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3, 2011

尚穆根澄清“咖哩事件”不实之处

(2011-08-17)● 王润

  最近有网民在面簿(Facebook)上发动“煮一锅咖喱”运动,这个看来是展现新加坡人身份认同的运动,可能隐含着排外的心理。

  这个煮咖喱活动源起于一个发生在很多年前的邻里纠纷。

  一个中国移民家庭无法忍受印族邻居经常在家煮咖哩的味道,要求印族邻居不要吃咖喱,引发邻里纠纷,在社区调解中心(Community Mediation Centre)调解后,印族邻居最终同意只在新移民家庭不在家时才煮咖喱。

  本月8日,《今日报》刊登的“邻里纠纷案件数目高”一文中,引用了这起案例,报道也指出,是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使印族邻居同意只在新移民家庭不在家时才煮咖喱。

  报道出街后,案例很快被搬上网络,很多网民批评新移民家庭不尊重本地印族文化,并对社区调解中心调解员“限制印族生活方式”的做法表示遗憾。

  甚至有网民在面簿(Facebook)上发动“煮一锅咖喱”运动,呼吁新加坡人在本月21日上午11时至11时30分间,在新加坡任何角落,一起煮咖喱,以庆祝“咖喱”是新加坡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并让新移民了解这一点。

  这个网上运动得到很多网民的支持,已有超过4万4000人表示会在当天煮咖喱。

  随着网上风波愈演愈烈,社区调解中心所属的律政部昨天召开记者会,澄清新闻报道和网上信息的不实之处,外交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亲自主持记者会,并发表他对整个事件的看法。

  他指出,很多人之所以对“咖喱事件”感到遗憾和不满,主要因为《今日报》的报道中有些内容不正确,大家对社区调解中心进行的调解过程不清楚。

他说,报道中所引用的案例其实是六七年前的案例,重点是,让印族邻居只在新移民邻居不在家时才煮咖喱,不是调解员建议或强加给任何一方的解决方案,而是双方邻居共同商讨,达成共识的结果。

  社区调解中心也从调解员那里了解到,这个解决方案是其中一个家庭提出的,另一个家庭同意,但因为事件久远,调解员记不清是印族家庭还是新移民家庭提出。

  尚穆根强调,社区调解中心只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接受调解,调解过程没有任何强制性成分。

  他说:“调解过程中,如果任何一方对调解不满,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他们不会被强迫接受调解,双方在调解过程中也不会签署任何协议。”

  社区调解中心平均每年调解约300起邻里纠纷,这占所处理总案例的六成左右。这些案例的调解成功率约75%,也就是说,仍有25%的案例不欢而散。

  在邻里纠纷案例中,约六成的案例因噪音而起,其他的纠纷原因包括走廊的使用、乱丢垃圾、发生口角、煮食物的习惯不同等。而且约80%的邻里纠纷发生在新加坡人之间。

  对此,尚穆根说,“咖喱事件”只是众多邻里纠纷中的一起,而且也是多起因煮食物引起的纠纷中的一起,新加坡人之间也会因文化和习惯不同而起纠纷,他劝请国人不要因为这起事件排斥外国人。

  他也对有这么多人支持新加坡印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保护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感到欣慰,但他仍希望国人理智、全面地看待整个事件。

  律政部也解释说,社区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并不是职员,他们是义工,他们来自不同背景,目前130名调解员中,约一半有基层工作或其他社区工作经验。

  这些志愿调解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基本调解技巧,并在获得认证后开始调解工作,每次认证有效期为两年。

调解员所扮演的角色是“中立的第三者”,他们只协助纠纷双方展开讨论,让他们达成共识,他们不可以对事件作出判断和提供解决方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