成就,但在岛国的教育状貌经过翻天覆地的改变后,对特选中学日后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却几乎没有进行系统检讨。它完成了历史任务了吗?它们原来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早已不适用于现今的社会;学生的英文水平可以让人少操点心。不过,要如何让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今天,特选学校的校长有没有把恢复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视为艰巨的任务来对待?而大家在提特选学校时,自动地将它和“中华文化熏陶”、保留价值观联想在一起,是对学校拥有这个条件的假设,还是一个凄美的误会?这条件从何生出?因为中国崛起的因素,十所特选中学中有几所在营造“中华文化”环境方面较为着力,但这是否就能笼统地代表“特选学校”仍保留华校的特质?

纯粹为了“捍卫”而捍卫特选学校,把它们当作符号来看待,作用不大。如果任由个别特选学校能“特”则“特”,不能“特”则罢,那么我宁愿让“特选中学”这个名称走入历史,消解“特选中学”非常成功的迷思。

  特选学校要存在得有意义,需要确保它继续发展时,不只剩下没有实质内涵的空名。除了教育部原来给予它们资源上的支持,对于调派特选学校的校长,当局是否有系统的规划?对于特选学校之作为特选学校,当局和社会群体有怎样的要求?当局是否有一套评鉴的准则?30年过去,谁来思考和决定它们该何去和从?难道只是特选学校的校长、董事部、校友,还是学生自己?(作者为本报采访主任)

如何解决华文水平低落问题?

● 梁威文

《联合早报·言论》版最近刊登的有关母语和特选中学的文章,让我陷入沉思。

  吴俊刚先生在7月25日的《母语:何必曰利?》中表示,当英文越来越强势时,双语政策也会越来越受质疑。父母要求改变华文是必修科的规定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将来,华文将成为一种外语。

   王昌伟先生在8月8日的《特选中学计划成功了吗?》一文中,则对特选中学计划提出怀疑,认为计划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训练,他们到了大学,还必须在文字上挣扎。

  我觉得两位作者间接的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应对华文水平下降的趋势。不论对新加坡是好是坏,华文水平低落恐怕已是事实。

  一些人批评新加坡的教育近似单语的系统,许多人的母语只维持在小学水平,单靠讲华语是不可能把华文维持在第一或者第二语文水平的。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加坡可有两个选择。

  首先,是马上采取行动,阻止华文水平全面下降。例如,我们可以把一些人文科目的教学媒介语改为母语。但这样做是否实际呢?考虑到目前的华文水平,要规定学生通过华文来学习历史或者地理是不切实际的。

  除了重新作出教学安排所需的费用外,也必须考虑学生在完成中学教育后,能不能够继续维持较高的华文水平。以我本身的经验来说,在“O”水准高级华文试卷中及格后,虽然每周至少阅读《联合早报》两次,还是觉得要维持原有的水平非常困难。我在学校所学习的华文,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根本无用武之地。

  第二个选择是任由华文水平下滑。放宽选择“华文B”的规定、降低小学的华文水平、甚至允许华文在小六会考中可以不算分的选择,也许都是将来可能无可避免的措施。

读者可能会感到震惊——这是不是意味着华文在新加坡已经寿终正寝?我并不这么认为。只要有适当的措施和奖励,华文将能继续在新加坡保持活力。

  英国的威尔士(Welsh community)社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自古以来,威尔士的学校只使用威尔士语为媒介语,很多威尔士人也只能说威尔士语。

  现在,同新加坡的华文一样,威尔士语只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科目,但威尔士语并没有因此变得奄奄一息。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威尔士人都说得一口流利的威尔士语,他们的数目也没有减少的迹象。此外,在威尔士,威尔士人文化也没有凋谢,而是持续蓬勃发展。

  在让一般人的水平下滑的同时,我们可以给用华文修读中国文学或者历史的学生适当的奖励,培养一批熟悉中国文化的华文精英。这是我们的教育系统目前所欠缺的。

  如果水平低到没有实际用途,那一个所谓在讲、写、读方面都具备相当能力的华社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一般人拥有基本讲华语能力,加上一些在各方面都能够掌握华文的精英,是比较好的办法。

  

·作者是国民服役人员

我只愿留在此地

● 孙爱玲

  8月9日傍晚观赏国庆庆典,那宽阔的活动舞台与海湾天空连接,是那么的壮丽和富有创意,在灿烂云彩下开始了检阅典礼,夜幕低垂后辉煌的灯光和音乐,掀起歌舞的序幕,听多元化的国庆主题歌曲,欣喜万分;最触动我心弦的是《我只愿留在此地》,说出我的心声。

  那是叶良俊写的曲和词,由陈洁仪厚实美丽的声音唱出,绕梁三尺。后来忙找歌词,不见中文版本,只好把英文歌词听来,大意是:

  我走过开罗和孟买的街头,

  我看过百老汇的霓虹灯,

  我爬过艾菲尔塔,

  一小时上了万里长城,

  经历酸甜岁月但还可以;

  看过好莱坞、LA(洛杉矶)日落,

  那伦敦桥、大笨钟、泰晤士河,

我越过桂河桥,

  但不知道为什么

  每夜每日还是思念你!

  没有什么地方我愿留下(我只愿留在此地),

  你永远是我的一部分,

  就算我走遍全世界,

  我期待见到的还是我的家!

