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world.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world. Show all posts

Monday, July 13, 2009

“北极星7号”演习 “恐怖分子”登岛乱枪扫射

(2009-07-07)

● 赖诗琳

恐怖分子昨天兵分数路,从南部海路登上新加坡本岛和旅游胜地圣淘沙,以自动式来复枪到处对人群乱枪扫射,情节就有如去年11月发生的孟买恐怖袭击事故。

  在圣淘沙登陆的枪手,迅速攻击Cafédel Mar餐饮场所,一阵乱枪扫射,打死打伤30多人,划破岛上作为旅游胜地的悠闲生活。

  恐怖分子显然专拣热闹的旅游和商业场所发动闪电攻击,以制造更多伤亡,乌节路一带几家酒店和购物商场同时也成了攻击目标,场面一片狼藉。

  一轮攻击后,恐怖分子转移阵地,攻击怡丰城(Vivocity)和莱佛士地铁站,短短几小时全岛有10个地点遭袭击。

  警方和民防人员也在第一时间出动,四处反击和追剿枪手,也连同其他政府和私人机构抢救人质和伤者,并立即启动各种本土防卫机制和应变措施。

  幸好,这只是紧急事故演习“北极星7号”(Northstar VII)所模拟场景和事故性质,不是真实情况。演习测验内政团队和军方应对类似孟买袭击事件的能力。

  新加坡本岛四面环海,海岸线193公里长,领海界线离岸只有5.5公里,领海面积如同本岛面积一样有700平方公里大。就如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曾说:“新加坡虽是小国,却有很长的海岸线,(边境)防不胜防。”

演习分两阶段

  因此,新加坡也面对类似孟买袭击事故的威胁,恐怖分子能在国外登上商船,躲在船里,抵达新加坡海域时,再乘坐船上所备的多艘快艇,迅速登陆,上岸后兵分数路,直奔各个人群聚集的热闹场所,展开闪电袭击。

代号“北极星”演习系列自1997年推出,以测试各机构的紧急应对灾难事故机制,及各机构间的协作能力。
  不过,“北极星7号”是历来规模最大演习,演习地点分布很广,面对的“袭击”也很棘手。因此,虽然模拟的恐怖袭击实际上只历时数小时,但为让各个机构能一面演练,一面评估效率,演习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昨天清晨7时和今天凌晨举行,第二阶段在下星期三(15日)。“北极星7号”动员15家私人与政府机构的2000人参与,包括海事及港务管理局、陆路交通管理局等。

  负责策划“北极星7号”的行动策划助理总监德夫拉詹说,模拟孟买事件主要是为了使演习更为贴切于新加坡可能陷入的情况。“恐怖分子从海上登陆,并短时间内在孟买展开数次攻击,使得救援工作更复杂。这样的恐怖袭击也可能在新加坡发生。”

圣淘沙首次参与

“北极星”系列演习

  今年是圣淘沙首次参与“北极星”系列演习。为不让岛上的业主和升涛湾(Sentosa Cove)约2300名居民感到错愕及恐慌,圣淘沙休闲集团(Sentosa Leisure Group)通讯副总监何慧清说,集团在演习展开的前五天通过电邮通知他们。

  内政部是在2007年首次公开举行“北极星”系列演习。它在那一年1月8日举行“北极星5号”全岛交通紧急疏散演习,模拟2005年7月7日伦敦地铁连环爆炸状况,外加化学物质攻击。当时,演习分布在滨海湾、多美歌、大巴窑和莱佛士坊转换站和大巴窑巴士转换站,超过2000个参与,包括500个扮演死伤者的民防学员。

  去年5月举行的“北极星6号”,则是在一艘游轮上演练各个机构应对游轮失火的能力,例如入伙能更快速疏散和抢救游轮上的2000多名乘客。

Monday, May 25, 2009

将检讨媒体监管尺度 让国人享更多元选择

(2009-05-22)

新闻及艺术部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我国的媒体景观,政府下来将检讨对媒体内容的监管尺度,在不影响我国种族与社会和谐及家庭价值观的前提下,让国人享有更多元的内容选择。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代部长吕德耀委任审查检讨委员会(Censorship Review Committee)为不同形式的媒体内容作中期检讨,以确保我国在内容监管制度与政策上能与时俱进,让国人有更多选择。

