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讯息(Big Idea)篇章主要传达的是什么信息?我们关注的大课题是什么?(二)关键性理解(Key Understanding)这里关系到什么重要并且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必须关注?(三)基本问题(Essential Questions)我们需要问哪些最基本的问题?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11
李光耀:不谙华语将来后悔莫及
Source: www.omy.sg
尽管深信能在本地实行双语政策,李光耀始终觉得人们对双语的掌握,水平会有高低,因此会出现主要使用语与第二语言的情况。
前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庆祝88岁大寿之际,再次分享语文学习的“硬道理”。
他昨天在华文版《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首发式上,先以华语向200多名出席的宾客传达一个信息,即母语是让人们追本溯源的语言,不谙华 语者日后一定会后悔莫及。“要在新加坡生存,没有英语会很辛苦,没有华语则一定会后悔莫及。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崛起,是因为你自己要了解你自己的根。”
尽管深信能在本地实行双语政策,李光耀始终觉得人们对双语的掌握,水平会有高低,因此会出现主要使用语与第二语言的情况。
他以自己为例指出,由于华语是他的第三语言,他又没能自小沉浸在使用华语的环境里,他的华语不如英语和马来语般流利。但勤能补拙,在花了不少时间学习后,他今天已经能够以华语演讲。
李光耀强调有必要让孩子自小就学习双语,也鼓励国人学习马来语。完整报道,请翻阅17.09.2011《联合早报》。
社交网站上最厌恶的事 游戏邀请居榜首!
Facebook可说是时下青少年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每天上网本想查看朋友的最新状态和查看朋友照片,但却发现还有许多链接、游戏邀请、好友邀请等,你最厌恶网友的哪些行为呢?
omy整理出一些扰人行为,并在网上展开民意调查,发现大部分青少年觉得,社交网站上的游戏邀请最烦人!
记者向3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社交网站上的厌恶行为”,榜上有名还包括了“被不认识的人添加为朋友”、“大晒情侣亲密照”、“无聊的心理测验”以及“带有病毒的链接”。其中,高达90%的青少年最不能忍受泛滥的游戏邀请。
社交网站成为年轻人相互问候与联系的最快方式而大受欢迎;不过,那些不断在涂鸦墙发布垃圾讯息和游戏邀请的人,让人感到很反感。
被迫将朋友删除义安理工学院华文传媒系沈如佳(19岁)表示,上社交网站主要想知道朋友的近况,以及更新自己的状态,而非成为朋友的游戏玩伴。她说,一些游戏的要求很幼稚,可能只是要求你去点一个按钮,很没有意义。
大学生林敏(20岁,新跃大学经济系一年级)说:“最烦人的是,每天至少有好几个游戏的邀请。而且,我不玩这些游戏,不知道朋友要我怎么帮他们在游戏中解锁。”
omy整理出一些扰人行为,并在网上展开民意调查,发现大部分青少年觉得,社交网站上的游戏邀请最烦人!
记者向3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社交网站上的厌恶行为”,榜上有名还包括了“被不认识的人添加为朋友”、“大晒情侣亲密照”、“无聊的心理测验”以及“带有病毒的链接”。其中,高达90%的青少年最不能忍受泛滥的游戏邀请。
社交网站成为年轻人相互问候与联系的最快方式而大受欢迎;不过,那些不断在涂鸦墙发布垃圾讯息和游戏邀请的人,让人感到很反感。
被迫将朋友删除义安理工学院华文传媒系沈如佳(19岁)表示,上社交网站主要想知道朋友的近况,以及更新自己的状态,而非成为朋友的游戏玩伴。她说,一些游戏的要求很幼稚,可能只是要求你去点一个按钮,很没有意义。
大学生林敏(20岁,新跃大学经济系一年级)说:“最烦人的是,每天至少有好几个游戏的邀请。而且,我不玩这些游戏,不知道朋友要我怎么帮他们在游戏中解锁。”
一天内会收到大约10多则戏的邀请的冯学耀(17岁,义安理工学院动画与设计系)坦诚,他曾想要和朋友投诉,可是因担心彼此友谊受影响,始终有开口。但他表示,若真的感到厌烦,可能会删除这些朋友。
17岁的理工学院生王瑞祥(义安理工学院动画与设计系)向记者透露,他曾遇过朋友一天内发送超过10则游戏的邀请,让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朋友删除,导致彼此间的友谊因而结束。
陌生人发出“好友”邀请 有潜在危险除了一箩筐的游戏邀请,60%的青少年表示不能接受陌生人发出的“好友”邀请。他们认为,添加这些陌生人为朋友,潜在一定的危险。
林敏说:“一个星期大约会收到5则邀请,大多都不认识。即使外表长得不错,也不会考虑,因为我觉得不方便公开涂鸦墙的内容。”
理工学院生沈如佳也提出了个人安全的顾虑,并表示自己会先查看彼此的共同朋友(mutual friends),或是他的背景,如学校等。若有共同的话,可能会考虑。
理工学院生王瑞祥表示,他曾接受邀请而与陌生人发出的“好友”邀请而成为网友,没想到对方竟把他的照片“加工”组成合照,还邀请他一起去健身,把他吓坏!
片面缘分 怎么归类?
一些年轻人会把仅有片面之缘的人,如露营成员等活动认识的人等,加为好友。不过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表示,活动结束后,基本不会和他们聊天,有些甚至还会在社交网站上设置隐私功能,避免他人接触过多的私人内容。
王瑞祥说:“我曾经参加过不少比赛,这些比赛都有小导师帮助我们。我发现,我们都很习惯地把这些小导师添加成朋友。可是,活动过后一阵子后,就会觉得很奇怪,因为真的没有话聊。”
林敏也说:“露营的朋友可能一生只见一次,又不能不添加,所以只好设置隐私功能,避免他们看到我太多的内容。”
社交网站用户应自我检讨
社交网站的厌恶行为虽然很烦人,不过大家都因不想破坏友谊而“默默接受”。
林敏提议,网友们可留意接受游戏邀请,或回复帖子的人数。若没有回复,那就表示对方的行为可能应该要检讨。
王瑞祥也建议,网友们可设立多几个户口,这样就可自己解开游戏的密码等,无须劳驾朋友的帮忙。
对于这样的建议,你赞同吗?你最不能接受的网站行为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
17岁的理工学院生王瑞祥(义安理工学院动画与设计系)向记者透露,他曾遇过朋友一天内发送超过10则游戏的邀请,让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朋友删除,导致彼此间的友谊因而结束。
陌生人发出“好友”邀请 有潜在危险除了一箩筐的游戏邀请,60%的青少年表示不能接受陌生人发出的“好友”邀请。他们认为,添加这些陌生人为朋友,潜在一定的危险。
林敏说:“一个星期大约会收到5则邀请,大多都不认识。即使外表长得不错,也不会考虑,因为我觉得不方便公开涂鸦墙的内容。”
理工学院生沈如佳也提出了个人安全的顾虑,并表示自己会先查看彼此的共同朋友(mutual friends),或是他的背景,如学校等。若有共同的话,可能会考虑。
理工学院生王瑞祥表示,他曾接受邀请而与陌生人发出的“好友”邀请而成为网友,没想到对方竟把他的照片“加工”组成合照,还邀请他一起去健身,把他吓坏!