  这是我的家人

  我的朋友与我成长的地方,

  我会越过天空横跨海洋,

到我想要留下的地方。

  因为没有什么地方我愿留下(我只愿留在此地)。

  那种心境引起听者共鸣,世界再大,没有要留下的地方,一种游子漂泊的心情,归家吧,归家吧,家在等你!曲也写得激动,旋律感人,漂流的曲音,由远而近,小提琴的哀怨,交响乐扬起的心绪,恰到好处。近年来我国的爱国歌曲,十分好听,没想到我们有那么多那么好的作曲家、歌唱家。

  回想国庆日当天,一早天就下起倾盆大雨,颇担心晚上的国庆典礼怎么举行?起床望雨,雨颇大,安慰自己,那象征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国泰民安!九点整阳光破云而出,光芒照射远处屋墙红瓦,欣喜可以下楼跑步。晨风吹过,打落椰树雨珠,跑道旁的大树,树干生长地衣青苔,据说能长地衣青苔的地方,空气必须没有污染,好像氧气特别多,我说这是我们的土地,一个特别清洁的地方。

  回家问同住同活的晓慧子喜不喜欢新加坡,她说你不觉得这里很安全吗?世界很多地方都不太安全,她说香港也不安全,我说你在澳洲晚上不是常出去,她说我们都是一班人,可是在这里半夜回家都不怕,很熟悉很习惯,可能因为这里是家。

阿龙-缓慢的姿态

  缓慢的程度与享受的深浅或许是成正比的。

  对于生活,西班牙人有自己的一套关于缓慢的解码方式。

  到游泳池时,只见人们热衷于泡水多于游泳。数分钟后便坐在草坪上的树荫下,借着阳光的热情、跳入杂志或书本的另一个世界里,与相偕而来的同伴漫无目地聊一些实实在在的话题。游泳池原来不一定是为了游泳。反正重点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专心地悠哉闲哉。

  午休时间一到,除了餐饮业外,西班牙所有的商店一概休业直到傍晚五点钟左右才重新开门营业。中午一点钟过后的街道相当安静。仿佛是一种酝酿中的沉静。关上商店大门,其实是另一个开始。

  午休的时间里,找几个朋友一起用餐、高谈阔论、不慌不忙。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等待,但人和时间等不了。一顿饭的时间是为了享受其中的时间品质。吃饭不是一场赛事。要满足身体也必须丰富精神。接着,炎热的下午和肚子里的食物开始让身体昏昏欲睡,那就顺应着身体的需要而让它午睡一小段时间。

  对一些人而言,午休时间浪费了赚钱的机会。然而,拥有时间却不懂得享受时间或许也是一种浪费。一直与时间赛跑的人活在时间以外,感受的永远是下一秒钟的世界却忘了现在。

  五点钟后,太阳缓缓落下。午休过后,商店的大门重新打开,开启了一番生机。充过电的身体和精神更有效地面对“新”的开始。

  原来午休并不是一场空白。

  西班牙人不管用餐或做生意都是一番的写意态度。用餐时缓缓地享用。与朋友高谈阔论时全情投入。经营生意时也是悠悠然的姿态。商店里多了爽朗的声音,少了精打细算的急功近利。

  放缓步伐。缓慢之中五官才有时间捕捉真真切切的感受,不必数码相机。走得太快,赶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最多的目的地,那是成功的定义。可是人生只是一个过程。忙着赶路,沿途的风景还未看清就已经迅速地错过了。像一张还未赶得及调焦或构图便仓促按下快门的照片。

叶孝忠-旅人的 咖啡馆

我们都喜欢这间小小的书店兼咖啡座,那是因为店里的人文气息,而人文气息不单只是在墙上挂几幅摄影作品或什么的那么简单,而是来这里的人,是人的参与让空间活起来。比如我们对面就有个曼谷年轻人静静读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另外一桌正在讨论着一些事情,间中有笑声和辩论。外面的车水马龙和乌烟瘴气一时和这里无关。

  这个一楼是书店,二楼是咖啡座的空间,名为passport。书架上有不少旅游书籍,原来是一家以旅行为主题的咖啡座。老板Num喜欢旅行,所以来这里的人都爱旅行,因此才能让咖啡馆充满了行旅的气息,而这种气息和咖啡香特别投契,无时无刻不提醒你出发。

  当然阅读也是一种旅行,店里的书能让你飞越万水千山。我翻着一本泰文旅游散文集子,扭曲的泰文如一个个未知目的地的问号,不了解才有容许神秘的想象空间,难得糊涂,并且能享受这种糊涂,也有另一种乐趣。

  Passport还售卖不少泰国年轻人独立制作的小书,看不懂内容,却看见热忱。如果你想找一些比较有个性的明信片,你来对了地方。“摄影师需要钱旅行,请支持。”明信片的架子上写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买了不少不打算寄出去的明信片,把它们挂在家里,常常让我想起那个下午,几乎没有声音的下午,在咖啡座里静静地过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这样的曼谷下午,正好需要这样的一间咖啡座。

  作者电邮:yexiaozhong@hotmail.com

黄向京-看不见的城市

● 电邮: huangxiangjing@hotmail.com

  过了许久,这些真实又震撼的影像还是烙在脑海里,不时插播,令我纳闷:这是我所看见的城市吗?

