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1, 2009

越来越多驻外新加坡人想回家

(2009-04-17)


● 何惜薇 上海特派员
  眼看原本任职的珠宝公司深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发展前景不乐观,王燕芳(33岁)不久前辞去工作,开始盘算是否该趁这个时候回到阔别了七年的家乡——新加坡。

  这名前公关总监在北京和广州都呆过,受访时尽管人在上海,心中挂念着的却是十多年前就开始饲养并已病危的小猫,恨不得马上奔回新加坡。她直嚷:“我离开新加坡太久了,我想家了!”

  像王燕芳这样有意“打道回府”的驻外新加坡人不少,专为国家招揽人才的联系新加坡,本周先后在京沪举行了careers@home座谈会,与两地超过240名出席者分享了新加坡的就业情况,包括现有的职位空缺。

  联系新加坡司长黄秀娟在上海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尽管没有具体数据,但从当局接到的查询和猎人头公司的反馈显示,不少在海外的新加坡人有兴趣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而且人数有增长趋势。

  至于有意当“海归”(海外归国人员)者究竟在外呆了多少年才萌生回家念头,黄秀娟说,无法一概而论。不过,报名参加京沪相关座谈会者当中,两成是在籍学生,19%有一至六年的工作经验,61%有至少七年工作经验,这或许是有意回归者的缩影。

  黄秀娟强调,此次前往京沪举行座谈会不是想“抄底”,给“海归”较低的薪酬配套。她说:“环球人才自然包括我们的‘自己人’,长居国外的新加坡人是我们重要的目标对象之一,让他们知道新加坡吸引了什么投资项目、有什么就业机会,是我们持续进行的工作。”

  除了提供就业信息,联系新加坡也有意当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桥梁,为有空缺的企业和有意回国的个人牵线。

  黄秀娟把新加坡现有的职位空缺分成几大类:已经肯定在本地开发的投资项目(包括综合度假胜地);专业人士长期紧缺的行业(例如医疗保健),以及因制定政策需要更希望聘用新加坡人的公共服务机构等。

  至于注明将优先考虑雇用有国外工作经验新加坡人的空缺,黄秀娟坦言,数目相对不多,只限于一些在本地设立区域甚至是环球总部的公司:“要如何区别留在本地和在海外的新加坡人呢?他们是否拥有合适的技能与专才才是关键。”

事实上,联系新加坡提供的现有职位空缺清单显示,无论是政府机构或企业,都没有具体要求应聘者拥有驻外经验。
薪酬和子女教育

是“海归”最大顾虑

  这恰恰是一些潜在“海归”所不愿看到的,他们担心驻外经验不受本地雇主肯定,以致待遇和事业发展前景都不如外地。

  王燕芳就说,大部分新加坡人派驻国外时,薪酬被区分成两部分:原来的基本薪金,以及涵盖住房、交通和日常开销等津贴的部分,而不少人返新后就“打回原形”,只保留了基本薪金,所获得的待遇没能肯定其国外工作经验。

  此外,担心回国后难以适应、调整,也是部分驻外新加坡人对返乡仍有保留的原因。其中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让他们担心。

  对此,黄秀娟指出,总理公署新加坡侨民联系署(Overseas Singaporean Unit)会负责作出协调,教育部也会帮助寻找合适的学校,但不能保证孩子能进入首选的学校。

  她说,有些在海外的新加坡人也担心,一旦回新,孩子就得马上服兵役以致影响大专教育。她强调,相关部门也会妥善处理个别个案。

  尽管如此,许多在华的新加坡人并不会“说走就走”,不但辛辛苦苦“打江山”的生意人不愿意轻易放弃中国大陆的庞大市场,早年派往中国“拓荒”的老臣子,也已适应当地生活,反而担心回国后难融入社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