片面缘分 怎么归类?
一些年轻人会把仅有片面之缘的人,如露营成员等活动认识的人等,加为好友。不过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表示,活动结束后,基本不会和他们聊天,有些甚至还会在社交网站上设置隐私功能,避免他人接触过多的私人内容。
王瑞祥说:“我曾经参加过不少比赛,这些比赛都有小导师帮助我们。我发现,我们都很习惯地把这些小导师添加成朋友。可是,活动过后一阵子后,就会觉得很奇怪,因为真的没有话聊。”
林敏也说:“露营的朋友可能一生只见一次,又不能不添加,所以只好设置隐私功能,避免他们看到我太多的内容。”
社交网站用户应自我检讨
社交网站的厌恶行为虽然很烦人,不过大家都因不想破坏友谊而“默默接受”。
林敏提议,网友们可留意接受游戏邀请,或回复帖子的人数。若没有回复,那就表示对方的行为可能应该要检讨。
王瑞祥也建议,网友们可设立多几个户口,这样就可自己解开游戏的密码等,无须劳驾朋友的帮忙。
对于这样的建议,你赞同吗?你最不能接受的网站行为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公路安全调查结果
三大最危险的驾驶行为:
饮酒过量后驾驶
开车时使用手机
紧跟着前车行驶
最常犯的驾驶行为:
闯黄灯
超速驾驶比时速高10公里以上
转换车道时没开讯号灯
受访者对交通规则缺乏了解:
知道驾驶时速是50公里
以为驾驶时速是60公里
以为驾驶时速是70公里
最无法忍受的三大无力行为:
不必要时鸣响车笛
霸住车道
无故猛闪车头灯
饮酒过量后驾驶
开车时使用手机
紧跟着前车行驶
最常犯的驾驶行为:
闯黄灯
超速驾驶比时速高10公里以上
转换车道时没开讯号灯
受访者对交通规则缺乏了解:
知道驾驶时速是50公里
以为驾驶时速是60公里
以为驾驶时速是70公里
最无法忍受的三大无力行为:
不必要时鸣响车笛
霸住车道
无故猛闪车头灯
Wednesday, August 31, 2011
也谈新加坡精神
取自《早报》言论 文/高源
内容要点:
1、1965年,新马分治,新加坡没有天然资源、没有物产。
2、先辈们意识到自满和懈怠只有死路一条,要出人头地,必须永远不满,不断完善。
3、这种永远不满已经成为新加坡人的一种思维模式。
4、这种精神,在最近打造电子政府的举措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政府已经不满于廉洁、高效,而是借助通讯科技,追求更高效的办公、更透明的信息共享、更高的民众参与度。新加坡政府的廉洁高效早已有口皆碑,这种不断突破不断进取的举措,正是永远不满的最好诠释。
5、因此,新加坡精神可以概括为短短四个字:永远不满。
内容要点:
1、1965年,新马分治,新加坡没有天然资源、没有物产。
2、先辈们意识到自满和懈怠只有死路一条,要出人头地,必须永远不满,不断完善。
3、这种永远不满已经成为新加坡人的一种思维模式。
4、这种精神,在最近打造电子政府的举措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政府已经不满于廉洁、高效,而是借助通讯科技,追求更高效的办公、更透明的信息共享、更高的民众参与度。新加坡政府的廉洁高效早已有口皆碑,这种不断突破不断进取的举措,正是永远不满的最好诠释。
5、因此,新加坡精神可以概括为短短四个字:永远不满。
Tuesday, August 23, 2011
尚穆根澄清“咖哩事件”不实之处
(2011-08-17)● 王润
最近有网民在面簿(Facebook)上发动“煮一锅咖喱”运动,这个看来是展现新加坡人身份认同的运动,可能隐含着排外的心理。
这个煮咖喱活动源起于一个发生在很多年前的邻里纠纷。
一个中国移民家庭无法忍受印族邻居经常在家煮咖哩的味道,要求印族邻居不要吃咖喱,引发邻里纠纷,在社区调解中心(Community Mediation Centre)调解后,印族邻居最终同意只在新移民家庭不在家时才煮咖喱。
本月8日,《今日报》刊登的“邻里纠纷案件数目高”一文中,引用了这起案例,报道也指出,是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使印族邻居同意只在新移民家庭不在家时才煮咖喱。
报道出街后,案例很快被搬上网络,很多网民批评新移民家庭不尊重本地印族文化,并对社区调解中心调解员“限制印族生活方式”的做法表示遗憾。
甚至有网民在面簿(Facebook)上发动“煮一锅咖喱”运动,呼吁新加坡人在本月21日上午11时至11时30分间,在新加坡任何角落,一起煮咖喱,以庆祝“咖喱”是新加坡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并让新移民了解这一点。
这个网上运动得到很多网民的支持,已有超过4万4000人表示会在当天煮咖喱。
随着网上风波愈演愈烈,社区调解中心所属的律政部昨天召开记者会,澄清新闻报道和网上信息的不实之处,外交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亲自主持记者会,并发表他对整个事件的看法。
他指出,很多人之所以对“咖喱事件”感到遗憾和不满,主要因为《今日报》的报道中有些内容不正确,大家对社区调解中心进行的调解过程不清楚。
他说,报道中所引用的案例其实是六七年前的案例,重点是,让印族邻居只在新移民邻居不在家时才煮咖喱,不是调解员建议或强加给任何一方的解决方案,而是双方邻居共同商讨,达成共识的结果。
社区调解中心也从调解员那里了解到,这个解决方案是其中一个家庭提出的,另一个家庭同意,但因为事件久远,调解员记不清是印族家庭还是新移民家庭提出。
尚穆根强调,社区调解中心只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接受调解,调解过程没有任何强制性成分。
他说:“调解过程中,如果任何一方对调解不满,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他们不会被强迫接受调解,双方在调解过程中也不会签署任何协议。”
社区调解中心平均每年调解约300起邻里纠纷,这占所处理总案例的六成左右。这些案例的调解成功率约75%,也就是说,仍有25%的案例不欢而散。
在邻里纠纷案例中,约六成的案例因噪音而起,其他的纠纷原因包括走廊的使用、乱丢垃圾、发生口角、煮食物的习惯不同等。而且约80%的邻里纠纷发生在新加坡人之间。
对此,尚穆根说,“咖喱事件”只是众多邻里纠纷中的一起,而且也是多起因煮食物引起的纠纷中的一起,新加坡人之间也会因文化和习惯不同而起纠纷,他劝请国人不要因为这起事件排斥外国人。
他也对有这么多人支持新加坡印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保护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感到欣慰,但他仍希望国人理智、全面地看待整个事件。
律政部也解释说,社区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并不是职员,他们是义工,他们来自不同背景,目前130名调解员中,约一半有基层工作或其他社区工作经验。
这些志愿调解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基本调解技巧,并在获得认证后开始调解工作,每次认证有效期为两年。