  半世纪前的英殖民地时空最早的彩色镜头如此令人震撼:

  在牛车水熙来攘往的街头,蓄着一根长辫白衣黑裤的妈姐,与穿着洋裙的人类学家闲话家常,周围居民围着观看。半世纪前的牛车水确实贫瘠,穷人家儿女蜷伏街头角落。这名莱佛士博物馆人类馆馆长在牛车水一带做田野访问,也在场观察纪录南来华人的祭祖仪式等。

  手执录像机者Ivan Polunin是植物与昆虫学家,曾深入柔佛、沙拉越等地访问拍摄当地传染病,乘小船靠近居住树上海边的土著孩子与之握手的资料影像,过后在伦敦皇家人类学学会发表。

  半世纪前后的牛车水差距之大,有了他的纪录备忘,我们才得以看见。

  如今八十好几的男人脑力只剩八成,还试图把当年拍摄的十几盘碟子30个小时录像档案重新翻拍,录下旁白。可无论他怎样努力记忆、纪录,更多时候,庞大的空白、停顿还是笼罩着他。

  人类学是大英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的文化产物,但当这段历史落幕之后,人类学者田野纪录的“在地人”与“在地感”,往来的人物事影像如此真实,难能可贵。

  本地电影导演陈彬彬的纪录片《备忘录》(Invisible City)还有这样一名洋女子,纯粹为了兴趣,到处去拍照。我们看到一张张黑白影像,一幢幢殖民地老房子美得令人叹息,至今却已荡然无存。

  半世纪后,黑白洋房已成为本地餐饮界最具南洋特色的“热”点,多可惜啊,这样美的老房子完全没有机会被赋予新的生命。老得视力模糊双腿乏力的业余摄影师,瘫在床头同样惋惜错过“回家终老”的时机。

本地考古学者林祯祥在圣淘沙做考古,带陈彬彬来到一块被森林草堆掩没的古堡。当然不是什么大小“吴哥”,而是英殖民政府曾留下的军事痕迹。地底下挖掘出的,又是另一个看不见但摸得着(古物碎片)的时空。从此处眺望高楼大厦的城市,高度发展急速转型的城市化国家的地底下,还有看不见的“历史古迹”。

  我们看不见的,不只是隔着半世纪时空的人物事全非,还有一些历史事件,可能选择遗忘,或看不见。

  当年英殖民地政府镇压手无寸铁的“学运”学生有黑白影像为证,参与其事的文史工作者韩山元并不想就此遗忘。当年为争取和平而参加抗日军的老人家,向访问他的日本女记者高唱抗日歌曲,描述当年日军残暴的手段。

  不知怎的,陈彬彬的影像叙述,令我联想到卡尔唯诺《看不见的城市》中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是他一个又一个描绘了大汗忽必烈所看不到,或无法想象,或无法到场的城市。

  陈彬彬一个又一个描绘了她所看不见的城市,也是我们所看不见的城市。不过是半世纪前时空的影像,我们都看不见了,甚至连想象,有时都很艰难。

  (《备忘录》从17日至19日加映三场。可拨电6332 6919购票)

沈帼英-博物院

 经过一番整容改造之后的新加坡国家博物院,样子比以前光鲜时髦很多。看得出博物院人员费了不少心思,把岛国不算长的历史,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那块拥有岛国最早出土文字的“新加坡石”,在柔和的灯光照射和导览器提供的旁白解说下显得珍贵庄严。长得跟这块石头差不多的古石碑,在印尼博物馆多得是,待遇却完全不同。

  印尼出土文物丰富,却没有得到政府官方认真的对待和保存。雅加达的国家博物馆里,好多数百岁的展品,都没有清楚的说明文字,好些只是被随便堆在地上。听说印尼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收入低,有的于是把国家文物偷卖到别处,给自己加薪。被盗走的文物说不定命更好,至少有懂得赏识的人照顾,比在博物馆内堆灰尘、遭岁月渐渐毁容的同伴幸运。

  岛国相比下文物资源有限,物以稀为贵,每个石头每块破瓦都得到细心的保存,得以高贵地躺在展示柜里,骄傲示人。新加坡史和印尼泰国等地的历史在不同年代有不少交汇点,如果我们可以跟邻国博物馆多多合作,互相租借文物办展,岛国的历史便能走出山尼拉乌他马和莱佛士的局限,占上爪哇Majapahit王朝辉煌的一点光。那本来也是岛国历史的一部分。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为每个游客准备的视听导览器里,住着一个叫Brandon的导游,带领游客走进时间回廊。但这个导游却是新博物院最大的败笔。他为游人制定好历史之旅的每一步——进入隧道后会花多少时间,来到隧道末端要向右拐……,导的成分太多,游的自由被剥夺。

  历史的乐趣本在于探索和发现。博物院的所有设计应该都是为了辅助这个过程,历史解说也应该是为了制造更多的好奇,而不是规定一条固定的历史路线,把游人都送进同一辆历史列车里,看同一片风景。

  进入二战后建国时代部分,新加坡的历史更显苍白,展示的文字语言变成了爱国歌曲的歌词。许多从长辈那里听来的精彩近代史,怎么都没有进入博物院?

吴庆康-爱国选题

每年8月,全国上下总是沉浸在一片欢愉热闹情绪高昂的气氛中。我们都在这个月份觉得新加坡特别好,觉得自己分外爱国,觉得可以作为新加坡人是最大的幸福。

但我们的爱国情怀是不是只有在每年8月才会释放出来,其他11个月都理所当然地被藏起?回答以下爱国选题,(1)有10分、(2)有5分,(3)有1分。若整体分数接近150分,你很爱国。60分左右,你可以更爱国。不到30分的话,你或许可以考虑移民。

  X  X  X  X  X

不论何时何地,你一听见国歌就:

(1)马上起立

(2)不知所措

(3)没有反应,继续做原本在做的事

对于从小在学校一定要学唱的国歌,你:

(1)百分百明白歌词的意思,深感自豪

(2)以前记得但现在忘了歌词说什么,有点内疚

(3)从来都不懂歌词的意思,也没有想过应该懂

我们的《信约》,你会背是因为:

(1)这是当新加坡人的最基本责任

(2)不是很长

(3)这是从小在学校的“必修科目”

