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讯息(Big Idea)篇章主要传达的是什么信息?我们关注的大课题是什么?(二)关键性理解(Key Understanding)这里关系到什么重要并且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必须关注?(三)基本问题(Essential Questions)我们需要问哪些最基本的问题?
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Proposal to lower age limit for juveniles
http://www.reach.gov.sg/YourSay/DiscussionForum/tabid/101/mode/3/Default.aspx?ssFormAction=[[ssBlogThread_VIEW]]&tid=[[931]]#top
Monday, November 08, 2010
新加坡人肥胖问题日趋严重
Singaporeans getting fatter
By Hetty Musfirah Abdul Khamid | Posted: 07 November 2010 1639 hrs
Channelnewsasia.om
SINGAPORE: The problem of obesity is getting worse in Singapore.
The latest National Health Survey shows the obesity rate has increased from 6.9 per cent in 2004 to 10.8 per cent this year.
This year's National Healthy Lifestyle campaign is thus adopting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help Singaporeans fight the flab.
More than 1,000 people turned up at the launch of the campaign by Senior Minister Goh Chok Tong.
They tried out the new Singapore Workout that includes traditional dance moves.
The message is for Singaporeans to get healthy together and combat obesity.
Health Promotion Board (HPB) CEO Lam Pin Woon said: "Based on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y, the obesity rate is definitely on the upturn.
"This is very alarming for us; we do not want to be in the same situation like the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where the obesity rate is that one in three of the population is obese.
"For now, our obesity rate is (about) 10 per cent - that's already very alarming, and we have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This year, we want to create a social movement (and) get everyone to see the value of having a healthy weight (and) enjoy life by being healthy".
The HPB attributes the rise in obesity here to a lack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a more sedentary lifestyle.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y found that 54.1 per cent of Singaporeans do not exercise.
Mr Neville Dotival, who lost about 18kg over three months to weigh 88.8kg, said: "I feel a lot better, I feel more energetic, I can play more with my kids.
He added that he is now fit enough to join his sons in activities during school events such as Sports Day.
HPB's Youth Health Division director K Vijaya said: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chronic disease including obesity has its roots in pre-natal and the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one's life.
"As a result of this evidence, we are shifting our obesity prevention efforts further upstream, to the pre-natal and early years of one's life.
"We will be empowering parents to nurture health lifestyles, among their children.
"We are coming up with guidelines, strategies to provide a conducive environment for this purpose such as baby friendly hospitals that support breast feeding.
"In addition, we will be coming up with guidelines to prevent indiscriminate advertising of food and beverages to children".
Other efforts include getting those from the food industry to develop lower calorie food products and meals, to cut some 25 billion kilocalories from Singapore's food supply by 2013.
HPB also intends to roll out a nationwide Body Mass Index survey every two to three years to better monitor obesity trends.
-CNA/wk
By Hetty Musfirah Abdul Khamid | Posted: 07 November 2010 1639 hrs
Channelnewsasia.om
SINGAPORE: The problem of obesity is getting worse in Singapore.
The latest National Health Survey shows the obesity rate has increased from 6.9 per cent in 2004 to 10.8 per cent this year.
This year's National Healthy Lifestyle campaign is thus adopting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help Singaporeans fight the flab.
More than 1,000 people turned up at the launch of the campaign by Senior Minister Goh Chok Tong.
They tried out the new Singapore Workout that includes traditional dance moves.
The message is for Singaporeans to get healthy together and combat obesity.
Health Promotion Board (HPB) CEO Lam Pin Woon said: "Based on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y, the obesity rate is definitely on the upturn.
"This is very alarming for us; we do not want to be in the same situation like the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where the obesity rate is that one in three of the population is obese.
"For now, our obesity rate is (about) 10 per cent - that's already very alarming, and we have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This year, we want to create a social movement (and) get everyone to see the value of having a healthy weight (and) enjoy life by being healthy".
The HPB attributes the rise in obesity here to a lack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a more sedentary lifestyle.
The National Health Survey found that 54.1 per cent of Singaporeans do not exercise.
Mr Neville Dotival, who lost about 18kg over three months to weigh 88.8kg, said: "I feel a lot better, I feel more energetic, I can play more with my kids.
He added that he is now fit enough to join his sons in activities during school events such as Sports Day.
HPB's Youth Health Division director K Vijaya said: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chronic disease including obesity has its roots in pre-natal and the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one's life.
"As a result of this evidence, we are shifting our obesity prevention efforts further upstream, to the pre-natal and early years of one's life.
"We will be empowering parents to nurture health lifestyles, among their children.
"We are coming up with guidelines, strategies to provide a conducive environment for this purpose such as baby friendly hospitals that support breast feeding.
"In addition, we will be coming up with guidelines to prevent indiscriminate advertising of food and beverages to children".
Other efforts include getting those from the food industry to develop lower calorie food products and meals, to cut some 25 billion kilocalories from Singapore's food supply by 2013.
HPB also intends to roll out a nationwide Body Mass Index survey every two to three years to better monitor obesity trends.
-CNA/wk
Sunday, November 07, 2010
青少年涉暴力罪案不能等闲视之
2010年11月7日
早报
陈锦柏
据消息透露,白沙乐怡度假村命案相信涉及两个帮派的纠纷。
警方将不遗余力地将他们逮捕,依法处置。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长吕德耀说,这起案件经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国人关注,特别是为人父母者。他与妻子也对青少年的残暴行为感到震惊。
他也透露,如果怀疑子女涉及私会党,家长可以向刑事侦查局求助,让孩子参加跨部门的"正途引导计划"(Streetwise Program)协助他们走回正道。
另一方面,吕德耀透露我国的罪案情况已受到控制,今年首9个月的罪案总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但青少年涉及的罪案仍旧令人关注。虽然数字下降,但落网青少年仍占逮捕人数约22%之间,比例偏高。他们主要涉及轻微罪案,例如商店偷窃案。
早报
陈锦柏
据消息透露,白沙乐怡度假村命案相信涉及两个帮派的纠纷。
警方将不遗余力地将他们逮捕,依法处置。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长吕德耀说,这起案件经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国人关注,特别是为人父母者。他与妻子也对青少年的残暴行为感到震惊。
他也透露,如果怀疑子女涉及私会党,家长可以向刑事侦查局求助,让孩子参加跨部门的"正途引导计划"(Streetwise Program)协助他们走回正道。
另一方面,吕德耀透露我国的罪案情况已受到控制,今年首9个月的罪案总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但青少年涉及的罪案仍旧令人关注。虽然数字下降,但落网青少年仍占逮捕人数约22%之间,比例偏高。他们主要涉及轻微罪案,例如商店偷窃案。
Saturday, November 06, 2010
环保意识在青少年身上札根
Green message taking root among
亚洲新闻台 Channelnewsasia
By Hoe Yeen Nie | Posted: 06 November 2010 1727 hrs
SINGAPORE: It seems the green message is taking root among Singapore's youths.
In a recent survey by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 (NEA), four in five believed that they can make a difference.
The growing involvement of youths was highlighted by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at the launch of the Clean and Green Singapore 2011 campaign.
Everyone, he said, has a part to play.
"Taking care of the environment is something which concerns all of us. We don't all have to take on global causes, but each of us can contribute locally by keeping Singapore our island clean and green," said Prime Minister Lee.
Many say it is important to get kids started on the green movement from young.
At Punggo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turned old bottles into flower pots, showing that you can easily reduce, reuse and recycle so long as you put some creativity into it.
At Jur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created bottle gardens, the idea coming from teacher, Mrs Wendy Looi. On Saturday, she received an award for sharing her love for recycling and gardening with her students.
Mrs Looi said: "We've got children who love insects, and they enjoy catching caterpillars. We also have those who are so nervous at the sight of an earthworm they'll scream. So, as teachers, we'll tell them, these are the harmless ones, those are the garden helpers. In fact we take them to gardens so they can see the beautiful flowers, and we remind them of all the beautiful creatures that are the garden helpers that help in the growth of the plants."
Mrs Looi is one of six Community In Bloom Ambassadors recognised by NParks this year for going the extra mile to spread the gardening bug.
Another award winner is 51-year-old Anjalai Ammal, a senior horticulturist with Tampines Town Council, who helped create 36 community gardens in the housing estate.
And to get more people to explore Singapore's biodiversity, NParks has created four new trail guides. You can just print them off the website, and you're good to go on your exploration.
NParks' director of Streetscape, Simon Longman, said: "They will come to appreciate how sustainable it is, and how we help to sustain the biodiversity."
Guides are available for Botanic Gardens, Changi, Pulau Ubin and Fort Canning.
- CNA/ir
亚洲新闻台 Channelnewsasia
By Hoe Yeen Nie | Posted: 06 November 2010 1727 hrs
SINGAPORE: It seems the green message is taking root among Singapore's youths.
In a recent survey by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 (NEA), four in five believed that they can make a difference.
The growing involvement of youths was highlighted by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at the launch of the Clean and Green Singapore 2011 campaign.
Everyone, he said, has a part to play.
"Taking care of the environment is something which concerns all of us. We don't all have to take on global causes, but each of us can contribute locally by keeping Singapore our island clean and green," said Prime Minister Lee.
Many say it is important to get kids started on the green movement from young.
At Punggo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turned old bottles into flower pots, showing that you can easily reduce, reuse and recycle so long as you put some creativity into it.
At Jur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created bottle gardens, the idea coming from teacher, Mrs Wendy Looi. On Saturday, she received an award for sharing her love for recycling and gardening with her students.
Mrs Looi said: "We've got children who love insects, and they enjoy catching caterpillars. We also have those who are so nervous at the sight of an earthworm they'll scream. So, as teachers, we'll tell them, these are the harmless ones, those are the garden helpers. In fact we take them to gardens so they can see the beautiful flowers, and we remind them of all the beautiful creatures that are the garden helpers that help in the growth of the plants."
Mrs Looi is one of six Community In Bloom Ambassadors recognised by NParks this year for going the extra mile to spread the gardening bug.
Another award winner is 51-year-old Anjalai Ammal, a senior horticulturist with Tampines Town Council, who helped create 36 community gardens in the housing estate.
And to get more people to explore Singapore's biodiversity, NParks has created four new trail guides. You can just print them off the website, and you're good to go on your exploration.
NParks' director of Streetscape, Simon Longman, said: "They will come to appreciate how sustainable it is, and how we help to sustain the biodiversity."
Guides are available for Botanic Gardens, Changi, Pulau Ubin and Fort Canning.
- CNA/ir
不受限制媒体的害处
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
2010年11月6日
Minister for Home Affairs and Law K. Shanmugam said Singapore cannot withstand, nor it is prepared to accept, the harmful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ts media like American press. -- ST PHOTO: LIM SIN THAI
NEW YORK - WITH its small population and short history, Singapore cannot withstand - nor is it prepared to accept - the possible harmful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ts media become like the American press, said Minister for Home Affairs and Law K. Shanmugam.
The US media has a wider and freer role than the press in most other countries. But American society, being large, rich and stable, is strong enough to endure the potential damage of having a media that does not always live up to its ideals of being judicious, fair and independent, he said.
Mr Shanmugam drew these comparisons in a speech outlining Singapore's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the media at Columbia University on Thursday.
The US, he told the audience at a university forum on A Free Press for a Global Society, 'has in-built stability'.
'There can be fringe lunatic behaviour, but mainstream Americans are sensible and rational, and extremist sentiment will not threaten the very fabric of society,' he noted.
In many developing societies, however, the glue holding society together is not as strong and 'these societies can easily rupture along tribal, ethnic and religious lines,' he said. n Singapore's case, racial and religious fault lines can be easily exploited.
2010年11月6日
Minister for Home Affairs and Law K. Shanmugam said Singapore cannot withstand, nor it is prepared to accept, the harmful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ts media like American press. -- ST PHOTO: LIM SIN THAI
NEW YORK - WITH its small population and short history, Singapore cannot withstand - nor is it prepared to accept - the possible harmful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ts media become like the American press, said Minister for Home Affairs and Law K. Shanmugam.
The US media has a wider and freer role than the press in most other countries. But American society, being large, rich and stable, is strong enough to endure the potential damage of having a media that does not always live up to its ideals of being judicious, fair and independent, he said.
Mr Shanmugam drew these comparisons in a speech outlining Singapore's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the media at Columbia University on Thursday.
The US, he told the audience at a university forum on A Free Press for a Global Society, 'has in-built stability'.