调解员所扮演的角色是“中立的第三者”,他们只协助纠纷双方展开讨论,让他们达成共识,他们不可以对事件作出判断和提供解决方案。
最近有网民在面簿(Facebook)上发动“煮一锅咖喱”运动,这个看来是展现新加坡人身份认同的运动,可能隐含着排外的心理。
这个煮咖喱活动源起于一个发生在很多年前的邻里纠纷。
一个中国移民家庭无法忍受印族邻居经常在家煮咖哩的味道,要求印族邻居不要吃咖喱,引发邻里纠纷,在社区调解中心(Community Mediation Centre)调解后,印族邻居最终同意只在新移民家庭不在家时才煮咖喱。
本月8日,《今日报》刊登的“邻里纠纷案件数目高”一文中,引用了这起案例,报道也指出,是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使印族邻居同意只在新移民家庭不在家时才煮咖喱。
报道出街后,案例很快被搬上网络,很多网民批评新移民家庭不尊重本地印族文化,并对社区调解中心调解员“限制印族生活方式”的做法表示遗憾。
甚至有网民在面簿(Facebook)上发动“煮一锅咖喱”运动,呼吁新加坡人在本月21日上午11时至11时30分间,在新加坡任何角落,一起煮咖喱,以庆祝“咖喱”是新加坡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并让新移民了解这一点。
这个网上运动得到很多网民的支持,已有超过4万4000人表示会在当天煮咖喱。
随着网上风波愈演愈烈,社区调解中心所属的律政部昨天召开记者会,澄清新闻报道和网上信息的不实之处,外交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亲自主持记者会,并发表他对整个事件的看法。
他指出,很多人之所以对“咖喱事件”感到遗憾和不满,主要因为《今日报》的报道中有些内容不正确,大家对社区调解中心进行的调解过程不清楚。
他说,报道中所引用的案例其实是六七年前的案例,重点是,让印族邻居只在新移民邻居不在家时才煮咖喱,不是调解员建议或强加给任何一方的解决方案,而是双方邻居共同商讨,达成共识的结果。
社区调解中心也从调解员那里了解到,这个解决方案是其中一个家庭提出的,另一个家庭同意,但因为事件久远,调解员记不清是印族家庭还是新移民家庭提出。
尚穆根强调,社区调解中心只为纠纷双方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接受调解,调解过程没有任何强制性成分。
他说:“调解过程中,如果任何一方对调解不满,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他们不会被强迫接受调解,双方在调解过程中也不会签署任何协议。”
社区调解中心平均每年调解约300起邻里纠纷,这占所处理总案例的六成左右。这些案例的调解成功率约75%,也就是说,仍有25%的案例不欢而散。
在邻里纠纷案例中,约六成的案例因噪音而起,其他的纠纷原因包括走廊的使用、乱丢垃圾、发生口角、煮食物的习惯不同等。而且约80%的邻里纠纷发生在新加坡人之间。
对此,尚穆根说,“咖喱事件”只是众多邻里纠纷中的一起,而且也是多起因煮食物引起的纠纷中的一起,新加坡人之间也会因文化和习惯不同而起纠纷,他劝请国人不要因为这起事件排斥外国人。
他也对有这么多人支持新加坡印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保护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感到欣慰,但他仍希望国人理智、全面地看待整个事件。
律政部也解释说,社区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并不是职员,他们是义工,他们来自不同背景,目前130名调解员中,约一半有基层工作或其他社区工作经验。
这些志愿调解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基本调解技巧,并在获得认证后开始调解工作,每次认证有效期为两年。
调解员所扮演的角色是“中立的第三者”,他们只协助纠纷双方展开讨论,让他们达成共识,他们不可以对事件作出判断和提供解决方案。
民情联系组对话会 活跃公民要消除社会负能量
(2011-08-17)● 游润恬
新加坡不知何时变成了一个充斥着负能量的国家,许多人开始高声表达对许多人和事的高度不满,不过不是所有国人都那么消极。
出席一场民情联系组主办的对话会的200名公众,就用行动表示他们可以是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到的活跃公民。
这群基层领袖、工会及商界代表和学生等各阶层人士昨天牺牲傍晚的休息时间,来到基层领袖俱乐部与副总理张志贤和民情联系组主席许连碹博士一起探讨他们要的是个怎么样的新加坡。
理工学院讲师卡蒂尼在会上表示,她离开新加坡才十个月,最近回国后发现新加坡似乎忽然变成了很消极的社会。“我们享有很多优厚的条件,但我们却总是想着我们没有的东西,结果变成一群很不开心的人。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有更积极的心态?”
张志贤也是内政部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对卡蒂尼所形容的负能量一点都不陌生。他表示,之前担任教育部长时,经常听国人申诉我国的教育制度如何糟糕,但到了国外却经常听外国人称赞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如何成功,外国人和本地人的评价天差地远。
他说:“有自我检讨的精神是好事,我们不能自满,否则就无法进步。不过我们也不能到自我摧毁的地步,太多的负能量会使我们瘫痪,无法跨步向前迈进。”
他举例说,小孩如果用功读书后测验考90分,父母非但没有称赞他的努力反而怪他为什么没有考100分,那么这会容易使小孩感到沮丧并失去斗志。不过如果父母鼓励小孩说,90分已经很好了,让我们再想想还可以怎样考得更好,小孩会有进步的动力。
其他与会者也感应到一些国人的负能量。在这场两小时对话会上最早发言的与会者就说到:“我爱我的国家、人民和制度。很多人也许对新加坡的制度不满,但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遵守制度的游戏规则。如果他们循规蹈矩地做事,日子就会过得非常顺利。”
大学生 街头筹款感心酸
李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到活跃公民的概念,呼吁国人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改善新加坡。一名与会的南洋理工大学学生就提到,他过去两年参加的课外活动是帮助残疾孩童。不过令他心酸的是,他在新加坡大热卖期间在街头筹款时,一些国人提着大包小包刚买的名牌货,却连一分都不愿意捐。
对此张志贤表示同意新加坡应该是个更具爱心和关怀的社会。
理工学院讲师卡蒂尼在会上表示,她离开新加坡才十个月,最近回国后发现新加坡似乎忽然变成了很消极的社会。“我们享有很多优厚的条件,但我们却总是想着我们没有的东西,结果变成一群很不开心的人。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有更积极的心态?”