打从几十年前第一首爱国流行歌曲《胡姬花》(林竹君演唱)开始,直至今天的每一首国庆爱国歌曲,你:

(1)都会不自觉随口哼出,而且全部会唱

(2)觉得有些还可以,有些听不下去

(3)觉得造作全不会唱

若国庆日假期刚好可以让你有个长周末,你会:

(1)天天注意哪里有国庆庆祝活动并热情参与

(2)天天注意哪里有国庆促销大减价,趁机疯狂购物

(3)老早就安排好出国度假,用尽长周末

看一年一度的国庆典礼,你会:

(1)想尽办法索票一定要到现场欢呼热情挥舞小国旗

(2)花几百元入住有景观的酒店舒服地、高贵地“隔音”观赏

(3)在外闲逛,经过咖啡店的时候对着电视机望一望

对政府推行/实施/提倡的任何政策/活动/运动,你总是:

(1)不问缘由一定举脚赞成

(2)觉得不可能有商量的余地于是无奈接受

(3)不满、愤怒,通过各管道(包括在咖啡店)投诉

在国外你觉得自己最新加坡的时候是:

(1)手握红色护照的那一刻

(2)讲新加坡英语Singlish的那一刻

(3)在餐厅问服务生要辣椒的那一刻

你对鱼尾狮的感受是:

(1)最独特最有代表性的新加坡标志

(2)过气过时的新加坡标志

(3)身份混淆的动物

要你为来本地旅游的国外友人选购非食品的本地纪念品,你会买:

(1)李光耀回忆录

(2)鱼尾狮造型的钥匙扣

(3)镀金胡姬花

你觉得最理想最容易让你“冲动”的购物地点是:

(1)高岛屋

(2)SIAM Paragon

(3)铜锣湾

你最喜欢的时尚品牌是:

(1)RAOUL

(2)ZARA

(3)GAP

在看那些邀请了一大堆各种“明星比赛”(要SMS投选那种)参赛者/落选者在现场疯疯癫癫的本地综艺节目时,你的反应是:

(1)创意十足,充满娱乐性,连广告时间都不走开

(2)不介意开着电视,让家里有些杂音也好

(3)浪费时间浪费资源丢人现眼的垃圾节目,为本地制作的综艺节目感到悲哀

至今你最记得的本地制作电视剧是:

(1)雾锁南洋

(2)网中人

(3)流星花园

问你谁是新加坡国宝,你的答案是:

(1)李光耀资政

(2)孙燕姿

(3)David Gan

陈沈明媚:最爱社区工作

身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董事的陈沈明媚除了参与全国家庭委员会和全国预防嗜赌理事会,也加入另外10个委员会的委员。她在谈话中流露出了对社区服务的热忱。

  “我参与社区活动,因为我喜欢我做的事。”

  陈沈明媚(48岁)是以上两个委员会的委员,今年她因为这方面贡献而获得公共服务奖章。

出席社区活动

丈夫儿子陪同

  对于某些社会现象而进行的调查数据,她说:“有时看到那些数据,我会很难过。它们会促使你想提出解决方法,你就为这些事挣扎,感到无助。但是你能够就这样走开吗?你不能。我越想做一件事,我就越得奉献。”

  她说,参与了这两个团体,让她意识到所有的不同问题,最终回到家庭的课题上。

  陈沈明媚常常奉劝人们要取得家庭与工作和谐,自己也以身作则。当她必须出席社区活动的时候,丈夫和儿子也会陪伴她,这样一来,那就成了他们的家庭活动。

  在家中,陈沈明媚也努力配合家庭生活。儿子年幼时曾指定父母必须每星期至少回家吃饭两次,如果父母迟到了,还会让他们支付罚款。“那让我们意识到儿子也是同样重要的。现在他从外国回来度假时,也会要求这样。”

  对于未来,陈沈明媚还有很多想贡献的地方:“我希望能提倡家庭与工作和谐,并提高民众对这个课题的意识:我们必须尝试解决家庭问题,而不是只使用暴力。通过全国预防嗜赌理事会,我希望让更多民众意识到,社会上有很多能够帮助他们的人。”

陈沈明媚:最爱社区工作

身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董事的陈沈明媚除了参与全国家庭委员会和全国预防嗜赌理事会,也加入另外10个委员会的委员。她在谈话中流露出了对社区服务的热忱。

  “我参与社区活动,因为我喜欢我做的事。”

  陈沈明媚(48岁)是以上两个委员会的委员,今年她因为这方面贡献而获得公共服务奖章。

出席社区活动

丈夫儿子陪同

  对于某些社会现象而进行的调查数据,她说:“有时看到那些数据,我会很难过。它们会促使你想提出解决方法,你就为这些事挣扎,感到无助。但是你能够就这样走开吗?你不能。我越想做一件事,我就越得奉献。”

  她说,参与了这两个团体,让她意识到所有的不同问题,最终回到家庭的课题上。

  陈沈明媚常常奉劝人们要取得家庭与工作和谐,自己也以身作则。当她必须出席社区活动的时候,丈夫和儿子也会陪伴她,这样一来,那就成了他们的家庭活动。

  在家中,陈沈明媚也努力配合家庭生活。儿子年幼时曾指定父母必须每星期至少回家吃饭两次,如果父母迟到了,还会让他们支付罚款。“那让我们意识到儿子也是同样重要的。现在他从外国回来度假时,也会要求这样。”

  对于未来,陈沈明媚还有很多想贡献的地方:“我希望能提倡家庭与工作和谐,并提高民众对这个课题的意识:我们必须尝试解决家庭问题,而不是只使用暴力。通过全国预防嗜赌理事会,我希望让更多民众意识到,社会上有很多能够帮助他们的人。”