'There can be fringe lunatic behaviour, but mainstream Americans are sensible and rational, and extremist sentiment will not threaten the very fabric of society,' he noted.
In many developing societies, however, the glue holding society together is not as strong and 'these societies can easily rupture along tribal, ethnic and religious lines,' he said. n Singapore's case, racial and religious fault lines can be easily exploited.
新加坡成为充满活力的国际都会
吴作栋资政与南大学生的对话
http://www.reach.gov.sg/YourSay/DiscussionForum/tabid/101/mode/3/Default.aspx?ssFormAction=%5B%5BssBlogThread_VIEW%5D%5D&tid=%5B%5B735%5D%5D
REACH
[REACH (reaching everyone for active citizenry@ home) was launched in October 2006 when the Feedback Unit (政府回馈单位) was restructured to move beyond gathering public feedback, to become the lead agency for engaging and connecting with citizens. REACH was also appointed as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s e-engagement platform in January 2009.]
Original Posting by REACH Administrator:
At a recent National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Forum, Senior Minister Goh Chok Tong called on young Singaporeans to do their part to ensure that Singapore remains a dynamic global city. SM Goh highlighted that while the older generation had fought for independence, expanded Singapore’s economy and built a culturally vibrant and compassionate society, it is now up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o ‘lift Singapore to new heights’. To do so, younger Singaporeans must stay engaged in national affairs and voice their solutions to Singapore’s problems. They should create a Singapore that is not just an integrated resort with lots of buzz, but also a home where people stay to live their dreams and defend with their lives. He also urged young Singaporeans not to grow complacent, but to actively challenge conventional wisdom so as to continue to make Singapore better.
How can we continue to make Singapore a buzzing global city and home? Share your thoughts with us.
http://www.reach.gov.sg/YourSay/DiscussionForum/tabid/101/mode/3/Default.aspx?ssFormAction=%5B%5BssBlogThread_VIEW%5D%5D&tid=%5B%5B735%5D%5D
REACH
[REACH (reaching everyone for active citizenry@ home) was launched in October 2006 when the Feedback Unit (政府回馈单位) was restructured to move beyond gathering public feedback, to become the lead agency for engaging and connecting with citizens. REACH was also appointed as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s e-engagement platform in January 2009.]
Original Posting by REACH Administrator:
At a recent National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Forum, Senior Minister Goh Chok Tong called on young Singaporeans to do their part to ensure that Singapore remains a dynamic global city. SM Goh highlighted that while the older generation had fought for independence, expanded Singapore’s economy and built a culturally vibrant and compassionate society, it is now up to the next generation to ‘lift Singapore to new heights’. To do so, younger Singaporeans must stay engaged in national affairs and voice their solutions to Singapore’s problems. They should create a Singapore that is not just an integrated resort with lots of buzz, but also a home where people stay to live their dreams and defend with their lives. He also urged young Singaporeans not to grow complacent, but to actively challenge conventional wisdom so as to continue to make Singapore better.
How can we continue to make Singapore a buzzing global city and home? Share your thoughts with us.
Wednesday, November 03, 2010
黄永宏:调查显示国人有归属感
2010年11月3日
早报
大部分国人对新加坡有归属感,也愿意在国家面临威胁时挺身捍卫。
调查对象有:
(1)全职国民服役人员
(2)战备服役人员
(3)公众
结果:都持续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新加坡是他们的家园。
上周五,南洋理工大学有学生表示,青少年的新加坡精神日趋淡薄,对身在自己的国家越来越感到不自在。他与很多一同服役的朋友都觉得,随着政策改变和越来越多外来人才涌入,他们已不知道自己在保卫什么。这个大学生的看法今日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
教育部长表示:今年和前年对学生展开的两项国民教育调查都显示正面的情绪。无论是小学、中学、初级学院或高级中学,学生都对身为新加坡人感到骄傲。学生公开表明他们爱新加坡,喜欢新加坡的任人唯贤(meritocracy)、种族与宗教和谐和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等特质。今年的调查访问了7万4000名小四和小六、中二、中四及高二学生,取得的结果或较前年进步、或维持相同水平。
部长致辞时也指出,国民教育实施者应该继续努力,以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让国人团结和扎根来建立起一个国家。我们不能在批评或负面情绪出现时气馁,或开始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有疑问是发现和内部化(internalization)过程的一部分。
早报
大部分国人对新加坡有归属感,也愿意在国家面临威胁时挺身捍卫。
调查对象有:
(1)全职国民服役人员
(2)战备服役人员
(3)公众
结果:都持续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新加坡是他们的家园。
上周五,南洋理工大学有学生表示,青少年的新加坡精神日趋淡薄,对身在自己的国家越来越感到不自在。他与很多一同服役的朋友都觉得,随着政策改变和越来越多外来人才涌入,他们已不知道自己在保卫什么。这个大学生的看法今日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
教育部长表示:今年和前年对学生展开的两项国民教育调查都显示正面的情绪。无论是小学、中学、初级学院或高级中学,学生都对身为新加坡人感到骄傲。学生公开表明他们爱新加坡,喜欢新加坡的任人唯贤(meritocracy)、种族与宗教和谐和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等特质。今年的调查访问了7万4000名小四和小六、中二、中四及高二学生,取得的结果或较前年进步、或维持相同水平。
部长致辞时也指出,国民教育实施者应该继续努力,以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让国人团结和扎根来建立起一个国家。我们不能在批评或负面情绪出现时气馁,或开始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有疑问是发现和内部化(internalization)过程的一部分。
Sunday, October 17, 2010
帮孩子抗拒新媒体之恶
迹象
网上言语越来越偏激、粗俗
自拍裸照、猥亵行为、恶作剧、公共网站
心理学家认为: 危险、愚蠢、甚至相等残忍恶作剧的趋势。
科技和新媒体对新一代学生的冲击
抵抗环境快速变化的影响。
部长说这些 Z 世代 (Generation Z)的年轻人个性比较急躁、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可以一心多用
家长与老师更有需要紧密合作。
资讯科技(ICT)
促进沟通和提升家长的知识。
现有许多学校通过家长支援小组(PSG)携手,传授正确价值观。
让家长参加更多学校活动?让孩子知道他们关心孩子学校生活。
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COMPASS)
网上言语越来越偏激、粗俗
自拍裸照、猥亵行为、恶作剧、公共网站
心理学家认为: 危险、愚蠢、甚至相等残忍恶作剧的趋势。
科技和新媒体对新一代学生的冲击
抵抗环境快速变化的影响。
部长说这些 Z 世代 (Generation Z)的年轻人个性比较急躁、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可以一心多用
家长与老师更有需要紧密合作。
资讯科技(ICT)
促进沟通和提升家长的知识。
现有许多学校通过家长支援小组(PSG)携手,传授正确价值观。
让家长参加更多学校活动?让孩子知道他们关心孩子学校生活。
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COMPASS)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部长议员扮叶问演罗汉
早报现在
9月23日
林方伟
《华文?谁怕谁!》给参赛者出题的11名部长和议员,再次展才艺,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协助推广华文。当中有人扮“叶问”、徐志摩、罗汉和“石榴妹”。
去年的电视总决赛让大家看到部长、议员轻松的一面。张思乐的李小龙扮相尤其记忆犹新。一半似乎欲罢不能,一半是去年反应热烈,今年参与《华文?谁怕谁!》短片,给参赛者的部长、议员的人数增加到11人,而且“效果”更上层楼。
9月23日
林方伟
《华文?谁怕谁!》给参赛者出题的11名部长和议员,再次展才艺,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协助推广华文。当中有人扮“叶问”、徐志摩、罗汉和“石榴妹”。
去年的电视总决赛让大家看到部长、议员轻松的一面。张思乐的李小龙扮相尤其记忆犹新。一半似乎欲罢不能,一半是去年反应热烈,今年参与《华文?谁怕谁!》短片,给参赛者的部长、议员的人数增加到11人,而且“效果”更上层楼。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加强灌输年轻人家庭观念重要性
2010年9月23日
早报
全国家庭委员会(National Family Council)计划加强灌输年轻人家庭观念重要性。
全国家庭委员会主席林顺福说,真正的成功还包括组织家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不是学业工作皆有成就而已。
委员会希望可以让年轻人从小培养对家庭应有的责任感,以及早日生儿育女。
主席所指的年轻人主要泛指从中学到理工学院,甚至是在大学求学的男女青年。
他也补充:"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已经与我们不同,因此不能将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强加于他们身上。我们不能只听取父母辈的意见,也要通过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例如利用新媒体提供讨论的平台,来听取他们的想法,并使他们投注其中。"
林顺福也说,委员会将会更积极地让国人参与,向他们了解还能从哪些方面协助国人享受到更好的家庭生活。
他也汇报了今年5月底到6月底为期33天的“全国家庭欢庆会2010”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突破。
该会400项活动取得了40万的参加人次,数目比去年32万人次参加280项活动相比,高出25%。
林顺福说参与率的增长是社会、政府及大家努力合作,推广家庭活动的成果。
欢庆会组委会联席会长谢健平说:“这主要是为庆祝该欢迎会步入第25个年头,及我们成功获得更多私人及企业支持所致。”
欢迎会取得的其他几项突破还包括共有26万名公众参与“新加坡家庭信约活动”,而所举办的“美好家庭回忆计划”也收集到5000张全家照。
在今年欢庆会后,全国家庭委员会也以登门造访的方式,向1200名15岁及以上的公众进行的一份调查则显示,公众对欢庆会的意识程度有所提高,从去年的66%上升至今年的72%。
调查也显示,最令公众印象深刻的首三项活动依序是“与家人共用晚餐”家庭日、全国家庭日,及“全国家庭欢庆2010”。前两者也是去年最让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
此外,公众最常参加的活动依次是欢庆佳节、聚餐及一同观看电视节目。这三项也是去年参与调查公众所给予的回复。
早报
全国家庭委员会(National Family Council)计划加强灌输年轻人家庭观念重要性。
全国家庭委员会主席林顺福说,真正的成功还包括组织家庭,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不是学业工作皆有成就而已。
委员会希望可以让年轻人从小培养对家庭应有的责任感,以及早日生儿育女。
主席所指的年轻人主要泛指从中学到理工学院,甚至是在大学求学的男女青年。
他也补充:"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已经与我们不同,因此不能将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强加于他们身上。我们不能只听取父母辈的意见,也要通过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例如利用新媒体提供讨论的平台,来听取他们的想法,并使他们投注其中。"