新加坡不知何时变成了一个充斥着负能量的国家,许多人开始高声表达对许多人和事的高度不满,不过不是所有国人都那么消极。
出席一场民情联系组主办的对话会的200名公众,就用行动表示他们可以是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到的活跃公民。
这群基层领袖、工会及商界代表和学生等各阶层人士昨天牺牲傍晚的休息时间,来到基层领袖俱乐部与副总理张志贤和民情联系组主席许连碹博士一起探讨他们要的是个怎么样的新加坡。
理工学院讲师卡蒂尼在会上表示,她离开新加坡才十个月,最近回国后发现新加坡似乎忽然变成了很消极的社会。“我们享有很多优厚的条件,但我们却总是想着我们没有的东西,结果变成一群很不开心的人。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有更积极的心态?”
张志贤也是内政部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对卡蒂尼所形容的负能量一点都不陌生。他表示,之前担任教育部长时,经常听国人申诉我国的教育制度如何糟糕,但到了国外却经常听外国人称赞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如何成功,外国人和本地人的评价天差地远。
他说:“有自我检讨的精神是好事,我们不能自满,否则就无法进步。不过我们也不能到自我摧毁的地步,太多的负能量会使我们瘫痪,无法跨步向前迈进。”
他举例说,小孩如果用功读书后测验考90分,父母非但没有称赞他的努力反而怪他为什么没有考100分,那么这会容易使小孩感到沮丧并失去斗志。不过如果父母鼓励小孩说,90分已经很好了,让我们再想想还可以怎样考得更好,小孩会有进步的动力。
其他与会者也感应到一些国人的负能量。在这场两小时对话会上最早发言的与会者就说到:“我爱我的国家、人民和制度。很多人也许对新加坡的制度不满,但这是因为他们没有遵守制度的游戏规则。如果他们循规蹈矩地做事,日子就会过得非常顺利。”
大学生 街头筹款感心酸
李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到活跃公民的概念,呼吁国人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改善新加坡。一名与会的南洋理工大学学生就提到,他过去两年参加的课外活动是帮助残疾孩童。不过令他心酸的是,他在新加坡大热卖期间在街头筹款时,一些国人提着大包小包刚买的名牌货,却连一分都不愿意捐。
对此张志贤表示同意新加坡应该是个更具爱心和关怀的社会。
理工学院讲师卡蒂尼在会上表示,她离开新加坡才十个月,最近回国后发现新加坡似乎忽然变成了很消极的社会。“我们享有很多优厚的条件,但我们却总是想着我们没有的东西,结果变成一群很不开心的人。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有更积极的心态?”
Saturday, August 20, 2011
上海为什么第一?
(2011-08-20)
● 潘星华
去年12月,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国际学生评估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成绩。中国上海5000名15岁的学生,在65个国家中,数学、科学和阅读全部排名第一。
他们的第一都不是“险胜”:数学(600)、科学(575)和阅读(556)的分数,都比分别排第二国家的分数(新加坡562,芬兰554,韩国539)高出许多。
中国学生初次亮相即中大满贯,让美国人受到仿似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震荡。他们忧虑中国今天让上海学生成绩名列世界第一,10年后能让10个城市学生成绩名列世界第一,20年后能让50个城市学生成绩名列世界第一,美国再也翻不了身。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按学号抽了30几名15岁的学生参加PISA考试。PISA成绩公布后,该校成为美国《纽约时报》、日本《读卖新闻》、法新社、瑞典文化中心上门采访的对象。
月前,我碰到该校校长张人利,当然也要请他谈“上海为什么第一”这个课题。
张人利气定神闲地回答我说:“我们对这个成绩,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只是文本书面的考查,而不是真实场景的考查,这不代表上海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头。而且,它考核的内容只是一个方面 ,不能代表教育的全部。这次考得好,也不代表下次仍然好。只能这么说,这次中国学生的表现,打消了很多人认为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错误观念,中国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很多人刻板印象中的那么差,但是不是最好,我认为也不一定。”
这些话当然没有错,但是第一就是第一,为什么是中国上海第一而不是其他国家第一呢?这位上海“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张人利基地”的掌门人“揭秘”说:“也许跟中国重视搞教学应用的‘个性’研究有关,其他国家很少做这方面工作。研究有基础性研究,有应用性研究。西方重视基础性研究,中国则重视应用性研究。我们不只重视应用性的‘共性’研究,还重视应用性的‘个性’研究,这是其他国家少有的。”
什么是教学应用性的“个性”研究呢?
张人利说:“一个教师在新加坡教得好,不一定在上海教得好;即便在上海,在我们学校教得好,也不一定在其他学校教得好。这证明了教育有它的普适性,还有它的差异性。这个差异说明教师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学生基础不一样,该怎样教就不一样了。所以,教育的研究,不但应该有大面积的培训,还应该针对各校的各自问题的‘校本’研究,这就是‘个性’研究。”
中国学校各校搞各自的校本研修,已经几十年,从50年代就开始,除了文革时期,从没有间断过。张人利认为其他国家,学校自搞“校本”研究的情况不多。
他说,上海一名老领导曾经说,什么时候重视教学研究,什么时候教育素质就获得提升。什么时候忽视教研活动,什么时候教育质量就衰退。这次PISA成绩公布后,上海教育界一致认为“重视校本教研”可能是上海得到第一的其中一个原因。
张人利曾经受邀到香港去,他说:“我到香港去,香港教师的学历不低,香港的资源也不少,但是我可以说,他们的上课真的不怎么样,否则他们不会叫我们去培训。问题其实很简单。他们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教了10年书,从来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从来不知道人家好在哪里,那怎么提高质量呢?把课上好,不是光靠看两本书就能解决。我并没有贬低看书的重要性,我只是说明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有文本知识,还有非文本的实践知识,而这种实践知识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同行共同的探讨,行动的跟进,才有可能改变。”
新加坡呢?他没有提到新加坡学校的教研活动,不过,他向上海的教师,提到“新加坡震撼”。
他说:“我去看滨海艺术中心的中学舞蹈汇演,新加坡教育部长也出席,可见这个活动受到高度重视。那晚新加坡中学生舞蹈水平之高,让我震惊。后来我才知道这个高水平是不惜工本得来的,是去请专家来指导的。我去华侨中学,看到他们在搞戏剧演出,三个指导老师都从上海戏剧学院请去,这个成本太大了。但是他们有很好的机制,专家都由政府聘请,学校不需要养这些专家,学生却有专业水平。
“华侨中学又请了很多诺贝尔奖的得奖人去讲课,这个让我更震惊。中学要请诺贝尔奖得奖人去演讲,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还要关系呢!”