国民教育轻松新方式 讲述祖父母的故事……

● 王珏琪

梁麒麟(摄)

  黄诗敏(11岁)曾经不知道自己是我国先驱颜永成的后裔,也不认识这个名字,直到北区学校的国民教育委员会在今年4月开始收集有关新加坡的故事。

  为了寻找相关故事,她向祖父母了解他们的童年。她在电话上受询时说,“祖父分享了他的童年经历,说当时有多好玩,然后又冒出一句,说颜永成是我的曾曾祖父。”

  颜永成是对新加坡早年兴办教育有巨大贡献的先驱人物(1844年-1899年)。黄诗敏把祖父母的童年往事写成了故事,这故事还获选收录在北区国民教育故事集《北区学校国民教育之宝》(Treasures from the NEST)中。她说:“这个写故事的活动很有趣,我从中知道了祖父母的童年,认识了新加坡的历史、日本占领新加坡的时期和他们当时的生活,当时的生活是很不一样的。”

  北区学校国民教育委员会是让北区学校的学生向家长、祖父母、朋友、亲戚、邻居收集故事,委员会最后收到了216份作品,其中40个被选中编入故事集中。这本故事集昨天在国民教育研讨会上展出。

  今年国民教育研讨会的主题是“脑到、心到、手到”(head.heart.hands),响应了今年初推出的新国民教育政策。不少参与研讨会的政府机构和私人团体一改以往平淡严肃的作风,而以轻松、创新的方式来推动和介绍国民教育的素材,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国民教育。

  负责指导学生讲故事的亚洲讲故事网络助理经理罗斯玛丽说:“如果人们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他们就能将他们的价值观、对国家的愿景,同听故事的人分享。”

  除了学生,中央国民教育司自2003年起就开始鼓励教师和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军官接受讲故事的训练,目前已有400名教师和250名军官接受了这种训练。

  参与指导工作的亚洲讲故事网络经理拉希说,有的军官不知道如何让新士兵更热衷国民服役。她分享了她指导的一名军官的经历。这名军官在讲他的故事时,眼中泛着光芒,回忆着他的队伍是如何通过那次在森林的经历,变得更加团结。而既然那次经历对他来说很有意义,他一定能够向新士兵传达那种感受。”

国立教育学院昨天也在研讨会上介绍国民教育电脑游戏,让学生经历建立国家的过程和在敌人入侵时决定应该舍弃或留守家园。这套游戏目前由7所中学试用,让教导社会知识课程的教师能够通过游戏介绍课程里较抽象的概念。

  通过照片也能实行国民教育,《我报》摄影员李欣赏在研讨会上分享他通过摄影接触一房式租屋、锡克族和犹太人的经验。他受访时说:“通常我们看到的新加坡都是漂漂亮亮的。事实上,新加坡不只是这样,还有很多方面。”他就提议教师们能够举行主题式的摄影比赛,让学生探索新加坡的不同面貌。

  教育部去年8月成立国民教育委员会,检讨和改革推行至今已有十年的国民教育,并在今年3月的国会上分享了调查结果。他们希望通过“脑到、心到、手到”的国民教育框架,让学生超越掌握国家的基本知识,并有能力对国家课题进行思考,进而对国家所面对的课题有深入了解,能由衷地爱国和对国家有归属感。

女雇主被控 多次虐待女佣

女雇主涉嫌多次虐待女佣,昨天被控上法庭。

  被告斐宝玲(32岁)被指于去年4月至今年1月之间,多次在史达拉摩道第60座组屋一单位,蓄意伤害女佣,因此面对四项控状。

  根据其中一项控状,被告被指于去年10月8日下午2时和4时,用双手掐女佣的颈项、用力摇晃她。另一项控状则指她于今年1月13日早上8时30分,掌掴女佣的脸颊,还用食指戳她的左眼皮。

  被告庭上表示有意认罪,法官谕令案展本月28日再过堂。

  若罪名成立,可被判坐牢最长一年,或罚款最高1000元,或两者兼施。若受害者是女佣,刑罚将是原有刑罚的1.5倍。

心智能力法案

● 林妙娜 杨雪慧

李太里(早报制图)

代理人权利仍有限

也不会强迫人们委任

  心智能力法案的基本原则的基础是给予人们权利,让他们在自愿的情况下未雨绸缪,事先为未来可能遇上的状况做好准备。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长维文医生昨天在公布草拟的心智能力法案(Mental Capacity Bill)时强调这一点。

  他说,这是个允许国人自愿加入的计划,政府并不打算强迫人们委任代理人,以便他们在心智能力衰退时由代理人处理个人的财务与福利。

  不过他表示,从他自己以前从事医药行业与如今从政的经验,他发现预先做好准备,与孩子和亲密的朋友一同考虑这些课题的好处。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若发生不幸的事情,家人的负担也比较轻,因为当事人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因此我鼓励人们考虑这个问题,善用这个计划。”

  不过,代理人所能代理的事务仍有个限度,以保障已无法自理各种事务的委托人的利益。(见图表)

个案一

慈母为智障儿子谋划未来

  心智能力法案一旦通过,57岁的瞿瑂葿就可以委任一个自己信任的家庭成员,“继承”照顾她智障儿子的责任。

  瞿瑂葿的16岁儿子陈永强在6岁时被诊断患有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ency/ Hyperactivity Disorder),智商也低于常人。

  和其他智障者相比,陈永强的自理能力颇高,只不过他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都无法专心,他从来不记得自己住在哪里,也不能够管理自己的财物,根本无法独立生活。

  此外,陈永强也患有严重语言障碍,无法清楚表达自己。

  所幸在船务公司任职的瞿瑂葿请到一个能干的女佣,16年来每天都陪伴儿子外出上课和参加其他的活动。

  现在,除了每天到新加坡弱智人士福利促进会(MINDS)属下乐园学校(Towner Gardens School)上课,陈永强也定期上小提琴课和演讲课,生活多姿多彩。

  问题是,当女佣不再续约、瞿瑂葿和丈夫无法再照顾陈永强时,谁将负起照顾陈永强的责任?