林顺福也说,委员会将会更积极地让国人参与,向他们了解还能从哪些方面协助国人享受到更好的家庭生活。
他也汇报了今年5月底到6月底为期33天的“全国家庭欢庆会2010”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与突破。
该会400项活动取得了40万的参加人次,数目比去年32万人次参加280项活动相比,高出25%。
林顺福说参与率的增长是社会、政府及大家努力合作,推广家庭活动的成果。
欢庆会组委会联席会长谢健平说:“这主要是为庆祝该欢迎会步入第25个年头,及我们成功获得更多私人及企业支持所致。”
欢迎会取得的其他几项突破还包括共有26万名公众参与“新加坡家庭信约活动”,而所举办的“美好家庭回忆计划”也收集到5000张全家照。
在今年欢庆会后,全国家庭委员会也以登门造访的方式,向1200名15岁及以上的公众进行的一份调查则显示,公众对欢庆会的意识程度有所提高,从去年的66%上升至今年的72%。
调查也显示,最令公众印象深刻的首三项活动依序是“与家人共用晚餐”家庭日、全国家庭日,及“全国家庭欢庆2010”。前两者也是去年最让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
此外,公众最常参加的活动依次是欢庆佳节、聚餐及一同观看电视节目。这三项也是去年参与调查公众所给予的回复。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环球观点
早报:四面八方
吴庆康
吴庆康先生说如果现在需要上中学,他肯定要留级。
他说现在香港国际学校念中二的侄女来电邮,希望可以获得学校作业的一些建议。作业主题是:“环球观点”,并要针对以下四个课题进行讨论:
(一)气候变化
(二)法律与罪案
(三)信仰系统
(四)疾病与健康
吴先生认为以上题目都不是小儿科,单看题目就知道不可以随便乱写,需要做一定程度的研究。虽然认为是很好的思考话题,但是非常惊讶现在的学生居然已经得在这样的内容范围进行深度的探讨。
他也认为“环球观点”让自己定义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或许通过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结论会让人意想不到。
而有趣的是,他的2个侄女在这几年得经常在香港与新加坡两地飞,偶尔还到邻近城市度假,很早就被环球化“潜移默化”。搭飞机或地铁,对她们而言已经没有太大分别。甚至接到出国公干父母的电话都丝毫没有距离感,长途电话对她们来说“只是另一通电话”,接听时慢条斯理、没有丝毫兴奋、没有任何忧患意识(sense of urgency),当然更听不出牵挂,因为太习惯了亲人三两天就在世界另一段出现,认为那是正常。
这才是她们的“环球观点”。
大人常常低估小孩子的头脑,认为她们年纪轻,什么都不懂,而往往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资讯爆炸的年代,小孩容易成熟,一些事情即使起初摸不着头脑,稍微解释就会明白。
吴庆康
吴庆康先生说如果现在需要上中学,他肯定要留级。
他说现在香港国际学校念中二的侄女来电邮,希望可以获得学校作业的一些建议。作业主题是:“环球观点”,并要针对以下四个课题进行讨论:
(一)气候变化
(二)法律与罪案
(三)信仰系统
(四)疾病与健康
吴先生认为以上题目都不是小儿科,单看题目就知道不可以随便乱写,需要做一定程度的研究。虽然认为是很好的思考话题,但是非常惊讶现在的学生居然已经得在这样的内容范围进行深度的探讨。
他也认为“环球观点”让自己定义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或许通过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结论会让人意想不到。
而有趣的是,他的2个侄女在这几年得经常在香港与新加坡两地飞,偶尔还到邻近城市度假,很早就被环球化“潜移默化”。搭飞机或地铁,对她们而言已经没有太大分别。甚至接到出国公干父母的电话都丝毫没有距离感,长途电话对她们来说“只是另一通电话”,接听时慢条斯理、没有丝毫兴奋、没有任何忧患意识(sense of urgency),当然更听不出牵挂,因为太习惯了亲人三两天就在世界另一段出现,认为那是正常。
这才是她们的“环球观点”。
大人常常低估小孩子的头脑,认为她们年纪轻,什么都不懂,而往往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资讯爆炸的年代,小孩容易成熟,一些事情即使起初摸不着头脑,稍微解释就会明白。
樟宜机场再获6个“最佳机场奖”
2010年9月22日
早报
自1988年以来,连续23年得奖。
樟宜机场总裁说:“这些奖项反映了世界和亚太地区一群最常出国读者的看法。樟宜机场所获得的奖项,是我们得到的最大又有利的旅客回馈,(让我们知道乘客满意所提供的服务)。”
樟宜机场自1981年开始营运以来,至今已经赢得了350多个奖项。包括新增的6个奖项在内,今年樟宜机场一共获得了16个荣誉奖。
早报
自1988年以来,连续23年得奖。
樟宜机场总裁说:“这些奖项反映了世界和亚太地区一群最常出国读者的看法。樟宜机场所获得的奖项,是我们得到的最大又有利的旅客回馈,(让我们知道乘客满意所提供的服务)。”
樟宜机场自1981年开始营运以来,至今已经赢得了350多个奖项。包括新增的6个奖项在内,今年樟宜机场一共获得了16个荣誉奖。
Sunday, September 12, 2010
终止免费巴士服务,可保护意志力不强者
早报新闻
12-9-2010
陈锦柏
1、介绍
本地两家综合娱乐城(Integrated Resort)终止免费载送服务,造成民怨。
2、起因、影响
民众认为免费服务好像是‘送羊入虎口’。政府于是决定介入,为减少或避免冲击。
也许会影响娱乐城的生意(不方便),或者并不会解决当前的问题。民众还是会通过其他途径。
有人认为可以考虑降低停车收费。
有人认为这样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做法,也可降低意志力薄弱者陷入赌博泥沼的机率。
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林谋泉告诉早报,终止服务是为保护意志不够坚强的公众。
另有人认为就算10人之中只有1人上瘾,甚至为偿还赌债而进行偷窃或犯法,就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终止服务肯定有一定作用,因为免费巴士服务的确会增加公众进赌场的机率。
是剥夺公众权益的行为,以致情感上难以接受?
3、建议
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拯救是围堵赌徒,家里人沟通好,不让赌徒有机会用不同的借口借钱,让他没钱再去赌。
4、总结
相关数据
a. 每天平均有2500(总到访人数的5%)名公众乘搭免费巴士服务到名胜世界。
b. 周末每天平均有4000人,当中包括到名胜世界游玩而不进赌场的公众。
c. 外国调查:赌博成瘾比例低(1%)
d. 加拿大多年前一项调查显示,一个病态赌徒,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周遭的至少10到17个人,其中包括亲人、朋友和同事,其“辐射力度”非常大。
e. 心理卫生学院戒瘾部(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研究主任郭松顾问医生受访时估计,本地人数机率可能会更大。
相关词汇:
1 人头钻动
2 络绎不绝
3 无法自控
4 受诱惑的机会
5 见死不救
6 烂赌成性
7 “渡过”难关
8 毕生积蓄
9 大耳窿
10 骚扰
11 生活在被威胁的恐惧中
12-9-2010
陈锦柏
1、介绍
本地两家综合娱乐城(Integrated Resort)终止免费载送服务,造成民怨。
2、起因、影响
民众认为免费服务好像是‘送羊入虎口’。政府于是决定介入,为减少或避免冲击。
也许会影响娱乐城的生意(不方便),或者并不会解决当前的问题。民众还是会通过其他途径。
有人认为可以考虑降低停车收费。
有人认为这样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做法,也可降低意志力薄弱者陷入赌博泥沼的机率。
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林谋泉告诉早报,终止服务是为保护意志不够坚强的公众。
另有人认为就算10人之中只有1人上瘾,甚至为偿还赌债而进行偷窃或犯法,就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终止服务肯定有一定作用,因为免费巴士服务的确会增加公众进赌场的机率。
是剥夺公众权益的行为,以致情感上难以接受?
3、建议
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拯救是围堵赌徒,家里人沟通好,不让赌徒有机会用不同的借口借钱,让他没钱再去赌。
4、总结
相关数据
a. 每天平均有2500(总到访人数的5%)名公众乘搭免费巴士服务到名胜世界。
b. 周末每天平均有4000人,当中包括到名胜世界游玩而不进赌场的公众。
c. 外国调查:赌博成瘾比例低(1%)
d. 加拿大多年前一项调查显示,一个病态赌徒,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周遭的至少10到17个人,其中包括亲人、朋友和同事,其“辐射力度”非常大。
e. 心理卫生学院戒瘾部(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研究主任郭松顾问医生受访时估计,本地人数机率可能会更大。
相关词汇:
1 人头钻动
2 络绎不绝
3 无法自控
4 受诱惑的机会
5 见死不救
6 烂赌成性
7 “渡过”难关
8 毕生积蓄
9 大耳窿
10 骚扰
11 生活在被威胁的恐惧中
Tuesday, September 07, 2010
地铁巴士乘客十大“恶行”
早报星期天(2010年9月5日)
刘丽仪、赵倩玉
不优雅行为排行榜
1 不主动往车厢内移动
2 不主动让乘客先下车
3 不让座给有需要的人
4 大声说话或播放音乐
5 把物品放在座位上
6 不主动站在电动扶梯的左边
7 进行不雅动作如亲热、挖鼻子
8 不体谅他人的行为如手提袋撞人或背靠扶手
9 没有看管小孩,打扰他人
10 在车内饮食
介绍:地铁常见行为,往往对周围的乘客造成不便。
起因、影响:忽略公共教育,国人认为理所当然、有愧为第一世界国家的殊荣。
建议:张贴海报,提醒,派遣工作人员,学校教导。
总结:优雅社会除了金钱。也少不了人文素质。
刘丽仪、赵倩玉
不优雅行为排行榜
1 不主动往车厢内移动
2 不主动让乘客先下车
3 不让座给有需要的人
4 大声说话或播放音乐
5 把物品放在座位上
6 不主动站在电动扶梯的左边
7 进行不雅动作如亲热、挖鼻子
8 不体谅他人的行为如手提袋撞人或背靠扶手
9 没有看管小孩,打扰他人
10 在车内饮食
介绍:地铁常见行为,往往对周围的乘客造成不便。
起因、影响:忽略公共教育,国人认为理所当然、有愧为第一世界国家的殊荣。
建议:张贴海报,提醒,派遣工作人员,学校教导。
总结:优雅社会除了金钱。也少不了人文素质。
Tuesday, July 20, 2010
政府考虑加重对再犯的未成年吸烟者的刑罚
早报20-7-2010
为了不让烟草商为吸引年轻人而推出的“无烟”香烟毒害国人健康,我国将对各种新式的含烟草产品和香烟替代品一网打尽,全面禁止入口和销售。
当局也将对非法出售香烟给未满18岁青少年的零售商加强取缔,同时考虑透过加重对再犯的未成年吸烟者的刑罚,以及禁止经常有年轻人光顾的零售店售卖香烟等方式去确保青少年远离烟害。
卫生部长:由于本地年轻烟客人数不断上升,加上烟草商又不断推出新式的烟草产品以诱使青少年染上烟瘾,政府有必要推出新条例以加强管制。
数据显示在2004年至2007年之间,年轻男性烟客的比例从18%增至25%,年轻女性烟客的比例从7%增至9%。
部长(也)引述海外的例子,说明烟草商是如何利用一些“无烟”的香烟替代品,如烟丝、烟草香口糖和烟包等来吸引年轻消费者,特别是女性。
他指出,烟草商声称这些产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比香烟来得低,甚至还让人误以为这些产品有助吸烟者戒掉烟瘾,但事实上一些无烟产品的尼古丁含量比香烟还高,常用也会上瘾,导致吸烟者不单对香烟,也对这些无烟产品产生依赖。
他透露本地市场暂时还没出现这些新式的“无烟”香烟,政府决定提前立法管制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烟草商明年起不准赞助文化艺术活动]
除了禁止这些新式烟草产品入口,当局也将对香烟的包装、标签以及烟草商的宣传方式实行新的限制。
⋯⋯此外,当局对香烟包装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日后不单是各别香烟包装盒要印有图片警告标签,就连装香烟的箱子也要印有这类可传达吸烟危险的标签。
他指出,一些烟草商甚至在包装上使用如 mild(低浓度)或 light (淡味)等具误导性字眼的标签,让人误以为这些香烟产品对健康所造成的危害较低或不会那么令人上瘾,当局因此也将严禁烟草商使用这些字眼。
“世上根本没有所谓危害较低的香烟,所有香烟都有害。”
⋯⋯新加坡也成了继智利和伊朗之后,第三个全面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管制框架公约》中关于烟草标签管制的国家。
为了不让烟草商为吸引年轻人而推出的“无烟”香烟毒害国人健康,我国将对各种新式的含烟草产品和香烟替代品一网打尽,全面禁止入口和销售。
当局也将对非法出售香烟给未满18岁青少年的零售商加强取缔,同时考虑透过加重对再犯的未成年吸烟者的刑罚,以及禁止经常有年轻人光顾的零售店售卖香烟等方式去确保青少年远离烟害。
卫生部长:由于本地年轻烟客人数不断上升,加上烟草商又不断推出新式的烟草产品以诱使青少年染上烟瘾,政府有必要推出新条例以加强管制。
数据显示在2004年至2007年之间,年轻男性烟客的比例从18%增至25%,年轻女性烟客的比例从7%增至9%。
部长(也)引述海外的例子,说明烟草商是如何利用一些“无烟”的香烟替代品,如烟丝、烟草香口糖和烟包等来吸引年轻消费者,特别是女性。
他指出,烟草商声称这些产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比香烟来得低,甚至还让人误以为这些产品有助吸烟者戒掉烟瘾,但事实上一些无烟产品的尼古丁含量比香烟还高,常用也会上瘾,导致吸烟者不单对香烟,也对这些无烟产品产生依赖。
他透露本地市场暂时还没出现这些新式的“无烟”香烟,政府决定提前立法管制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烟草商明年起不准赞助文化艺术活动]
除了禁止这些新式烟草产品入口,当局也将对香烟的包装、标签以及烟草商的宣传方式实行新的限制。
⋯⋯此外,当局对香烟包装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日后不单是各别香烟包装盒要印有图片警告标签,就连装香烟的箱子也要印有这类可传达吸烟危险的标签。
他指出,一些烟草商甚至在包装上使用如 mild(低浓度)或 light (淡味)等具误导性字眼的标签,让人误以为这些香烟产品对健康所造成的危害较低或不会那么令人上瘾,当局因此也将严禁烟草商使用这些字眼。
“世上根本没有所谓危害较低的香烟,所有香烟都有害。”
⋯⋯新加坡也成了继智利和伊朗之后,第三个全面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管制框架公约》中关于烟草标签管制的国家。
Tuesday, July 13, 2010
谢亚妹的20年家护护士 在她面前 没有人能表现得怯弱
早报(2010-07-11)
● 胡文雁
57岁的谢亚妹当家护护士20年,她每天服务六到七人,病人都有她的手机号 码,有急事随时可以找到她。
谢亚妹认为,最大的奖励来自病人脸上的笑容。“能看到他们健全的活下来,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快乐。”
丁香花的花语为“光辉”,穿在谢亚妹身上看起来特别舒服。
自1998年起,家护基金旗下所有
护士都脱下白色制服,一律改穿丁香色,那温柔的淡紫,清新悦目,沁人心肺。
57岁的谢亚妹一生为病人服务,当了39年的护士,这个月 正好是她转任家护护士的第20个年头。
丈夫也来帮忙
20年来,谢亚妹每天早上九点前一定离开办公室,背着至少有5公 斤的药包,有时还手提一个,不辞劳苦,东奔西走,天天上门照料病人,平均一天服务六到七人,忙起来一天试过跑13个地方。
她分配到美芝路、罗威路、明地迷亚路、加冷峇鲁路一带等六个邮区,病人大多是获家护基金大幅津贴的老弱贫困,其中一些长时间得谢亚妹照顾,把她视为亲人。
“他们都叫我‘密西’,有的跟了我10多年,很有感情,即使我拿假,都放心不下他们,老牵挂着他们有没有按时敷药吃药。”“密西”是早年人们对护士的称呼,是“miss”转化后的谐音。
谢亚妹热爱着她的工作,待病人就像家人朋友一样亲厚,人人都有她的手机号码,有急事随时可以找到她。
她其实无须这么做,下了班就是她私人时间,但她从不计较,平日已经常给病人私下送饭送衣服,帮忙张罗日用品、申请福利援助等,甚至把丈夫也带到病人家帮忙一些简单的电工。
“很多病人无亲无故,既然知道他们有困难,我又怎能袖手旁观?”