为争取最佳表现,上海、新加坡互有震撼。“上海第一”给新加坡的震撼是,研究活动不只应该在大学做,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做,还要在小学中学初院,每一所学校里做。没有研究,拼不了第一,即便拼到第一,也持续不了第一。今后,我们除了发展研究型大学,还要发展研究型小学中学初院啦。
● 潘星华
去年12月,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国际学生评估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成绩。中国上海5000名15岁的学生,在65个国家中,数学、科学和阅读全部排名第一。
他们的第一都不是“险胜”:数学(600)、科学(575)和阅读(556)的分数,都比分别排第二国家的分数(新加坡562,芬兰554,韩国539)高出许多。
中国学生初次亮相即中大满贯,让美国人受到仿似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震荡。他们忧虑中国今天让上海学生成绩名列世界第一,10年后能让10个城市学生成绩名列世界第一,20年后能让50个城市学生成绩名列世界第一,美国再也翻不了身。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按学号抽了30几名15岁的学生参加PISA考试。PISA成绩公布后,该校成为美国《纽约时报》、日本《读卖新闻》、法新社、瑞典文化中心上门采访的对象。
月前,我碰到该校校长张人利,当然也要请他谈“上海为什么第一”这个课题。
张人利气定神闲地回答我说:“我们对这个成绩,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只是文本书面的考查,而不是真实场景的考查,这不代表上海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头。而且,它考核的内容只是一个方面 ,不能代表教育的全部。这次考得好,也不代表下次仍然好。只能这么说,这次中国学生的表现,打消了很多人认为中国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错误观念,中国的基础教育并不是很多人刻板印象中的那么差,但是不是最好,我认为也不一定。”
这些话当然没有错,但是第一就是第一,为什么是中国上海第一而不是其他国家第一呢?这位上海“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张人利基地”的掌门人“揭秘”说:“也许跟中国重视搞教学应用的‘个性’研究有关,其他国家很少做这方面工作。研究有基础性研究,有应用性研究。西方重视基础性研究,中国则重视应用性研究。我们不只重视应用性的‘共性’研究,还重视应用性的‘个性’研究,这是其他国家少有的。”
什么是教学应用性的“个性”研究呢?
张人利说:“一个教师在新加坡教得好,不一定在上海教得好;即便在上海,在我们学校教得好,也不一定在其他学校教得好。这证明了教育有它的普适性,还有它的差异性。这个差异说明教师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学生基础不一样,该怎样教就不一样了。所以,教育的研究,不但应该有大面积的培训,还应该针对各校的各自问题的‘校本’研究,这就是‘个性’研究。”
中国学校各校搞各自的校本研修,已经几十年,从50年代就开始,除了文革时期,从没有间断过。张人利认为其他国家,学校自搞“校本”研究的情况不多。
他说,上海一名老领导曾经说,什么时候重视教学研究,什么时候教育素质就获得提升。什么时候忽视教研活动,什么时候教育质量就衰退。这次PISA成绩公布后,上海教育界一致认为“重视校本教研”可能是上海得到第一的其中一个原因。
张人利曾经受邀到香港去,他说:“我到香港去,香港教师的学历不低,香港的资源也不少,但是我可以说,他们的上课真的不怎么样,否则他们不会叫我们去培训。问题其实很简单。他们一个大学毕业生毕业,教了10年书,从来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从来不知道人家好在哪里,那怎么提高质量呢?把课上好,不是光靠看两本书就能解决。我并没有贬低看书的重要性,我只是说明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有文本知识,还有非文本的实践知识,而这种实践知识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同行共同的探讨,行动的跟进,才有可能改变。”
新加坡呢?他没有提到新加坡学校的教研活动,不过,他向上海的教师,提到“新加坡震撼”。
他说:“我去看滨海艺术中心的中学舞蹈汇演,新加坡教育部长也出席,可见这个活动受到高度重视。那晚新加坡中学生舞蹈水平之高,让我震惊。后来我才知道这个高水平是不惜工本得来的,是去请专家来指导的。我去华侨中学,看到他们在搞戏剧演出,三个指导老师都从上海戏剧学院请去,这个成本太大了。但是他们有很好的机制,专家都由政府聘请,学校不需要养这些专家,学生却有专业水平。
“华侨中学又请了很多诺贝尔奖的得奖人去讲课,这个让我更震惊。中学要请诺贝尔奖得奖人去演讲,这不只是钱的问题,还要关系呢!”
为争取最佳表现,上海、新加坡互有震撼。“上海第一”给新加坡的震撼是,研究活动不只应该在大学做,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做,还要在小学中学初院,每一所学校里做。没有研究,拼不了第一,即便拼到第一,也持续不了第一。今后,我们除了发展研究型大学,还要发展研究型小学中学初院啦。
不满麦当劳播放回教召唤 一网民面簿留言反惹声讨
(2011-08-20)
● 李蕙心 报道
几句不满麦当劳快餐店播放回教祈祷召唤的留言,意外创造让不同宗教信徒加深彼此了解的良机。
麦当劳数间快餐店过去几晚播放回教祈祷召唤(Azan),提醒回教徒斋戒结束,这引起一名网民的不满。他在社交网站上质疑麦当劳的做法,反而惹来其他网民的声讨。
许多网民认为身为新加坡人,就应该了解我国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环境,更应该懂得尊重和容忍不同宗教习俗的重要性。一些网民还设置特别网页,希望通过这起事件加深人们对回教的认识。
面簿(Facebook)用户Alex Chang于星期三晚上9时在麦当劳的面簿网页上,询问麦当劳为何在快餐店内播放回教祈祷召唤。他说,吃饭时间听到祈祷召唤,让他感到不舒服。
他还问麦当劳是否能在卫赛节当天播放佛教诵经录音。据了解,这家快餐店位于大巴窑。
根据回教教义,回教徒每天都必须祈祷五次,回教堂会在特定时间播放祈祷召唤,提醒回教徒祈祷时间到了。回教徒可以从马来语电台收听到祈祷召唤。
在斋戒月里,回教徒在日落后,也就是本地时间约晚上7时15分听到第四次祈祷召唤,就可以结束一天的斋戒。
Alex Chang的网上言论立刻迎来此起彼伏的批评声浪。
网民Rave Chang留言:“我相信我们的华人丧礼和农历七月烧冥纸的习俗,也对其他人造成不便。我觉得播放祈祷召唤挺好,因为结束斋戒关系到用餐。”
另外一个网民Shahreel Mohamed则表示理解,呼吁其他网民保持克制,切勿情绪化看待这起事件。
记者尝试通过面簿联络Alex Chang,但对方没有回应。
麦当劳公关部总监明宝莲在回答本报询问时表明,公司并没有要求旗下快餐店播放回教祈祷召唤,所有快餐店应该按照总部的指示,转播特定的英语电台。
她说,少数快餐店可能播放规定以外的其他电台节目,公司已提醒所有快餐店只能转播公司指定的电台。
麦当劳昨天下午2时在面簿网页上声明,公司尊重所有种族和宗教,并呼吁网民互相尊重。麦当劳已删除网页上关于这起事件的一些留言。
不久后,Alex Chang在网页留言道歉。
“我的言论冒犯了很多人包括马来同胞,我绝对没有歧视其他种族的意思。我为自己的无知而道歉。”
Alex Chang公开致歉后数小时,面簿上出现了“原谅Alex Chang,加深对回教了解”及“我想邀请Alex Chang到回教堂和我家过开斋节”的网页。