  瞿瑂葿昨天在受访时说,她希望当自己无法照顾永强时,照顾永强的责任可以交给家人。

陈永强今年27岁的哥哥已经答应负起照顾这个弟弟的责任,一旦新法案通过后,瞿瑂葿就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委任长子照顾永强。

  根据心智能力法的草案,智障者的家长可以为子女委任代理人,在他们过世后或本身也丧失心智能力时,“继承”照顾智障子女的责任。

  瞿瑂葿形容,永强是个非常乖巧、心地善良的孩子。她回忆起六年前一段不愉快的经历时表示,草案中有解释什么是智障、无法作决定的人,这将给予智障者一定的法律保护。

  她说:“有一次,有人的硬币掉在地上,永强赶紧跑过去帮对方捡起。不巧硬币偏偏就掉在一个女士的裙子底下。我们得向对方道歉,当时的场面非常尴尬。”

  不过,瞿瑂葿也指出,法案只能够保智障者的部分权益,却不能够完全改变他们的生活。她认为,如果要更全面提高智障群体的福利,就应该也改变国人的态度。

  她说:“两年后,当永强从学校毕业时,我们可以选择让他出外工作,或者在弱智人福利促进会的工场工作。我们已作好让他出外工作的准备,不过,我们更关注的是,雇主们可以接受一个学习能力较差的智障员工吗?

  “因此,我也希望我国政府能够帮助(智障者)寻找适合的工作。”

个案二

外甥女为痴呆老阿姨担忧

  82岁单身老妇患老人痴呆症,经常因不认得回家的路而被送往警署,负责照顾她的外甥女为她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

谢瑞娘(59岁,退休人士)的82岁阿姨今年3月被诊断患上老人痴呆症。她表示,阿姨单身,退休前担任秘书,在她的外婆去世后就独自住在勿洛的三房式组屋,患上痴呆症前非常独立。

  她与阿姨本来较少见面,一直到四、五年前,阿姨生了一场大病,到她家里住了两个星期。那时,她才意识到阿姨年纪大了,又自己一个人住,需要关心。

  之后,她每天早晚都会打电话给阿姨,而且会带她外出。她表示,她的母亲是阿姨的姐姐,母亲与她的哥哥同住,阿姨除了她们以外没有其他亲人。

  去年,她发现阿姨的记忆力开始衰退,例如不记得家里的电视遥控器放在哪里、几时该上教会等。她于是帮阿姨把遥控器绑在特定的位置,并且把自己的联络号码放在阿姨的包包里,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她也协助阿姨把手上的股票都卖了。阿姨也与她开设联名银行户头,共有10万元的积蓄。

  不过,阿姨还是坚持独自住在她一个人名下的组屋。

  “当时,我以为老人家记忆不好很平常,没想到阿姨的记忆力衰退得这么快。”

  她表示,阿姨起初还能照顾自己的起居饮食,不过在今年三月被诊断患上老人痴呆症后,却经常不认得回家的路。

  “我在三个月前第一次接到警察局的电话,说阿姨不知道该怎么回家,被人送到警察局。最近一个月,我平均每个星期会接到三次警察局的电话,有时还是在凌晨3点多。”

  她说,阿姨似乎不知道自己的情况如此糟糕,有时也不记得自己因为迷路而被送往警署,而且还坚持要自己一个人住。

“最近,她的组屋要进行翻新,吵闹声会加剧她的病情,我正尝试借此说服她搬入养老院。”

  谢瑞娘表示,阿姨的积蓄应该足以应付她7、8年的生活与医药费,不过她对于阿姨往后的生活还是感到担心。

  “如果能把组屋卖了,就肯定足以应付阿姨剩余日子的生活费。不过组屋是在阿姨一个人名下,她在现在的精神状况下已经不可以卖房子了。”

  谢瑞娘打算聘请律师向法庭申请指定委员会,以代为处理卖房子的事情,不过她可能需要花费5000多元。

  她表示,如果早些时候就有心智能力法,阿姨在心智健全时就能够委任她做代理人,她如今也无需为此感到烦恼。

  眼见阿姨的情况,育有两名分别31岁与28岁的孩子的谢瑞娘表示,自己目前虽然与丈夫有联名银行户头,不过仍有意根据心智能力法委任孩子为自己的代理人。

  “我亲眼目睹一个人患上老人痴呆症时,记忆力会衰退得那么快。看护者若没有被授权成为代理人,在经济与精神上会面对很大的麻烦与压力。”

不想指证友人犯罪 男子潜逃马国17年

● 侯启祥

  酒廊巡场目睹朋友和一群人打架,为了不想指证朋友,竟然听从朋友的话,逃到马来西亚,东躲西藏17年。

  这名男子当年只有30岁。天网恢恢,他在去年11月遭警方逮捕,昨天受到法律制裁,在承认一项知情不报和一项偷窃护照的控状后,被判坐牢7个月。

  被告陈国成案发时,在东海岸公园大道一家酒廊工作。

  调查显示,1990年9月23日凌晨大约12时许,酒廊职员通知被告有人在外面吵架。陈国成走出去查看,看见自己的朋友“阿肥”和几个男子在吵架。过了不久,十多个男子手上分别拿着刀子、巴冷刀及藤棍冲向那几个男子。陈国成见有人打架,赶紧离开现场,然后回家。