  吕德耀在政府施政方针附录中也指出,在为国人提供更多的内容选择的同时,政府也将确保我们的种族和谐、社会凝聚力和稳固的家庭价值观不会受到侵蚀。

  他说:“自从审查检讨委员会上一次在2002年开会后,传媒领域已经历了显著变化,互联网和新媒体为国人提供了多元的接收内容的管道和方式。”

  审查检讨委员会将根据媒体业者和社区的反馈,探讨如何调整现有电影和影片的级别、影片的销售和分销,以及娱乐与生活刊物的内容。委员会也将探讨多种媒体平台趋向融合的影响。

  委员会预计会在今年第三季开始检讨,检讨工作预计在明年中完成。

  另一方面,在2007年关闭的乌节图书馆(library@orchard)将在2013年,在靠近索美塞地铁站的专业购物中心(

Specialists' Shopping Centre)里重新落户。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也将在金文泰开设新的图书馆。

  国家文物局将在明年推出“网络博物馆”(Cyber Museum),让国人根据自己的想法,为文物和艺术品设计成不同主题的展览,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充当博物馆馆长的瘾。

政府也将增辟社区历史走道,并将步道行程放上网,同时让国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在网上设计不同的历史走道,建立彼此之间的共同记忆。
  为实现新加坡作为“环球大都会”的目标,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也将继续通过艺术之家(arts housing)津贴、发展国家艺术馆和打造勿拉士峇沙艺文中心,提高我国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国际知名度。

  与此同时,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也将继续发展创意工业和资讯通讯业。而创意与媒体业的培训计划包括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的“科技策略人员计划”媒体发展管理局(MDA)的培训和实习计划,以及新加坡设计理事会的DesignStudios。

  为帮助企业能够借助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NGNBN)提升各自的竞争力,政府也将协助企业采用云端(cloud)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发展新一代资料中心,并设立高效率的互联网交通平台。

  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也将帮助私人企业推出新的服务,让不论是本地和国外的流动通讯用户,在新加坡的任何地点,都可以接收到最新资讯和服务消息。

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世行年报: 全球消除贫民窟 新加坡是最佳范例

新加坡在不到40年间透过机构改革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成功消除我国发展初期相当普遍的贫民窟景象。世界银行在最新的世界发展年报中特别提到新加坡,并形容我国的经验可算是全球消除贫民窟最成功的范例。

年报分析指出,我国能在短期内消除贫民窟的秘诀在于,国家机构经历改革之后,政府带头成为主要的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的提供者,进而透过成立建屋发展局来统筹公共组屋的规划与建筑,并利用土地征用法来实施政策干预,最终将恶劣的居住环境一扫而空,成为今日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在提及新加坡的研究个案中,它引述一名外国人对我国70年代市景的观察:脏乱且摆满小贩摊档的五脚基;晾着洗好衣物的竹竿无序地往窗外伸出;人口暴增使得原本仅够两个大家庭生活的店屋挤满了50个人,而且得共用一个厨房和一间浴室,居住环境与贫民窟无异。

不过,这已是不复存在的情景。年报解释,对贫民窟改善行动的评估显示,仅有针对性的干预政策还远远不够。没有合理有效的土地规划制度和基础服务,没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这些干预性措施难以奏效。然而,新加坡却做到能同时实行这三方面的政策,因此成就了消除贫民窟的最成功范例。

新加坡的成功是异类
据世行分析,新加坡的成功可是异类,因为它是少数几个能同时实行几套居民融合政策的国家。“它的成功必须归功于高速的经济增长,并且自建国以来就有个非常专注的政府。加上它是个城市国家,也大大地促使干预政策有效实施,这也间接提供了一个经验,即城市化的成功需要全政府上下采取协调行动。”

年报说:“对一个贫困地区的城市国家而言,如果说有效城市化是促使新加坡经济在整个七八十年代都取得每年平均为8%增长率的原因,这一点也不夸张。这需要的是市场机制与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的战略性投资,以及为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