两个网页都以种族与宗教和谐为出发点,介绍回教基本教义,也解释祈祷召唤的作用,鼓励人们多沟通交流。
● 李蕙心 报道
几句不满麦当劳快餐店播放回教祈祷召唤的留言,意外创造让不同宗教信徒加深彼此了解的良机。
麦当劳数间快餐店过去几晚播放回教祈祷召唤(Azan),提醒回教徒斋戒结束,这引起一名网民的不满。他在社交网站上质疑麦当劳的做法,反而惹来其他网民的声讨。
许多网民认为身为新加坡人,就应该了解我国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环境,更应该懂得尊重和容忍不同宗教习俗的重要性。一些网民还设置特别网页,希望通过这起事件加深人们对回教的认识。
面簿(Facebook)用户Alex Chang于星期三晚上9时在麦当劳的面簿网页上,询问麦当劳为何在快餐店内播放回教祈祷召唤。他说,吃饭时间听到祈祷召唤,让他感到不舒服。
他还问麦当劳是否能在卫赛节当天播放佛教诵经录音。据了解,这家快餐店位于大巴窑。
根据回教教义,回教徒每天都必须祈祷五次,回教堂会在特定时间播放祈祷召唤,提醒回教徒祈祷时间到了。回教徒可以从马来语电台收听到祈祷召唤。
在斋戒月里,回教徒在日落后,也就是本地时间约晚上7时15分听到第四次祈祷召唤,就可以结束一天的斋戒。
Alex Chang的网上言论立刻迎来此起彼伏的批评声浪。
网民Rave Chang留言:“我相信我们的华人丧礼和农历七月烧冥纸的习俗,也对其他人造成不便。我觉得播放祈祷召唤挺好,因为结束斋戒关系到用餐。”
另外一个网民Shahreel Mohamed则表示理解,呼吁其他网民保持克制,切勿情绪化看待这起事件。
记者尝试通过面簿联络Alex Chang,但对方没有回应。
麦当劳公关部总监明宝莲在回答本报询问时表明,公司并没有要求旗下快餐店播放回教祈祷召唤,所有快餐店应该按照总部的指示,转播特定的英语电台。
她说,少数快餐店可能播放规定以外的其他电台节目,公司已提醒所有快餐店只能转播公司指定的电台。
麦当劳昨天下午2时在面簿网页上声明,公司尊重所有种族和宗教,并呼吁网民互相尊重。麦当劳已删除网页上关于这起事件的一些留言。
不久后,Alex Chang在网页留言道歉。
“我的言论冒犯了很多人包括马来同胞,我绝对没有歧视其他种族的意思。我为自己的无知而道歉。”
Alex Chang公开致歉后数小时,面簿上出现了“原谅Alex Chang,加深对回教了解”及“我想邀请Alex Chang到回教堂和我家过开斋节”的网页。
两个网页都以种族与宗教和谐为出发点,介绍回教基本教义,也解释祈祷召唤的作用,鼓励人们多沟通交流。
Friday, August 19, 2011
万事达卡调查:亚太区过去一年 新加坡人出国旅游率最高
(2011-08-19)
调查显示,多达85%的受访新加坡人在过去一年里出国旅行至少一次,受访的605名新加坡人中,23%过去12个月里出国旅行三次以上。
国人热爱旅游,在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中再度获得证实。
万事达卡展开的调查显示,多达85%的受访新加坡人在过去一年里出国旅行至少一次。
这个比率是调查涵盖的14个亚太市场中最高的一个。
受访的605名新加坡人中,23%在过去12个月里出国旅行三次以上。
香港排名第二
仅次于新加坡的是香港。多达84%的受访香港人在过去一年里出国旅行至少一次,三次以上的则比新加坡高,为27%。
至于商务旅行,我国则排在第二位。43%的受访国人在过去一年里出国公干至少一次,较香港的48%来得低。三次以上的则有12%,同样较香港的18%低。
万事达卡(新加坡)发言人说:“不论是商务或休闲旅游,调查结果都清楚显示新加坡是亚太区域最活跃的国家之一。由于新加坡人越来越富裕,机票价格也具有竞争力,因此很多新加坡人出国展开休闲之旅不足为奇。商务旅行也在经济蓬勃的带动下上升。”
万事达卡是在今年3月到4月份,通过网络和电话等方式,对14个亚太地区的1万7620个消费者展开调查。
调查也显示,家庭收入和国际旅行挂钩。旅行次数高的国家,家庭月入介于3000美元到5000美元。相反的,旅行次数低的国家,平均家庭月入少过1500美元。
展望未来的一年,大部分的受访者打算出国旅行的次数,和近一年来相同或是更多。
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兴趣最浓厚,分别有40%和32%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接下来一年里出国更多次。新加坡则为29%。
至于商务旅行的展望,27%的韩国受访者表示会在未来一年出国公干更多次,新加坡和香港则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分别为23%和19%。
调查结果也显示,韩国、台湾和泰国受访者偏向境内旅行,其中最活跃的是台湾。44%的台湾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里境内旅游三次以上。
调查显示,多达85%的受访新加坡人在过去一年里出国旅行至少一次,受访的605名新加坡人中,23%过去12个月里出国旅行三次以上。
国人热爱旅游,在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中再度获得证实。
万事达卡展开的调查显示,多达85%的受访新加坡人在过去一年里出国旅行至少一次。
这个比率是调查涵盖的14个亚太市场中最高的一个。
受访的605名新加坡人中,23%在过去12个月里出国旅行三次以上。
香港排名第二
仅次于新加坡的是香港。多达84%的受访香港人在过去一年里出国旅行至少一次,三次以上的则比新加坡高,为27%。
至于商务旅行,我国则排在第二位。43%的受访国人在过去一年里出国公干至少一次,较香港的48%来得低。三次以上的则有12%,同样较香港的18%低。
万事达卡(新加坡)发言人说:“不论是商务或休闲旅游,调查结果都清楚显示新加坡是亚太区域最活跃的国家之一。由于新加坡人越来越富裕,机票价格也具有竞争力,因此很多新加坡人出国展开休闲之旅不足为奇。商务旅行也在经济蓬勃的带动下上升。”
万事达卡是在今年3月到4月份,通过网络和电话等方式,对14个亚太地区的1万7620个消费者展开调查。
调查也显示,家庭收入和国际旅行挂钩。旅行次数高的国家,家庭月入介于3000美元到5000美元。相反的,旅行次数低的国家,平均家庭月入少过1500美元。
展望未来的一年,大部分的受访者打算出国旅行的次数,和近一年来相同或是更多。
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兴趣最浓厚,分别有40%和32%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接下来一年里出国更多次。新加坡则为29%。
至于商务旅行的展望,27%的韩国受访者表示会在未来一年出国公干更多次,新加坡和香港则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分别为23%和19%。
调查结果也显示,韩国、台湾和泰国受访者偏向境内旅行,其中最活跃的是台湾。44%的台湾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里境内旅游三次以上。
Thursday, August 18, 2011
中学生当义工 获全国青年成就奖
(2011-08-18)
● 蔡欣颖
在去年的年终学校假期,李伟诚(16岁)几乎天天清晨5点起床,从后港住家花上一个多小时到位于芽笼23巷的非盈利慈善组织“愿之心”当义工。他和其他义工一起帮忙切水果、包装与分配食物,让前来求助的贫困者能够填抱肚子。
这些义工服务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让康柏中学中四生李伟诚从中领悟到,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考取好成绩,而是要不断参与新事物来增广见闻,并且尽自己能力对社区作出贡献。
李伟诚获颁今年的全国青年成就奖银牌奖,颁奖礼前天下午于新加坡理工学院礼堂举行。今年有超过5000名年龄16岁至25岁的青年获颁铜或银奖。