最大奖励来自病人的笑容
家护工作特别辛苦,除了奔波劳碌,还要面对各种状况。今天你走进去的可能是一间屎尿满地、臭气熏天的组屋;明天你要处理的或许是一个已经溃烂生蛆、血淋恐怖的伤口。凡此种种,谢亚妹一概一笑置之。“当了那么多年家护护士,什么场面没见过?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习惯就好。”
今年5月,谢 亚妹获国立健保集团和英勇基金(The Courage Fund)联合颁发的“健保人文奖”(Healthcare Humanity Award),以表彰她在家护领域所做出的无私奉献,但谢亚妹认为她最大的奖励来自病人脸上的笑容。
“他们尽管贫困,但过年过节,总要送我一些小礼物,知道我要上门,一些还给我准备汽水食物,那种温情实在叫人感动。”
谢亚妹说,这些年来,她工作的最大满足来自对病人的悉心照顾,使他们免除截肢的痛苦。“能看到他们健全的活下来,真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快乐。”
随家护护士“触目惊心”的半天
六月中的一天,谢亚妹带着我开始她一天的工作,为了迁就我的时间,她缩短日程,早上11点才从位于大巴窑中心的家护基金出 发,以美芝路为起点,至吉真那路(Kitchener Road)结束,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多才有时间坐下来吃午餐。整理出来的采访笔记,远不及我所见来得触目惊心。
11.37am 美芝路大牌6号5楼一房一厅
黄家一家四口就挤在这间小屋里,狭小的客厅摆了一张床,还有书桌、电视、冰箱;报纸、杂物、衣服、鞋子堆了一地,中间只空出一条小小的走道。
黄添益坐在床沿,左脚又黑又肿,脚板凹进去一个大窟窿,伤口已经有点扭曲变形。谢亚妹蹲在地上给他换药,又闷又热,出了一身的汗。
黄添益65岁,1997年左脚开刀切除肉瘤后,伤口就染上并发症,深及骨头,一只脚算是废了。从此他便失去工作能力,太太又患有精神病,当时两个儿子还在念书,一家四口仅靠政府的几百块救济金过日子。
谢亚妹说:“我定期给他清洗伤口,以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希望不用截肢啦,不然就麻烦了。”
因为家境贫困,家护基金都不收黄添益的钱,凡有多余药用品,也都留下给他。谢亚妹说:“我能力有限,只能多少帮他们一点。”
12.08pm 美芝路大牌5号6楼 一 房半厅
才听到脚步声,郭燕金就颤巍巍的站起来开门,用广东话说:“‘密西’,我等你很久了。”
86岁的老太太,孤零零一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最大消遣不过来自那台12英寸的老旧电视机,可电视机也快坏了,荧屏上的画面越来越小,小到都快看不见了。她絮絮向谢亚妹抱怨。
郭老太患有严重糖尿病,每天需注射三剂胰岛素,但她不识字,根本不懂从药瓶中抽取多少剂量。谢亚妹的工作就是每周上门一次,替她把要注射的胰岛素配好,方便老太太按时注射,并定期为她测量血糖,提醒她注意饮食。
郭老太说:“人老了,不中用,无儿无女,亲戚也不多,还好‘密西’常上来看我。亏得她,要不是她,我对着那些药都不知怎么办。”
注射胰岛素后切忌空腹,谢亚妹临走时不忘再三叮嘱: “阿婆,打完针后记得吃点东西,要不喝杯美禄也好,千万不要空肚子,不然你会头晕的,记住了。”
奎因街 大牌269B号 10楼 三房一厅
75岁的老太太中风多年,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谢亚妹上门时,老太太的女儿已上班,家里只有女佣在照 顾她。
老太太那天拉肚子,房里一股异味。谢亚妹戴上口罩,熟练地为她清理干净,又把阻塞的尿管重新换上一条新的,再细心为老太太清理 褥疮。
因长时间卧床,老太太背后长了很大的褥疮,伤口直径10公分,且溃烂严重,皮肤裂开,露出鲜红的皮下组织。
谢亚妹用棉花沾药水深入清洗,可怜的老太太瘫在床上,已麻木得不知道痛。
采访外记 对自己的“无知” 该庆幸或不幸?
2.24pm 吉真那路大牌2号9楼 一房一厅
客厅靠窗的地方摆了一张沙发床,陈怡英静静地躺着,鼻孔 里插着饲管,轻轻的呼着气。
谢亚妹走过去,握住她的手说:“怡英好不好?乖不乖?”一边熟练地取下饲管,准备给她换一条新的。
沉睡的怡英张开眼睛,开始挣扎、呻吟,眼泪不住往下流,还有鼻涕。
陈妈妈过来帮忙托着她的头,安抚着说:“别动,就好了,就好了。”
新的饲管终于插上,怡英不安的扭动着身体,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芳华正茂的23岁,但怡英身高不到1.2米。她发育不全,四肢 扭曲,终日昏睡床上,对周遭一切全无意识,仅靠饲管里的牛奶维系着单薄的生命。
怡英9个月大时胎盘破裂,导致脑部严重缺氧,一出世时身体各器官已失去功能,养到两岁大,父亲因欠赌债而离家,抛下怡英和母亲及妹妹相依为命。
陈妈妈小学没毕业,仅靠微薄的收入把两个女儿拉扯大。她在一家超市当包装工人,早上六点出门,下午两点前赶回家照顾怡英,每月工资只得700元,扣除怡英 的牛奶钱和医疗费,就剩400元生活费,省吃俭用,勉强度日。
从2006年开始,谢亚妹就负责上门给怡英更换饲管,两个月一次,对陈家 的遭遇和环境大表同情,每遇到有人捐出多余的牛奶或饲管,她都不忘给怡英留一份,以减轻陈妈妈的负担。她说:“多伟大的母亲,你看她把怡英照顾得多好,抱 进抱出,每星期三还送她去做物理治疗,风雨不改,一个女人,不容易啊!”
家护基金的社区关系经理在采访前提醒我要有心理准备,并细心为 我准备好酸梅和风油。他问:“有些伤口很可怕,你可以吗?”我说:“不知道,但什么都有第一次。”
结果我没用上他准备的东西,因为在谢 亚妹面前,没有人可以表现得怯弱,最辛苦的是她,但她全程面带微笑,健步如飞,我跟在她后面,走得慢一点都不行,到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她开心大 嚼,我则已经有点食不下咽了。
饿过头,口又渴,心里像有什么东西压着,非常不舒服。
我发现我原来可以忍受脏乱不堪的 斗室、溃烂的伤口、排泄物的异味,但郭老太孤寂的面容,陈妈妈坚毅的嘴角,还有黄大叔那彷徨的眼神却叫我不忍卒睹。
谢亚妹见我闷闷不 乐,体贴地说:“很吃惊吧?”
我点点头。若非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在繁荣的岛国,还有人是在这样的隙缝里生活的,我是应该为自己的“无 知”感到庆幸还是不幸?
关于家护基金
70年代为人口老化而设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副总理兼卫生部长杜进才博士便意识到随着人口结构逐渐老化,登门护理的需求将日益扩大,尤其 一些住在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极需获得收费低廉但质量良好的医疗照顾,于是在1976年,他发起成立家护基金(Home Nursing Foundation)。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家护基金宗旨不变,仍以服务贫病老弱为使命。在2008/09财政年里,基金共为 4605名病人提供3万642次登门护理服务,除了帮助病人清洗伤口、更换饲管和尿管、监测血压血糖、备药、拆线等,近年,随着老年疾病越趋复杂,登门护 理服务也不得不扩大范围,除了给予护理者看护培训、帮助患者重新备置家居,还为病人联系社区内的医疗提供者,包括普通科医生、护理中心和家庭援助机构等, 以更好的管理病者的健康。
家护基金旗下目前有25名注册护士,行脚遍及岛国各个角落。不管日晒雨淋,家护护士总是背着沉甸甸的药包,沿 家挨户去照料不良于行的病人。家护基金总经理罗淑晶说:“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需有某种特别素质的人才能胜任,这些年来,要吸引护士加入登门护理并不容 易,因为在医院工作总比往返病人家来得舒适得多。”
但家护工作时间固定,护士和病人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这种关怀和信任,为家护工作 带来极大成就感和满足感。
● 胡文雁
57岁的谢亚妹当家护护士20年,她每天服务六到七人,病人都有她的手机号 码,有急事随时可以找到她。
谢亚妹认为,最大的奖励来自病人脸上的笑容。“能看到他们健全的活下来,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快乐。”
丁香花的花语为“光辉”,穿在谢亚妹身上看起来特别舒服。
自1998年起,家护基金旗下所有
护士都脱下白色制服,一律改穿丁香色,那温柔的淡紫,清新悦目,沁人心肺。
57岁的谢亚妹一生为病人服务,当了39年的护士,这个月 正好是她转任家护护士的第20个年头。
丈夫也来帮忙
20年来,谢亚妹每天早上九点前一定离开办公室,背着至少有5公 斤的药包,有时还手提一个,不辞劳苦,东奔西走,天天上门照料病人,平均一天服务六到七人,忙起来一天试过跑13个地方。
她分配到美芝路、罗威路、明地迷亚路、加冷峇鲁路一带等六个邮区,病人大多是获家护基金大幅津贴的老弱贫困,其中一些长时间得谢亚妹照顾,把她视为亲人。
“他们都叫我‘密西’,有的跟了我10多年,很有感情,即使我拿假,都放心不下他们,老牵挂着他们有没有按时敷药吃药。”“密西”是早年人们对护士的称呼,是“miss”转化后的谐音。
谢亚妹热爱着她的工作,待病人就像家人朋友一样亲厚,人人都有她的手机号码,有急事随时可以找到她。
她其实无须这么做,下了班就是她私人时间,但她从不计较,平日已经常给病人私下送饭送衣服,帮忙张罗日用品、申请福利援助等,甚至把丈夫也带到病人家帮忙一些简单的电工。
“很多病人无亲无故,既然知道他们有困难,我又怎能袖手旁观?”