  之后,他拨电给“阿肥”,“阿肥”叫他不要回酒廊上班,也不要做警方证人,指认他和其他攻击者。陈国成听从“阿肥”的吩咐。

  过了几天,陈国成离开新加坡,进入新山。之后,他拨电给“阿肥”,“阿肥”告诉他当晚的打斗中有人死去。被告决定躲起来。

  在这起打斗事件中,共有4人受伤,其中一名男子孙建坤(死时24岁)在医院昏迷不醒,过后被转送入疗养院,七个月后逝世。

  警方怀疑陈国成涉及这起案件,发出通缉令。3名嫌犯过后落网,他们指证陈国成和“阿肥”是私会党徒。“阿肥”的身份至今无法确定。3名嫌犯过后被控以武器重伤他人罪,认罪后各被判坐牢6年及鞭打12下。

  在这17年之间,陈国成曾通过非法途径,在1999年使用一个马来西亚人的护照进入新加坡。他进入新加坡后,去探望岳父,并偷走妻舅的护照。

陈国成回返新山后,出钱找人把护照上妻舅的照片,换上自己的。他使用妻舅护照,以躲避警方的追捕。后来,陈国成在马来西亚犯法,被马来西亚警方驱逐出境,在兀兰关卡被新加坡警方逮捕。

  迪那加仁律师要求法官不要重罚被告,律师求情说,被告陈国成已婚,儿子分别17岁和19岁,他的70岁母亲患上老人病。

  律师说,陈国成当时潜逃,反应过于强烈,他现在意识到这一点。由于他的愚蠢,使自己和家人受苦,后悔万分。(人名译音)

参与乌鲁班丹社区工作 学生可申请服务津贴

在乌鲁班丹区积极参与社区工作的学生,将有机会获得服务津贴。

  荷兰—武吉知马集选区议员迪舒沙前日在记者会上宣布这个消息,他说,提供补贴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当义工。

  他说:“学生没有收入,去当义工时可能需要额外的交通费和伙食费,这笔钱可以补贴这些费用。”

  乌鲁班丹选区社区服务津贴将于今年首次颁发,每年将会有5至8名在籍学生获得约500元的补贴。

  迪舒沙说,获得补贴的学生不限于乌鲁班丹选区的居民,只要在乌鲁班丹选区服务,都可申请补贴。

  此外,乌鲁班丹选区也将展开运动员补习计划,让学业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帮助成绩较弱的队友;首批参与这项计划的是区内的街头足球队。

  在乌鲁班丹长大的迪舒沙指出,民众俱乐部能提供课室作为补习用途,他希望补习计划能加强运动员在体育与学业方面的纪律和团结精神。

  他透露,两项计划为期五年,目前已筹到4万元的款项作为经费。

  教育部长尚达曼将于下个月到乌鲁班丹区进行部长选区访问。

Wednesday, August 08, 2007

6000国大学生为慈善 今天在全岛各地售旗

新加坡国立大学全体学生齐心合力,首次将一年一度的花车展览日(Rag Day)带到政府大厦前草场举行,作为国庆庆祝活动之一。

  国大学生会花车展览日与售旗日是国大每年不可缺少的重要日子。由于参与的人数不断上升,花车展览与售旗日分两天举行。

  今年的售旗日定在今天举行。超过6000名国大学生分散到全岛各处售旗,以实际行动为20个福利机构筹款,为慈善尽一分力。

  去年,售旗日活动共筹得约27万元,今年的筹款目标增至50万元,以给予受益团体更多帮助。

政府大厦前草场星期六有花车展览

  为了感谢公众的热心捐款,国大学生会将于本星期六(11日)举办花车展览。活动内容包括在政府大厦前草场呈现精彩的舞蹈表演以及展现五颜六色的花车。主题为“感染学生之热情,见证国大之齐心”。

  国大学生事务处主任陈德坤笑说:“50年前(1957年),国大第一次举办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与公众分享喜悦,并向他们表达谢意。现在,在政府大厦前草场举办活动,将会吸引更多公众,算是实现我们的宗旨。”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6个不同院系、11所不同宿舍的国大学生分工合作,精心设计建造出17辆独一无二的花车,展示创意。每辆花车必须由回收和环保的材料制成,从中加强公众对再循环的概念。

  淡马锡宿舍(Temasek Hall)学生制作的花车,故事为皮影戏政治(wayang kulit),使用的材料分别有木板、鸡蛋壳、羽毛球网等。

  胡伟业(21岁)是“皮影戏政治”花车的幕后功臣之一,与四、五个朋友一起负责制作道具“龙”。

他说:“自三个月前,我们便开始构思,要做出会动的龙头和双翼。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尝试,做试验。目前为止,大概只剩10%的部分还未完成。”

  纳丹总统将在花车展览日当天担任嘉宾。有兴趣者,可上网www.nus.edu.sg/nussu/focc/ragnflag索取入门券。

Sunday, August 05, 2007

先推出20辆环保车 新德士百胜下月上街

● 李静仪

从下个月起,本地公路上将出现金褐色的新德士,为经常乘搭德士的公众提供多一个选择。

  陆路交通管理局昨天宣布发出新的德士经营执照给开业11年的百胜汽车(Prime Car Rental & Taxi Services),这是继2003年政府宣布开放德士市场后,所发出的第四张新德士公司执照。