来自普通学术源流的李伟诚受访时说,在整个社区服务经验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到访一所老人院时发生的小故事。那里的护士看到年纪轻轻的他来当义工,感到非常惊讶与开心,还亲自向他道谢,让他非常感动。
此外,也因为看到那些被家人抛弃的年长者,李伟诚表示自己变得更有同理心,并且时刻提醒自己要懂得惜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陪同他一起前来的领奖的老师林珮祎说:“参与这些活动后,伟诚变得非常成熟,并且不断地要求自我进步,让人看到他自信、自律以及独立的一面。”
贸工部政务部长兼东北区市长张思乐主持这场颁奖礼,并在活动上颁奖给“哥伦坡计划60周年摄影比赛”的得奖者。
*choyxy@sph.com.sg
Tuesday, July 26, 2011
以挪威恐怖袭击为借镜 张志贤:国人应提高警惕引以为戒
(2011-07-25)● 沈越
挪威日前发生血腥攻击惨案,国人应提高警惕,并引以为戒。
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张志贤以挪威恐怖袭击为借镜,强调保持警惕的重要性,呼吁国人防范极端分子采取任何方式来达到目的。
他认为这类极端攻击事件,几乎都照着同一模式进行,所以新加坡人不仅必须提防极端分子的运作模式,也要站出来抵制极端主义,否则当两者二合为一,就会发生像挪威或其他地方的恐袭悲剧。
张志贤昨天在东北区的“全民一心齐步行”的活动上说:“身为新加坡人,我们不仅应该对极端分子的运作模式提高警惕,最基本的还要对极端主义保持警觉。”
黄永宏:国家安全是重要课题
此外,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昨早接受访问时也说,国家安全一直是我国重要课题。
他说:“我去过挪威很多次,很难想象在这个社会组织紧密、拥有单一文化的和平国家,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也提醒我们,这样的事同样可能发生在新加坡。”
黄永宏也说,随着信息流量日益增加,有些人可能因此变得更极端,倾向宗教或右翼的激进活动。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国人必须接受挑战,不要对现有的经济成果或稳定社会感到自满。
杨莉明:惨案也凸显社会问题
财政部兼交通部政务部长杨莉明也表示,国人不应该把社会稳定当成理所当然。
她说:“挪威的血腥攻击惨案凸显的,不单单只是国家安全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合适的管道让人民表达意见,是否拥有解决冲突的机制。”
杨莉明举例说,像族群与宗教互信圈(Inter-racial and Religious Confidence Circle,简称IRCC)这样的机构,在和平时期看起来似乎是多余的,但在危急时刻却是缺其不可,因此新加坡需要继续建立社会资本,才能让社会的危机处理得更好。
*sheny@sph.com.sg
挪威日前发生血腥攻击惨案,国人应提高警惕,并引以为戒。
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张志贤以挪威恐怖袭击为借镜,强调保持警惕的重要性,呼吁国人防范极端分子采取任何方式来达到目的。
他认为这类极端攻击事件,几乎都照着同一模式进行,所以新加坡人不仅必须提防极端分子的运作模式,也要站出来抵制极端主义,否则当两者二合为一,就会发生像挪威或其他地方的恐袭悲剧。
张志贤昨天在东北区的“全民一心齐步行”的活动上说:“身为新加坡人,我们不仅应该对极端分子的运作模式提高警惕,最基本的还要对极端主义保持警觉。”
黄永宏:国家安全是重要课题
此外,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昨早接受访问时也说,国家安全一直是我国重要课题。
他说:“我去过挪威很多次,很难想象在这个社会组织紧密、拥有单一文化的和平国家,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也提醒我们,这样的事同样可能发生在新加坡。”
黄永宏也说,随着信息流量日益增加,有些人可能因此变得更极端,倾向宗教或右翼的激进活动。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国人必须接受挑战,不要对现有的经济成果或稳定社会感到自满。
杨莉明:惨案也凸显社会问题
财政部兼交通部政务部长杨莉明也表示,国人不应该把社会稳定当成理所当然。
她说:“挪威的血腥攻击惨案凸显的,不单单只是国家安全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合适的管道让人民表达意见,是否拥有解决冲突的机制。”
杨莉明举例说,像族群与宗教互信圈(Inter-racial and Religious Confidence Circle,简称IRCC)这样的机构,在和平时期看起来似乎是多余的,但在危急时刻却是缺其不可,因此新加坡需要继续建立社会资本,才能让社会的危机处理得更好。
*sheny@sph.com.sg
出国研习环境保护 回国实践保护环境 ——青年环保奖得主经验谈
(2011-07-25)● 黎远漪
四名年轻人去年远赴波多黎各森林,学习雨林管理、测量树木周长、研究蜥蜴、体验丛林生活,所带回的宝贵知识与经验不仅一生伴随,也不断促使他们学以致用,为本地自然环境付出绵力的同时,也鼓励更多年轻人关注大自然,爱护周遭环境。
这四名年轻人都是去年与前年全国青年成就奖理事会和汇丰银行联办的青年环保奖得主,并获得主办方的资助,去年8月中旬赴加勒比海地区的波多黎各森林,参与“地球观察游学研究计划”。
目前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系的陈凯恩(24岁)就是其中一人。
从60提名者中选出
他日前于环境及水源总部举行的“青年环保奖颁奖典礼与地球观察游学研究计划欢送会2011”后受访时说:“那次游学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不收一分一毫、对保育森林充满热忱的研究员,以及见识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循环排泄物来种植屋外蔬果的技术。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而今年,从60名提名者脱颖而出的四名青年环保奖得主:谢征达(18岁,工艺教育西区学院学生)、蔡昂宏(21岁,南洋理工大学学生)、吴彩诗(20岁,即将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以及吴术慧(17岁,立化中学学生),前三人将于本月25日启程,前往中国浙江开化县西北部的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术慧因年龄尚轻则会在明年参与“地球观察游学研究计划”。
他们将在12天的学习之旅中,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学习,了解气候变化对森林造成的影响,以及接受地球观察研究所(Earthwatch)的培训,学习应对气候变化。
三人受访时都表示相信这会是全新的体验,除了增广见闻,也能“更切身了解气候变化如何改变森林,以及身处岛国的我们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
本地年轻人越来越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全国青年成就奖理事会主席陈伟兴博士受访时表示感到鼓舞,也表达了对即将前往中国游学年轻人的期望。
他说:“因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正在进行一项气候变化的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年轻人前往学习。