最大奖励来自病人的笑容
家护工作特别辛苦,除了奔波劳碌,还要面对各种状况。今天你走进去的可能是一间屎尿满地、臭气熏天的组屋;明天你要处理的或许是一个已经溃烂生蛆、血淋恐怖的伤口。凡此种种,谢亚妹一概一笑置之。“当了那么多年家护护士,什么场面没见过?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习惯就好。”
今年5月,谢 亚妹获国立健保集团和英勇基金(The Courage Fund)联合颁发的“健保人文奖”(Healthcare Humanity Award),以表彰她在家护领域所做出的无私奉献,但谢亚妹认为她最大的奖励来自病人脸上的笑容。
“他们尽管贫困,但过年过节,总要送我一些小礼物,知道我要上门,一些还给我准备汽水食物,那种温情实在叫人感动。”
谢亚妹说,这些年来,她工作的最大满足来自对病人的悉心照顾,使他们免除截肢的痛苦。“能看到他们健全的活下来,真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快乐。”
随家护护士“触目惊心”的半天
六月中的一天,谢亚妹带着我开始她一天的工作,为了迁就我的时间,她缩短日程,早上11点才从位于大巴窑中心的家护基金出 发,以美芝路为起点,至吉真那路(Kitchener Road)结束,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多才有时间坐下来吃午餐。整理出来的采访笔记,远不及我所见来得触目惊心。
11.37am 美芝路大牌6号5楼一房一厅
黄家一家四口就挤在这间小屋里,狭小的客厅摆了一张床,还有书桌、电视、冰箱;报纸、杂物、衣服、鞋子堆了一地,中间只空出一条小小的走道。
黄添益坐在床沿,左脚又黑又肿,脚板凹进去一个大窟窿,伤口已经有点扭曲变形。谢亚妹蹲在地上给他换药,又闷又热,出了一身的汗。
黄添益65岁,1997年左脚开刀切除肉瘤后,伤口就染上并发症,深及骨头,一只脚算是废了。从此他便失去工作能力,太太又患有精神病,当时两个儿子还在念书,一家四口仅靠政府的几百块救济金过日子。
谢亚妹说:“我定期给他清洗伤口,以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希望不用截肢啦,不然就麻烦了。”
因为家境贫困,家护基金都不收黄添益的钱,凡有多余药用品,也都留下给他。谢亚妹说:“我能力有限,只能多少帮他们一点。”
12.08pm 美芝路大牌5号6楼 一 房半厅
才听到脚步声,郭燕金就颤巍巍的站起来开门,用广东话说:“‘密西’,我等你很久了。”
86岁的老太太,孤零零一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最大消遣不过来自那台12英寸的老旧电视机,可电视机也快坏了,荧屏上的画面越来越小,小到都快看不见了。她絮絮向谢亚妹抱怨。
郭老太患有严重糖尿病,每天需注射三剂胰岛素,但她不识字,根本不懂从药瓶中抽取多少剂量。谢亚妹的工作就是每周上门一次,替她把要注射的胰岛素配好,方便老太太按时注射,并定期为她测量血糖,提醒她注意饮食。
郭老太说:“人老了,不中用,无儿无女,亲戚也不多,还好‘密西’常上来看我。亏得她,要不是她,我对着那些药都不知怎么办。”
注射胰岛素后切忌空腹,谢亚妹临走时不忘再三叮嘱: “阿婆,打完针后记得吃点东西,要不喝杯美禄也好,千万不要空肚子,不然你会头晕的,记住了。”
奎因街 大牌269B号 10楼 三房一厅
75岁的老太太中风多年,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谢亚妹上门时,老太太的女儿已上班,家里只有女佣在照 顾她。
老太太那天拉肚子,房里一股异味。谢亚妹戴上口罩,熟练地为她清理干净,又把阻塞的尿管重新换上一条新的,再细心为老太太清理 褥疮。
因长时间卧床,老太太背后长了很大的褥疮,伤口直径10公分,且溃烂严重,皮肤裂开,露出鲜红的皮下组织。
谢亚妹用棉花沾药水深入清洗,可怜的老太太瘫在床上,已麻木得不知道痛。
采访外记 对自己的“无知” 该庆幸或不幸?
2.24pm 吉真那路大牌2号9楼 一房一厅
客厅靠窗的地方摆了一张沙发床,陈怡英静静地躺着,鼻孔 里插着饲管,轻轻的呼着气。
谢亚妹走过去,握住她的手说:“怡英好不好?乖不乖?”一边熟练地取下饲管,准备给她换一条新的。
沉睡的怡英张开眼睛,开始挣扎、呻吟,眼泪不住往下流,还有鼻涕。
陈妈妈过来帮忙托着她的头,安抚着说:“别动,就好了,就好了。”
新的饲管终于插上,怡英不安的扭动着身体,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芳华正茂的23岁,但怡英身高不到1.2米。她发育不全,四肢 扭曲,终日昏睡床上,对周遭一切全无意识,仅靠饲管里的牛奶维系着单薄的生命。
怡英9个月大时胎盘破裂,导致脑部严重缺氧,一出世时身体各器官已失去功能,养到两岁大,父亲因欠赌债而离家,抛下怡英和母亲及妹妹相依为命。
陈妈妈小学没毕业,仅靠微薄的收入把两个女儿拉扯大。她在一家超市当包装工人,早上六点出门,下午两点前赶回家照顾怡英,每月工资只得700元,扣除怡英 的牛奶钱和医疗费,就剩400元生活费,省吃俭用,勉强度日。
从2006年开始,谢亚妹就负责上门给怡英更换饲管,两个月一次,对陈家 的遭遇和环境大表同情,每遇到有人捐出多余的牛奶或饲管,她都不忘给怡英留一份,以减轻陈妈妈的负担。她说:“多伟大的母亲,你看她把怡英照顾得多好,抱 进抱出,每星期三还送她去做物理治疗,风雨不改,一个女人,不容易啊!”
家护基金的社区关系经理在采访前提醒我要有心理准备,并细心为 我准备好酸梅和风油。他问:“有些伤口很可怕,你可以吗?”我说:“不知道,但什么都有第一次。”
结果我没用上他准备的东西,因为在谢 亚妹面前,没有人可以表现得怯弱,最辛苦的是她,但她全程面带微笑,健步如飞,我跟在她后面,走得慢一点都不行,到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她开心大 嚼,我则已经有点食不下咽了。
饿过头,口又渴,心里像有什么东西压着,非常不舒服。
我发现我原来可以忍受脏乱不堪的 斗室、溃烂的伤口、排泄物的异味,但郭老太孤寂的面容,陈妈妈坚毅的嘴角,还有黄大叔那彷徨的眼神却叫我不忍卒睹。
谢亚妹见我闷闷不 乐,体贴地说:“很吃惊吧?”
我点点头。若非亲眼所见,我很难想象在繁荣的岛国,还有人是在这样的隙缝里生活的,我是应该为自己的“无 知”感到庆幸还是不幸?
关于家护基金
70年代为人口老化而设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副总理兼卫生部长杜进才博士便意识到随着人口结构逐渐老化,登门护理的需求将日益扩大,尤其 一些住在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极需获得收费低廉但质量良好的医疗照顾,于是在1976年,他发起成立家护基金(Home Nursing Foundation)。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家护基金宗旨不变,仍以服务贫病老弱为使命。在2008/09财政年里,基金共为 4605名病人提供3万642次登门护理服务,除了帮助病人清洗伤口、更换饲管和尿管、监测血压血糖、备药、拆线等,近年,随着老年疾病越趋复杂,登门护 理服务也不得不扩大范围,除了给予护理者看护培训、帮助患者重新备置家居,还为病人联系社区内的医疗提供者,包括普通科医生、护理中心和家庭援助机构等, 以更好的管理病者的健康。
家护基金旗下目前有25名注册护士,行脚遍及岛国各个角落。不管日晒雨淋,家护护士总是背着沉甸甸的药包,沿 家挨户去照料不良于行的病人。家护基金总经理罗淑晶说:“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需有某种特别素质的人才能胜任,这些年来,要吸引护士加入登门护理并不容 易,因为在医院工作总比往返病人家来得舒适得多。”
但家护工作时间固定,护士和病人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这种关怀和信任,为家护工作 带来极大成就感和满足感。
Thursday, July 08, 2010
国大学生 设计网络游戏 思考“垃圾”问题
早报
(2010-06-29)
● 陈能端 报道
城市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如何妥善地清理日渐堆积如山的垃圾。
试想想,如果你经营某国唯一的废料处理公司,你会怎么做?
记者所描写的情景并不是考试题目而是网络游戏的场景。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学院的两组学生今年首次在“世界城市峰会”展示游戏作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信息。
国大电脑学院三年级生洪言宁(24岁)是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洪言宁受访时指出,他和另外三名同学在进行游戏构思时,决定以清除垃圾为主题。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处理垃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像新加坡这样寸土如金的小国,更需要谨慎地思考垃圾问题长远的解决方案。
这组大学生所设计的游戏,玩法和宗旨都不复杂。玩家只要在有限时间内把不断在屏幕上涌现的“垃圾袋”处理掉,就能过关。玩家 可以直接把垃圾扔进海里或送到埋置场,建造焚化厂也是其中一个对策。玩家必须注意的是,任何选项都会导致各异的环境问题,因此懂得权衡利弊也是闯关关键。
洪言宁希望这个轻松好玩的游戏能够提高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垃圾处理课题的意识。
他说:“我们开始设计游戏之前,对这方面的认识相当肤浅,连新加坡的实马高岛垃圾埋置场都没有听过。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和一般年轻人一样,把美好环境当成理所当然,都不会主动了解更多,所以这次的经验让我长 了不少知识。”
国大电脑学院另一组学生的游戏和“绿色天台”(greenroof)有关。这个游戏的终极目标是利用绿化知识降低室内温度,因此玩家不仅能通过游戏学习如何在天台上布置花草,还能利用这些新知识节约用电。玩家剩 下的“电费”则可以用来购买更多植物。
世界城市峰会发言人告诉本报,本地学府积极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热忱,而他们邀请学生参与展览是希望能对这群城市“未来的领袖”起到正面的影响作用。世界城市峰会主办单位日后会继续加强和学生的互动。
除了国大学生,新加坡理工学院环境建筑学系的学生代表也在峰会现场展示回教文化中心的构想设计图。这个构思项目是新加坡工院生和回教理事会联合进行的。
有兴趣挑战这两个网络游戏的读者可浏览www.worldcities.com.sg。
(2010-06-29)
● 陈能端 报道
城市化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如何妥善地清理日渐堆积如山的垃圾。
试想想,如果你经营某国唯一的废料处理公司,你会怎么做?