  这将使本地德士业者增至8个。百胜德士的经营执照有效期为10年,陆交局规定,它需在第一年内推出100辆德士,并在4年内把车队增至最少400辆。

  这家新德士公司准备在下月开业,推出首批为数20辆的环保德士,试探市场。

  百胜汽车是汽车出入口商协会会长梁南兴领导的清荣贷款企业的子公司。

  梁南兴说:“我们会根据市场对首批投入服务德士的反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包括决定以后要采用多大的车款。”

  梁南兴准备投资约3500万元组成一支环保德士车队,从日本直接进口以汽油驱动的自动排挡汽车,然后改装成压缩天然气驱动(CNG)的环保德士。 

  根据现有的税务优惠制度,天然气驱动德士可享有40%的汽车附加注册费(ARF)回扣。

梁南兴说,百胜德士的起程车资将定在2元5角,同其他竞争对手的普通德士车资一样,但比市面上同样是自动排挡的豪华德士的2元7角便宜。

  他说:“我们计划在开业的第一年里,推出500辆环保德士,并在首三年内增至800辆。”

  目前,百胜汽车正在申请新的电召热线、设立电召中心以及招聘司机。据知,首批德士司机的名额已填满。

  目前普通德士的租金每天平均约为92元,而百胜德士的最低车租则从69元起。

  梁南兴说,德士司机需先签下合约,同意至少服务5年,并缴付一笔5000元按柜金,驾满5年后,他们可享有现金奖励。

  根据陆交局网站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本地共有2万3200多辆德士,康福德高经营约1万5000辆,占有将近七成的市场。

  国大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的拉古拉曼(Raguraman)助理教授说:“500辆新德士对于解决繁忙时段德士供不应求的问题,作用或许不大,但如果有更多业者进场的趋势持续下去,德士行业的发展就会较为健康。”

  他指出:“有更多竞争,意味着以后德士服务将有机会进一步改善,这对乘客来说是件好事。”

律师求情揭露 中四生沉溺电脑游戏 竟模仿暴力情节犯罪

● 林晓玲

一名中四生疑因沉迷于电脑游戏,特别是喜爱玩角色扮演、持武器杀灭敌人的游戏,也对类似扮演小偷行径,攀墙入室等游戏非常感兴趣,最终是玩真的,不仅潜入一公寓式组屋行窃,形迹败露后还亮刀捅伤男房客。

  被告赛亚非(16岁)面对三项控状,昨天在庭上认罪。

  首两项控状指他于今年5月25日夜里潜入一个组屋单位行窃,并蓄意严重捅伤一名男房客。第三项控状指他于今年7月23日在学校里偷取一名同学的书包、耳机和计算机,总值95元。

  控方只以首两项控状提控他,余项则让法官下判时一并考虑。

  根据法令,夜里破门行窃一旦罪名成立,可被判坐牢2至14年,还可另加罚款。蓄意严重伤人罪则可被判终身监禁或监禁长达10年,另加罚款或鞭刑。

  案情显示,被告于5月25日凌晨12时多离开金文泰的住家,背包里带了一把刀,准备破门行窃。

  同天清晨2时30分,他来到金文泰13街第111座组屋单位一个4楼双层公寓式组屋。当时,单位的大门没锁,他把刀藏在腰间,翻越矮墙潜入。该单位当时是出租给几名外籍房客。

  被告首先打开客厅的灯,找到一件校服把脸蒙住,然后拿走总值70元的手机和皮包。接着,他上楼搜刮财物,却不小心打翻东西,惊动了男房客梁伟汉(19岁,马来西亚人)。

  梁伟汉发现被告后,马上起身抓住他的双手,然后抓住他的颈项,把他推到墙壁,将他制伏。被告无法挣脱,情急之下,亮出藏在腰间的刀,捅了梁伟汉的胸部和腹部几下,挣扎中还不小心刺伤自己的大腿。

负伤的梁伟汉不支倒下,被告随后成功逃脱。其他房客闻声冲了出来,发现梁伟汉倒卧在地。他过后被送往国大医院,幸好及时获得救治。据了解,他目前已康复。

  被告事后逃回家。同天早上,他的父亲看到他大腿的伤势和沾满泥泞的鞋子,怀疑儿子可能涉嫌打架,因此报警。

  被告是独生子,和父亲(45岁,司机)及母亲(46岁,清洁工人)同住在一个三房式组屋单位。被告的代表律师在求情时指出,被告是快捷课程学生,向来学业成绩不俗。

  不过,他自今年3月起开始旷课,跑回家玩电脑游戏。父母发现儿子的游戏习惯不寻常,除了一整天沉浸在电脑游戏里,玩得不顺利时,还会拿父母出气。

  律师还指出,被告特别爱玩角色扮演、持武器杀灭敌人的游戏,也对类似扮演小偷行径,攀墙入室、躲在阴暗角落等游戏非常感兴趣。

  因为父母不肯买电脑游戏卡和配件给他,他觉得他们蛮不讲理。为了满足玩游戏的欲望,他于是计划破门行窃。

  事发当天,被告用床单制成一条绳子,从2楼的住家爬到楼下。他感到非常刺激,觉得自己像游戏里的人物。

  律师还说,被告是初犯,而且从他干案的形迹看来,他的策划并不周详,他应该只是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电脑游戏里的情节。

  被告的父母也承认,儿子是因为疏于监督,才会犯罪。儿子若被判缓刑监视,他们打算把他送入福利院。严厉的纪律加上适当的辅导,他们相信儿子能克服电脑游戏瘾,恢复正常的生活。

  法官谕令控方提呈被告的缓刑监视、青年改造所以及心理评估报告。案展本月23日下判。(人名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