记者所描写的情景并不是考试题目而是网络游戏的场景。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学院的两组学生今年首次在“世界城市峰会”展示游戏作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信息。
国大电脑学院三年级生洪言宁(24岁)是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洪言宁受访时指出,他和另外三名同学在进行游戏构思时,决定以清除垃圾为主题。这是因为他们觉得处理垃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像新加坡这样寸土如金的小国,更需要谨慎地思考垃圾问题长远的解决方案。
这组大学生所设计的游戏,玩法和宗旨都不复杂。玩家只要在有限时间内把不断在屏幕上涌现的“垃圾袋”处理掉,就能过关。玩家 可以直接把垃圾扔进海里或送到埋置场,建造焚化厂也是其中一个对策。玩家必须注意的是,任何选项都会导致各异的环境问题,因此懂得权衡利弊也是闯关关键。
洪言宁希望这个轻松好玩的游戏能够提高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垃圾处理课题的意识。
他说:“我们开始设计游戏之前,对这方面的认识相当肤浅,连新加坡的实马高岛垃圾埋置场都没有听过。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和一般年轻人一样,把美好环境当成理所当然,都不会主动了解更多,所以这次的经验让我长 了不少知识。”
国大电脑学院另一组学生的游戏和“绿色天台”(greenroof)有关。这个游戏的终极目标是利用绿化知识降低室内温度,因此玩家不仅能通过游戏学习如何在天台上布置花草,还能利用这些新知识节约用电。玩家剩 下的“电费”则可以用来购买更多植物。
世界城市峰会发言人告诉本报,本地学府积极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热忱,而他们邀请学生参与展览是希望能对这群城市“未来的领袖”起到正面的影响作用。世界城市峰会主办单位日后会继续加强和学生的互动。
除了国大学生,新加坡理工学院环境建筑学系的学生代表也在峰会现场展示回教文化中心的构想设计图。这个构思项目是新加坡工院生和回教理事会联合进行的。
有兴趣挑战这两个网络游戏的读者可浏览www.worldcities.com.sg。
Friday, April 23, 2010
青年奥运
一个万众期待的好消息,终于在昨晚7点13分从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传来,新加坡成功申请主办将于2010年举行的首届青年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会长罗格通过网络视频,宣布主办权的得主,聚集在政府大厦前大草场,通过两个巨型屏幕观看整个网络视频的近万名公众的欢声雷动,以及千千万万守在电视机前紧张地等候消息的国人不约而同的鼓掌欢呼,充分体现国人由衷而发的喜悦心情。
是的,这是个值得大家高兴的时刻,也是个值得大家感觉骄傲的时刻,因为,申办成功象征国人齐心协力,在过去7个月里全情投入申办工作终于得到最大的回报。我国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最后击败莫斯科胜出,的确是个难能可贵的成就,也是个无上的荣耀,值得国人同申庆祝。新加坡在这五大方面都展示了很强的优势,评估委员会在总结时给予我国的评语是“风险极微”。
我们应该感谢以黄思绵为首的申办委员会所作的努力,以及全国各阶层人士,包括学生、工友、德士师傅,还有公私机构等自发自觉的加入到支持申办的行列中。李显龙总理于去年10月访问匈牙利时,也特地到洛桑去和罗格会晤,亲自了解主办青奥运所需的条件,更透彻地了解青奥运的目的和精神。这种全国上下所表现的真诚,终于使到国际奥委会信服,我们不只有能力主办历来第一届青奥运,也能把青奥运办得很出色,打响青奥运的第一炮。
当上个月国际奥委会将申办首届青年奥运会的入围城市从第一轮的五个缩减至只剩新加坡和莫斯科时,也公布了评估委员会所提呈的报告书。在报告书中,评估委员会评估了各个申办城市在短时间内(约两年半)筹办青奥运时,在五大方面所可能面对的风险。这五大方面包括:治理与保证、财政、青年奥运村、比赛场地和交通。新加坡在这五大方面都展示了很强的优势,评估委员会在总结时给予我国的评语是“风险极微”。
新加坡在2005年成功地使第117届国际奥委会全体大会圆满举行,已使我国的办事效率获得了国际奥委会会长罗格的高度赞赏,他当时就盛赞新加坡主办了一个完美的全体大会。这显然给奥委会很大的信心,我国必能办一个一流的、多姿多彩的青奥运。我们当然不能让国际奥委会和世人失望。
从宣布申办权敲定的那一刻起,繁重的筹办工作也正式开始了。我们必须在今后两年半里做好一切筹办工作,迎接来自全世界的五千名青年体育健儿和数以万计的观众。虽然这是一个体育大会,但它的意义却远超乎体育。作为一个东南亚的都会,首届青奥运在这里举行有其特殊的意义。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形象将因此更显著地投射到世界各地。
因此,我们不能仅把它当成另一个体育赛事,更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衡量这个盛会。新加坡主办青奥运的预算经费约为7550万美元(约1亿 720万新元),诚如黄思绵所指出的,主办青奥运并不只是取得经济效益那么简单,我国还能因此而留下一份影响深远的体育遗产。这个运动会将让人们更加了解与重视体育的价值,加强本地的体育文化。此外,在促进卓越体育这一方面,它也能注入一支强心针。与此同时,新加坡也将能够再次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是个充满活力与动感的都市,在这里可以找到各种事物,参与各种活动。
首届青奥运的举行,对世界奥运而言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不用说,作为主办国,新加坡因此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既然是破题儿第一遭,人们很自然的都会期望主办国能树立好榜样,确立高标准。我们不只须要确保所有的硬件都能及时到位,办好运动会,更须借这个机会,充分发挥我们的软件方面的力量,给世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让新加坡的美名远播,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感受到新加坡人的礼貌、热情和友谊。
国际奥委会会长罗格通过网络视频,宣布主办权的得主,聚集在政府大厦前大草场,通过两个巨型屏幕观看整个网络视频的近万名公众的欢声雷动,以及千千万万守在电视机前紧张地等候消息的国人不约而同的鼓掌欢呼,充分体现国人由衷而发的喜悦心情。
是的,这是个值得大家高兴的时刻,也是个值得大家感觉骄傲的时刻,因为,申办成功象征国人齐心协力,在过去7个月里全情投入申办工作终于得到最大的回报。我国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最后击败莫斯科胜出,的确是个难能可贵的成就,也是个无上的荣耀,值得国人同申庆祝。新加坡在这五大方面都展示了很强的优势,评估委员会在总结时给予我国的评语是“风险极微”。
我们应该感谢以黄思绵为首的申办委员会所作的努力,以及全国各阶层人士,包括学生、工友、德士师傅,还有公私机构等自发自觉的加入到支持申办的行列中。李显龙总理于去年10月访问匈牙利时,也特地到洛桑去和罗格会晤,亲自了解主办青奥运所需的条件,更透彻地了解青奥运的目的和精神。这种全国上下所表现的真诚,终于使到国际奥委会信服,我们不只有能力主办历来第一届青奥运,也能把青奥运办得很出色,打响青奥运的第一炮。
当上个月国际奥委会将申办首届青年奥运会的入围城市从第一轮的五个缩减至只剩新加坡和莫斯科时,也公布了评估委员会所提呈的报告书。在报告书中,评估委员会评估了各个申办城市在短时间内(约两年半)筹办青奥运时,在五大方面所可能面对的风险。这五大方面包括:治理与保证、财政、青年奥运村、比赛场地和交通。新加坡在这五大方面都展示了很强的优势,评估委员会在总结时给予我国的评语是“风险极微”。
新加坡在2005年成功地使第117届国际奥委会全体大会圆满举行,已使我国的办事效率获得了国际奥委会会长罗格的高度赞赏,他当时就盛赞新加坡主办了一个完美的全体大会。这显然给奥委会很大的信心,我国必能办一个一流的、多姿多彩的青奥运。我们当然不能让国际奥委会和世人失望。
从宣布申办权敲定的那一刻起,繁重的筹办工作也正式开始了。我们必须在今后两年半里做好一切筹办工作,迎接来自全世界的五千名青年体育健儿和数以万计的观众。虽然这是一个体育大会,但它的意义却远超乎体育。作为一个东南亚的都会,首届青奥运在这里举行有其特殊的意义。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形象将因此更显著地投射到世界各地。
因此,我们不能仅把它当成另一个体育赛事,更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衡量这个盛会。新加坡主办青奥运的预算经费约为7550万美元(约1亿 720万新元),诚如黄思绵所指出的,主办青奥运并不只是取得经济效益那么简单,我国还能因此而留下一份影响深远的体育遗产。这个运动会将让人们更加了解与重视体育的价值,加强本地的体育文化。此外,在促进卓越体育这一方面,它也能注入一支强心针。与此同时,新加坡也将能够再次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是个充满活力与动感的都市,在这里可以找到各种事物,参与各种活动。
首届青奥运的举行,对世界奥运而言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不用说,作为主办国,新加坡因此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既然是破题儿第一遭,人们很自然的都会期望主办国能树立好榜样,确立高标准。我们不只须要确保所有的硬件都能及时到位,办好运动会,更须借这个机会,充分发挥我们的软件方面的力量,给世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让新加坡的美名远播,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感受到新加坡人的礼貌、热情和友谊。
“因材施教”还是“误人子弟”?
(2010-04-22)
● 林煜辉
狮城脉搏
我曾经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投身华文教育,可是,当我面对教育部三番几次对于华文教育政策所做出的的改革与调整,除了感叹本地华文教育的没落,我更感到失望与痛心疾首。
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到台湾求学,努力耕耘,就是期待将来学成归国,能为新加坡的华文教育贡献一份心力,纵然我深知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无法与大趋势相抗衡,我内心里始终存有一线希望。但是,教育部近年来对华文教育所作出的多次让步,从几年前的母语成绩在申请大学时不计分、小学生只需认字不必写字、用英语教华文,到现在放宽选修华文B的条例、考虑减少母语在小六会考的比重,这样一步步的退让,我心里仅存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作为一个热爱华文的岛国青年,我原先的失望与痛心,已化作绝望与漠然。
教育部长黄永宏说,他希望能制定出一个可满足不同需求的华文教育政策。的确,对于因材施教,我从来就没有异议。但是,现在教育部所谓的因材施教,是建立在降低华文水平的基础上,这是我无法接受的。减少母语在小六会考成绩的比重,这到底是因材施教,还是误人子弟?前几年,教育部施行‘A’水准母语不计分的政策,理由是教育部体察到一些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因为无法通过 ‘A’水准母语的考试,造成他们无法在本地大学升学。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学生学不好华文,就让他们成为制度底下的牺牲品。所以,教育部的苦衷,我尚能理解。但是,小六会考却是鉴定学生最基本的华语能力的考试,如果我们不好好把关,而选择再次退让,岂不导致我们的学生失去最起码的华语沟通能力,更遑论读写的能力了。
一退再退 伊于胡底?
其次,教育部一直在向老师倡导创意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母语的兴趣,试问你在学生小一刚入学时,就已经告诉他一个事实,让他抱着华文这一科不重要的心态学习母语,再加上父母要求孩子把心思多花在加强英语、数学和科学这些占成绩比重较大的科目上,学生根本没有动机学习华文,我们如何谈什么创意教学法,抑或是让学生对母语产生兴趣?就好像连门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的华文老师就算具备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钥匙,也是徒然。
人是很现实的,华文和其它科目一旦有了轻重之分,家长和学生的心里,自然也会开始权衡轻重。因此,一些原本对华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或是一些虽然来自讲英语家庭,但却有能力把华语学到更高水平的学生,也可能因为得失心作祟,而最终选择牺牲华文。
再者,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政府一直强调我们的华文教育体制必须负起为国家培育华文精英的责任。可是,在小六会考时就把要求降低,将会造成得以升上特选中学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华文能力较强的一群,而特选中学在无法录取华文能力较好的学生的情况下,为新加坡培育华文精英的使命将更为艰巨,这个目标的达成,也越发显得遥遥无期。
黄永宏部长也提到,现在母语成绩的比重太大,当学生跨不过去的时候,就会难过消极。教育部不想再为学生设跨栏,而是要为他们提供学习母语的跳板,那些跳得过去的将获得奖励,跨不过的将不会受到惩罚。我理解教育部的用心良苦和部长的语重心长,但是,将母语在小六会考的比重降低,对华文能力较强而英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并非奖励,而是惩罚。不要忘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不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就选择逃避。一个教育体制不是大胆强迫学生力求上进,鼓励学生向困难挑战,而是灌输学生“即使不及格,也没什么好担心”和“还未尝试,就轻言放弃”的心态,我想这样的教育似乎有点误人子弟。而且,如果每个讲英语的学生都抱以这样的心态,最终“跨不过的”是一代人的百分之六十(注),而新加坡最终也只有走向一个单语社会的下场。
我是新加坡双语政策培育出来的产物,我清楚知道,也实际的感受到掌握好双语给我们带来的优势与好处。在台湾求学的这段日子,每当遇到来自西方国家的朋友,我能够很自在地用英语和他们沟通;和台湾朋友在一起,我也能以流暢的华语和他们聊天。这种能力是许多台湾学生欠缺的,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利于学习双语的环境,可是新加坡虽然具备一个得天独厚的双语环境,我们却不懂得珍惜。看到身边的台湾同学积极地学习英语,无非就是为了要加强自己的竞争力。无时无刻都在标榜着竞争力的新加坡,为何要削足适履,放弃这样一个强大的优势呢?
注:目前小一新生当中,来自讲英语家庭背景的学生占超过百分之六十。
作者是在台湾大学留学的新加坡人
● 林煜辉
狮城脉搏
我曾经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憧憬投身华文教育,可是,当我面对教育部三番几次对于华文教育政策所做出的的改革与调整,除了感叹本地华文教育的没落,我更感到失望与痛心疾首。
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到台湾求学,努力耕耘,就是期待将来学成归国,能为新加坡的华文教育贡献一份心力,纵然我深知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无法与大趋势相抗衡,我内心里始终存有一线希望。但是,教育部近年来对华文教育所作出的多次让步,从几年前的母语成绩在申请大学时不计分、小学生只需认字不必写字、用英语教华文,到现在放宽选修华文B的条例、考虑减少母语在小六会考的比重,这样一步步的退让,我心里仅存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作为一个热爱华文的岛国青年,我原先的失望与痛心,已化作绝望与漠然。
教育部长黄永宏说,他希望能制定出一个可满足不同需求的华文教育政策。的确,对于因材施教,我从来就没有异议。但是,现在教育部所谓的因材施教,是建立在降低华文水平的基础上,这是我无法接受的。减少母语在小六会考成绩的比重,这到底是因材施教,还是误人子弟?前几年,教育部施行‘A’水准母语不计分的政策,理由是教育部体察到一些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因为无法通过 ‘A’水准母语的考试,造成他们无法在本地大学升学。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学生学不好华文,就让他们成为制度底下的牺牲品。所以,教育部的苦衷,我尚能理解。但是,小六会考却是鉴定学生最基本的华语能力的考试,如果我们不好好把关,而选择再次退让,岂不导致我们的学生失去最起码的华语沟通能力,更遑论读写的能力了。
一退再退 伊于胡底?
其次,教育部一直在向老师倡导创意教学法,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母语的兴趣,试问你在学生小一刚入学时,就已经告诉他一个事实,让他抱着华文这一科不重要的心态学习母语,再加上父母要求孩子把心思多花在加强英语、数学和科学这些占成绩比重较大的科目上,学生根本没有动机学习华文,我们如何谈什么创意教学法,抑或是让学生对母语产生兴趣?就好像连门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的华文老师就算具备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钥匙,也是徒然。
人是很现实的,华文和其它科目一旦有了轻重之分,家长和学生的心里,自然也会开始权衡轻重。因此,一些原本对华文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或是一些虽然来自讲英语家庭,但却有能力把华语学到更高水平的学生,也可能因为得失心作祟,而最终选择牺牲华文。
再者,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政府一直强调我们的华文教育体制必须负起为国家培育华文精英的责任。可是,在小六会考时就把要求降低,将会造成得以升上特选中学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华文能力较强的一群,而特选中学在无法录取华文能力较好的学生的情况下,为新加坡培育华文精英的使命将更为艰巨,这个目标的达成,也越发显得遥遥无期。
黄永宏部长也提到,现在母语成绩的比重太大,当学生跨不过去的时候,就会难过消极。教育部不想再为学生设跨栏,而是要为他们提供学习母语的跳板,那些跳得过去的将获得奖励,跨不过的将不会受到惩罚。我理解教育部的用心良苦和部长的语重心长,但是,将母语在小六会考的比重降低,对华文能力较强而英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并非奖励,而是惩罚。不要忘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不是看到自己的不足就选择逃避。一个教育体制不是大胆强迫学生力求上进,鼓励学生向困难挑战,而是灌输学生“即使不及格,也没什么好担心”和“还未尝试,就轻言放弃”的心态,我想这样的教育似乎有点误人子弟。而且,如果每个讲英语的学生都抱以这样的心态,最终“跨不过的”是一代人的百分之六十(注),而新加坡最终也只有走向一个单语社会的下场。
我是新加坡双语政策培育出来的产物,我清楚知道,也实际的感受到掌握好双语给我们带来的优势与好处。在台湾求学的这段日子,每当遇到来自西方国家的朋友,我能够很自在地用英语和他们沟通;和台湾朋友在一起,我也能以流暢的华语和他们聊天。这种能力是许多台湾学生欠缺的,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利于学习双语的环境,可是新加坡虽然具备一个得天独厚的双语环境,我们却不懂得珍惜。看到身边的台湾同学积极地学习英语,无非就是为了要加强自己的竞争力。无时无刻都在标榜着竞争力的新加坡,为何要削足适履,放弃这样一个强大的优势呢?
注:目前小一新生当中,来自讲英语家庭背景的学生占超过百分之六十。
作者是在台湾大学留学的新加坡人
Tuesday, April 06, 2010
新加坡课题:副总理张志贤与250学生的对话
概要:
1、移民政策的松紧
2、精英政府是否同民众脱节
3、政府是否应改变民众的沟通方式
主要内容:
4、关注国家生存与不受欢迎政策的冲突
5、务实政策
6、为新加坡这艘船创造可令民众在安稳生活的锚
7、以免陷入一些国家如冰岛因施政不慎而几乎失败的窘境
8、副总理解释不断累积国家储备金
9、建立一支坚强的武装部队
10、是没有“犯错空间”的小国如新加坡为应付突发事件而须作的准备
11、一名学生问关于新加坡是否会失败的问题
12、忆述全球软件巨擘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曾说过
13、如果这家超级企业不鞭策自己不断与时并进
14、距离被竞争对手消灭其实仅有两年时间的这句话
15、提醒人们政府长期以来所推行的一些重大政策,
16、是为了使新加坡避开危险的冰山,驶向更好的未来
17、新加坡今年庆祝45周年,却备受低生育力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等问题困扰
18、要能像纽约和伦敦等历久不衰的环球都市一样
19、保持社会与经济的活力
20、我国必须以创新产品和思维,站在世界发展趋势的前端
能够让新加坡保持年轻状态,
在未来继续蓬勃发展的5大基石:
21、
(一)教育与学习的文化
(二)创新求知的精神
(三)永续发展的环球城市
(四)充满活力的人口
(五)有前瞻性的领导班子
22、学生发问政府组屋价格是否过高
23、副总理也以反问方式,尝试与学生达到双向交流的效果
24、有学生批评我国移民政策过于宽松,一名来自越南的学生就坦言,如果新加坡不再提供机会,他将毫不犹豫地离开
25、副总理回应我国移民政策相当严谨
26、和他国相比,我国有足够有效的机制调节
27、我国现处于有利局势,多人想移民新加坡
28、因此政府才可以甄选人才
29、移民意愿难以控制,有一天我国也可能面对无人的困境
30、许多国民认为移民加剧竞争力,房价可能随之而起
31、有学生更表示担心难以圆购屋的梦想
32、副总理保证只要合理实际,国人肯定可以负担费用
1、移民政策的松紧
2、精英政府是否同民众脱节
3、政府是否应改变民众的沟通方式
主要内容:
4、关注国家生存与不受欢迎政策的冲突
5、务实政策
6、为新加坡这艘船创造可令民众在安稳生活的锚
7、以免陷入一些国家如冰岛因施政不慎而几乎失败的窘境
8、副总理解释不断累积国家储备金
9、建立一支坚强的武装部队
10、是没有“犯错空间”的小国如新加坡为应付突发事件而须作的准备
11、一名学生问关于新加坡是否会失败的问题
12、忆述全球软件巨擘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曾说过
13、如果这家超级企业不鞭策自己不断与时并进
14、距离被竞争对手消灭其实仅有两年时间的这句话
15、提醒人们政府长期以来所推行的一些重大政策,
16、是为了使新加坡避开危险的冰山,驶向更好的未来
17、新加坡今年庆祝45周年,却备受低生育力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等问题困扰
18、要能像纽约和伦敦等历久不衰的环球都市一样
19、保持社会与经济的活力
20、我国必须以创新产品和思维,站在世界发展趋势的前端
能够让新加坡保持年轻状态,
在未来继续蓬勃发展的5大基石:
21、
(一)教育与学习的文化
(二)创新求知的精神
(三)永续发展的环球城市
(四)充满活力的人口
(五)有前瞻性的领导班子
22、学生发问政府组屋价格是否过高
23、副总理也以反问方式,尝试与学生达到双向交流的效果
24、有学生批评我国移民政策过于宽松,一名来自越南的学生就坦言,如果新加坡不再提供机会,他将毫不犹豫地离开
25、副总理回应我国移民政策相当严谨
26、和他国相比,我国有足够有效的机制调节
27、我国现处于有利局势,多人想移民新加坡
28、因此政府才可以甄选人才
29、移民意愿难以控制,有一天我国也可能面对无人的困境
30、许多国民认为移民加剧竞争力,房价可能随之而起
31、有学生更表示担心难以圆购屋的梦想
32、副总理保证只要合理实际,国人肯定可以负担费用
Wednesday, February 17, 2010
新加坡宗教课题
早报
灯塔教会主任牧师 陈顺平向佛教道教代表道歉
(2010-02-10)
● 蔡添成 报道
因在教堂的布道会上公开发表诋毁佛教与道教言论而被内部安全局传召问话的灯塔教会主任牧师陈顺平,昨天早上亲自到光明山同佛教和道教代表会面,当面向他们道歉。这两大宗教团体的领导人也接受了他的道歉,并希望他能吸取这次教训,日后不再重犯。
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过后回答记者询问时,表示对陈顺平作出道歉感到高兴。
“我很高兴陈顺平牧师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与佛教和道教领袖会面,以亲自向他们道歉。这么做是对的。我也很高兴得知佛教与道教的领袖们尽管为此事感到愤怒,都能接受他的道歉。他们促请佛教与道教信徒自我克制,也是正确的。”
黄根成指出,陈顺平的言行举止显然冒犯了佛教徒和道教徒,即使是没信仰这两大宗教的新加坡人,都为此感到愤怒。
他强调当有这类问题发生时,国人须以理智和建设性的方式加以解决。而政府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借机煽动情绪使问题升级,造成不同种族和宗教群体之间出现关系紧张的局面。
他也重申相互尊重、容忍和克制,是维持新加坡多元种族与多元宗教和平共处与和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宗教领袖更应起带头作用,在这方面树立好榜样。
他指出每个新加坡人都有宣扬自己的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与此同时,他们都不可以侮辱或诋毁其他的宗教领袖。
“这对每个国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基本界限。”
陈顺平昨早约九时到光明山向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声法师和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道歉。据知在约一小时的会谈中,陈顺平诚恳地道歉,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也表明今后不会重犯同样的错误。
本着以和为贵的精神,广声法师和陈添来分别代表佛教和道教徒接受了他的道歉。
双方在这次会面中也达成共识,今后要进一步联系,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及促进各宗教之间的相互尊重。
佛总和道总过后也分别发表文告,表明已接受陈顺平牧师的道歉,并希望他能从中吸取教训。
佛总的文告说,他们对各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并给予劝告,以制止陈顺平的不当及缺乏敏感度的言论对佛教与道教社群造成伤害表示欢迎。它说,佛祖教导信徒慈悲为怀和原谅他人,但是犯错者须诚心忏悔及不再重犯,才能平息这起风波。
佛总指出,持续地展开跨宗教之间的真诚磋商,会比公开煽动来得好。在这方面,佛总欢迎各界提出建议,以维持新加坡的宗教和谐。
道总在文告中表示这次陈顺平与佛教与道教代表会面的目的是消除误解,以避免更多的冲突,并以此促进我国的宗教和谐。
广声法师也是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主席。他受访时说,陈顺平拿别人的宗教信仰来开玩笑,这样的行为不妥当,不利于宗教和谐。不过在对方诚恳道歉后,佛教和道教的代表都接受了他的道歉,希望今后不再发生。
“维持宗教和谐很重要,大家都不希望此事闹大,因为这是没必要的。”
陈添来也认为既然陈顺平已作出诚恳的道歉,今后大家应保持联系,以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他表示道教徒以和为贵,希望各宗教团体都能对彼此的信仰保持开放与包容心态。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长李木源受访时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知错能改就好”。
他说:“现在对方已表示忏悔,我们就该接受和原谅他。但要记得对不起说一次就好,以后不要重犯。”
他也认为人们应以平常心来看待这起事件。
陈顺平牧师因在灯塔教会(Lighthouse Evangelism)的布道会上发表诋毁佛教及道教的言论,而他发表这番言论的录像片段也被上载到不同的网站,引来不少网民和民众抨击,内部安全局于是在前天传召他问话,而他也已在福音会的网站上对本身的言论表示歉悔。
内政部为此表示陈顺平诋毁与侮辱佛教和道教信仰的言论极不妥当,也无法让人接受。因为这样的言论可能会引起佛教与道教和基督教徒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引发冲突。
灯塔教会在本地有两座教堂,一座在淡滨尼82街,另一座在兀兰环路。本报记者昨天到这两座教堂准备采访陈顺平,但两处的职员和牧师都说他不在教堂。不过,淡滨尼教堂的黄姓牧师说陈顺平所要表达的话,都已经在灯塔福音会的网站上发表,已无需再多说了,不然反而会把问题复杂化。
两大宗教团体的领导人已接受道歉,并希望陈顺平能吸取这次教训,不再重犯
各宗教领袖呼吁 传教时别诋毁其他宗教
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忠告基督教徒在传教时不该诋毁其他宗教。
它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本身早在2008年已向教徒发出这项忠告。
为教会培训牧师和从事传教工作神职人员的新加坡神学院也表示它在教学中一直都提醒学员,在多元宗教社会传教必须留意本身的言论。
院长陈世协博士指出,牧师可以宣扬基督教的独特之处,也可以谈论本身的宗教价值观、教义和基本的宗教信仰,但是当他们和其他宗教接触时,都应该对它们表示尊重。
新加坡回教理事会也指出贬低和诋毁其他宗教信仰,对回教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行为。而联系各宗教的宗教联谊会则对民众针对这起事件所作的反应,大体上都强调我们的社会须保持宗教和谐感到欣慰。
黄根成:
内安局传召问话已说明严重性
不久前有三名在互联网面簿(Facebook)上留言的青年,因留言内容可能破坏种族和谐而被警方逮捕。反观牧师陈顺平公开发表诋毁佛教和道教的言论,却只是被内部安全局传召问话。
对于他们所受到的待遇与陈顺平不同,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昨天受询时指出,任何人如被内安局传召问话并接受调查,已说明他所犯下的是一起很严重的事件,其严重程度有如被警方调查,因此两者之间是没有差别待遇的。
他说:“这类事件的底线是我们必须确保其界限清楚明确,并以平衡和专业的方式来处置违规者。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机构行使它们的专业判断来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三名被捕的华族青年的年龄介于17岁至18岁。警方是在上个月30日接到网民报案后展开调查,并在确认他们的身份后把他们逮捕。三人目前已保释在外。
任何威胁种族与社会和谐的行为都可算触犯煽动法。根据煽动法,违法者可被判罚款最高5000元或监禁最长三年,或两者兼施。
黄根成昨天指出,在Facebook事件中,警方是接到投诉而展开行动,案件正在调查中,并将提交总检察署决定如何处置。
“我们应该让警方展开调查,不要干预或对这起案件的结果作出预先判断或猜测。”
灯塔教会主任牧师 陈顺平向佛教道教代表道歉
(2010-02-10)
● 蔡添成 报道
因在教堂的布道会上公开发表诋毁佛教与道教言论而被内部安全局传召问话的灯塔教会主任牧师陈顺平,昨天早上亲自到光明山同佛教和道教代表会面,当面向他们道歉。这两大宗教团体的领导人也接受了他的道歉,并希望他能吸取这次教训,日后不再重犯。
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过后回答记者询问时,表示对陈顺平作出道歉感到高兴。
“我很高兴陈顺平牧师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与佛教和道教领袖会面,以亲自向他们道歉。这么做是对的。我也很高兴得知佛教与道教的领袖们尽管为此事感到愤怒,都能接受他的道歉。他们促请佛教与道教信徒自我克制,也是正确的。”
黄根成指出,陈顺平的言行举止显然冒犯了佛教徒和道教徒,即使是没信仰这两大宗教的新加坡人,都为此感到愤怒。
他强调当有这类问题发生时,国人须以理智和建设性的方式加以解决。而政府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借机煽动情绪使问题升级,造成不同种族和宗教群体之间出现关系紧张的局面。
他也重申相互尊重、容忍和克制,是维持新加坡多元种族与多元宗教和平共处与和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宗教领袖更应起带头作用,在这方面树立好榜样。
他指出每个新加坡人都有宣扬自己的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与此同时,他们都不可以侮辱或诋毁其他的宗教领袖。
“这对每个国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基本界限。”
陈顺平昨早约九时到光明山向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广声法师和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道歉。据知在约一小时的会谈中,陈顺平诚恳地道歉,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后悔,也表明今后不会重犯同样的错误。
本着以和为贵的精神,广声法师和陈添来分别代表佛教和道教徒接受了他的道歉。
双方在这次会面中也达成共识,今后要进一步联系,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及促进各宗教之间的相互尊重。
佛总和道总过后也分别发表文告,表明已接受陈顺平牧师的道歉,并希望他能从中吸取教训。
佛总的文告说,他们对各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并给予劝告,以制止陈顺平的不当及缺乏敏感度的言论对佛教与道教社群造成伤害表示欢迎。它说,佛祖教导信徒慈悲为怀和原谅他人,但是犯错者须诚心忏悔及不再重犯,才能平息这起风波。
佛总指出,持续地展开跨宗教之间的真诚磋商,会比公开煽动来得好。在这方面,佛总欢迎各界提出建议,以维持新加坡的宗教和谐。
道总在文告中表示这次陈顺平与佛教与道教代表会面的目的是消除误解,以避免更多的冲突,并以此促进我国的宗教和谐。
广声法师也是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主席。他受访时说,陈顺平拿别人的宗教信仰来开玩笑,这样的行为不妥当,不利于宗教和谐。不过在对方诚恳道歉后,佛教和道教的代表都接受了他的道歉,希望今后不再发生。
“维持宗教和谐很重要,大家都不希望此事闹大,因为这是没必要的。”
陈添来也认为既然陈顺平已作出诚恳的道歉,今后大家应保持联系,以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他表示道教徒以和为贵,希望各宗教团体都能对彼此的信仰保持开放与包容心态。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长李木源受访时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知错能改就好”。
他说:“现在对方已表示忏悔,我们就该接受和原谅他。但要记得对不起说一次就好,以后不要重犯。”
他也认为人们应以平常心来看待这起事件。
陈顺平牧师因在灯塔教会(Lighthouse Evangelism)的布道会上发表诋毁佛教及道教的言论,而他发表这番言论的录像片段也被上载到不同的网站,引来不少网民和民众抨击,内部安全局于是在前天传召他问话,而他也已在福音会的网站上对本身的言论表示歉悔。
内政部为此表示陈顺平诋毁与侮辱佛教和道教信仰的言论极不妥当,也无法让人接受。因为这样的言论可能会引起佛教与道教和基督教徒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引发冲突。
灯塔教会在本地有两座教堂,一座在淡滨尼82街,另一座在兀兰环路。本报记者昨天到这两座教堂准备采访陈顺平,但两处的职员和牧师都说他不在教堂。不过,淡滨尼教堂的黄姓牧师说陈顺平所要表达的话,都已经在灯塔福音会的网站上发表,已无需再多说了,不然反而会把问题复杂化。
两大宗教团体的领导人已接受道歉,并希望陈顺平能吸取这次教训,不再重犯
各宗教领袖呼吁 传教时别诋毁其他宗教
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忠告基督教徒在传教时不该诋毁其他宗教。
它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本身早在2008年已向教徒发出这项忠告。
为教会培训牧师和从事传教工作神职人员的新加坡神学院也表示它在教学中一直都提醒学员,在多元宗教社会传教必须留意本身的言论。
院长陈世协博士指出,牧师可以宣扬基督教的独特之处,也可以谈论本身的宗教价值观、教义和基本的宗教信仰,但是当他们和其他宗教接触时,都应该对它们表示尊重。
新加坡回教理事会也指出贬低和诋毁其他宗教信仰,对回教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行为。而联系各宗教的宗教联谊会则对民众针对这起事件所作的反应,大体上都强调我们的社会须保持宗教和谐感到欣慰。
黄根成:
内安局传召问话已说明严重性
不久前有三名在互联网面簿(Facebook)上留言的青年,因留言内容可能破坏种族和谐而被警方逮捕。反观牧师陈顺平公开发表诋毁佛教和道教的言论,却只是被内部安全局传召问话。
对于他们所受到的待遇与陈顺平不同,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昨天受询时指出,任何人如被内安局传召问话并接受调查,已说明他所犯下的是一起很严重的事件,其严重程度有如被警方调查,因此两者之间是没有差别待遇的。
他说:“这类事件的底线是我们必须确保其界限清楚明确,并以平衡和专业的方式来处置违规者。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机构行使它们的专业判断来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三名被捕的华族青年的年龄介于17岁至18岁。警方是在上个月30日接到网民报案后展开调查,并在确认他们的身份后把他们逮捕。三人目前已保释在外。
任何威胁种族与社会和谐的行为都可算触犯煽动法。根据煽动法,违法者可被判罚款最高5000元或监禁最长三年,或两者兼施。
黄根成昨天指出,在Facebook事件中,警方是接到投诉而展开行动,案件正在调查中,并将提交总检察署决定如何处置。
“我们应该让警方展开调查,不要干预或对这起案件的结果作出预先判断或猜测。”
新加坡种族和谐课题
早报新闻
三青年“面簿”散播损种族和谐言论
一人须受辅导 两人被警方告诫
(2010-02-13)
胡洁梅 报道
警方决定不提控在社交网络平台“面簿”(Facebook)散播有损种族和谐言论的三名青年,三人中,一名被规定参加由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所办的“辅导计划”(Guidance Programme),另两名青年则被警方告诫。
针对媒体询问,警方昨天在答复时证实,成立面簿社群的一名青年因散发言论激起其他族群的不满与憎恨,被规定参加由社青体部所办的“辅导计划”。
遭告诫不控上庭 不会留案底
其他两名担任该面簿社群执行者的青年,则只是受到警方告诫,过后不会留下案底。同样的,得参加“辅导计划”的青年若能顺利完成计划,警方或许会只给予他告诫,不会将他控上法庭,使他留下案底。
警方发言人说,警方是考虑到三人是由于心智不成熟而非恶意犯下错误,在征求总检察署意见之后,决定采取以上行动。三人已对所作为道歉,并撤销有关网页与论坛。
发言人说,警方严厉看待这类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包括那些匿名在网上散播言论破坏社会和谐者。
根据社青体部网上资料,约需六个月进行的辅导计划是由青少年罪犯和家长一起参与,包括接受辅导、参观少年之家(juvenile’s home)、家庭露营和社区服务,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并从中学习生活技能。青少年罪犯若能完成整个辅导计划,就不会被控上法庭,当局也会给予改过自新机会。这个计划是在1997年10月设立,对象是那些触犯较不严重罪行的初犯青年。
据所知,被指散播有损种族和谐言论的三名青年都是华族男生。得接受“辅导计划”的青年,今年17岁,他在面簿上成立一个社群,其言论内容因对印族同胞不敬,而遭到各族网民炮轰。警方在上月30日接到网民报案后,展开调查,确认该社群成立者与执行者的身份后,隔天将三人逮捕。
威胁种族与社会和谐的行为都可算触犯煽动法令。根据煽动法令,触犯者可被判罚款最高5000元,或监禁最长三年,或两者兼施。
三青年“面簿”散播损种族和谐言论
一人须受辅导 两人被警方告诫
(2010-02-13)
胡洁梅 报道
警方决定不提控在社交网络平台“面簿”(Facebook)散播有损种族和谐言论的三名青年,三人中,一名被规定参加由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所办的“辅导计划”(Guidance Programme),另两名青年则被警方告诫。
针对媒体询问,警方昨天在答复时证实,成立面簿社群的一名青年因散发言论激起其他族群的不满与憎恨,被规定参加由社青体部所办的“辅导计划”。
遭告诫不控上庭 不会留案底
其他两名担任该面簿社群执行者的青年,则只是受到警方告诫,过后不会留下案底。同样的,得参加“辅导计划”的青年若能顺利完成计划,警方或许会只给予他告诫,不会将他控上法庭,使他留下案底。
警方发言人说,警方是考虑到三人是由于心智不成熟而非恶意犯下错误,在征求总检察署意见之后,决定采取以上行动。三人已对所作为道歉,并撤销有关网页与论坛。
发言人说,警方严厉看待这类破坏社会和谐的行为,包括那些匿名在网上散播言论破坏社会和谐者。
根据社青体部网上资料,约需六个月进行的辅导计划是由青少年罪犯和家长一起参与,包括接受辅导、参观少年之家(juvenile’s home)、家庭露营和社区服务,以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并从中学习生活技能。青少年罪犯若能完成整个辅导计划,就不会被控上法庭,当局也会给予改过自新机会。这个计划是在1997年10月设立,对象是那些触犯较不严重罪行的初犯青年。
据所知,被指散播有损种族和谐言论的三名青年都是华族男生。得接受“辅导计划”的青年,今年17岁,他在面簿上成立一个社群,其言论内容因对印族同胞不敬,而遭到各族网民炮轰。警方在上月30日接到网民报案后,展开调查,确认该社群成立者与执行者的身份后,隔天将三人逮捕。
威胁种族与社会和谐的行为都可算触犯煽动法令。根据煽动法令,触犯者可被判罚款最高5000元,或监禁最长三年,或两者兼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