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的一些数据收集技术也是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所使用的,因此相信这些年轻人回国后,也能带回这些经验用于本地。”
汇丰银行集团总经理兼新加坡行政总裁洪纪元(Alex Hungate)则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海外游学项目加深年轻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扩大视野,也为他们在未来领导新加坡面对这些问题时做好准备。”
已有22青年获奖
青年环保奖于1998年推出,旨在表扬投入环保活动,表现出色、积极推动多项校园环保计划,以及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的14至25岁年轻人,并从2004年起,推出“地球观察游学研究计划”作为给予获奖者的奖励。
至今已有22名青年环保奖得主获益,先后前往澳大利亚、中国、越南、冰岛及波多黎各等地参与环保研究游学计划。
另一方面,洪纪元也代表汇丰银行在仪式上将10万元支票捐赠给汇丰银行/全国青年成就奖卓越青年基金(HSBC/NYAA Youth Excellence Fund),以支持优秀青年在领导、环境保护与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yuanyi@sph.com.sg
四名年轻人去年远赴波多黎各森林,学习雨林管理、测量树木周长、研究蜥蜴、体验丛林生活,所带回的宝贵知识与经验不仅一生伴随,也不断促使他们学以致用,为本地自然环境付出绵力的同时,也鼓励更多年轻人关注大自然,爱护周遭环境。
这四名年轻人都是去年与前年全国青年成就奖理事会和汇丰银行联办的青年环保奖得主,并获得主办方的资助,去年8月中旬赴加勒比海地区的波多黎各森林,参与“地球观察游学研究计划”。
目前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系的陈凯恩(24岁)就是其中一人。
从60提名者中选出
他日前于环境及水源总部举行的“青年环保奖颁奖典礼与地球观察游学研究计划欢送会2011”后受访时说:“那次游学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不收一分一毫、对保育森林充满热忱的研究员,以及见识到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循环排泄物来种植屋外蔬果的技术。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而今年,从60名提名者脱颖而出的四名青年环保奖得主:谢征达(18岁,工艺教育西区学院学生)、蔡昂宏(21岁,南洋理工大学学生)、吴彩诗(20岁,即将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以及吴术慧(17岁,立化中学学生),前三人将于本月25日启程,前往中国浙江开化县西北部的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术慧因年龄尚轻则会在明年参与“地球观察游学研究计划”。
他们将在12天的学习之旅中,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学习,了解气候变化对森林造成的影响,以及接受地球观察研究所(Earthwatch)的培训,学习应对气候变化。
三人受访时都表示相信这会是全新的体验,除了增广见闻,也能“更切身了解气候变化如何改变森林,以及身处岛国的我们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
本地年轻人越来越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全国青年成就奖理事会主席陈伟兴博士受访时表示感到鼓舞,也表达了对即将前往中国游学年轻人的期望。
他说:“因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正在进行一项气候变化的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年轻人前往学习。
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的一些数据收集技术也是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所使用的,因此相信这些年轻人回国后,也能带回这些经验用于本地。”
汇丰银行集团总经理兼新加坡行政总裁洪纪元(Alex Hungate)则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海外游学项目加深年轻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扩大视野,也为他们在未来领导新加坡面对这些问题时做好准备。”
已有22青年获奖
青年环保奖于1998年推出,旨在表扬投入环保活动,表现出色、积极推动多项校园环保计划,以及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的14至25岁年轻人,并从2004年起,推出“地球观察游学研究计划”作为给予获奖者的奖励。
至今已有22名青年环保奖得主获益,先后前往澳大利亚、中国、越南、冰岛及波多黎各等地参与环保研究游学计划。
另一方面,洪纪元也代表汇丰银行在仪式上将10万元支票捐赠给汇丰银行/全国青年成就奖卓越青年基金(HSBC/NYAA Youth Excellence Fund),以支持优秀青年在领导、环境保护与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yuanyi@sph.com.sg
Saturday, July 23, 2011
海外南亚人大会——与李光耀对话 李光耀: 国人须学着接受外来人才竞争
(2011-07-23)● 杨永欣 报道
许多国人或许觉得自己是在不公平的平台上与外来人才竞争就业机会,但这样的不适感(discomfort)是国人必须学着接受的。因为新加坡所面对的现实是没有外来人才加入,国人或许连就业机会都没有。
前内阁资政李光耀昨天在首届海外南亚人大会(South Asian Diaspora Convention)的对话会上回答与会者的问题时,重申外来人才对新加坡的重要,并强调新加坡今后还会继续欢迎外来人才。
出席在圣淘沙名胜世界举行的海外南亚人大会的约500人除了来自南亚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的学者和企业家,也不乏在新加坡定居,并在这里发展事业的海外南亚人。
对于与会者提出的新加坡对外来人才的态度和政策,尤其是在今年大选时很多反对党候选人都以政府的外来人才政策作为攻击执政党的问题,李光耀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新加坡的外来人才政策不受大选影响,而它也不能算是大选“课题”,因为新加坡人一直都因外来人才的竞争而感受到压力。
“我坚信外来人才的好处,社会里有更多人才,才会增长得更快。”
李光耀也指出,若新加坡只依赖仅有的300万人口来“生产”人才,那么影响将是有限的。也因为这样,新加坡一直都积极向全世界招揽人才,这包括南亚、东北亚、中国以及更远的国家。
至于外来人才成了执政党的政治难题,李光耀表示这是政府必须面对的。
“我们还有什么选择?没有外来人才,增长就会缓慢;吸引外来人才,就能取得更快速的增长,尽管这样做会使一些顶端的工作落入外来人才手中?若没有增长,人们就可能连工作都没有。”
李光耀在对话中也谈及本区域的民主趋势。
有与会者问他,如果在茉莉花革命影响中国;缅甸政府领导人卸下军服;以及支持达信的政党赢得泰国大选等发展影响下,若东南亚国家都受“感染”,并大开门户接受民主,情况会不会像南亚的民主那么混乱?
对此,他表示不支持一个国家的民主“感染”另一国家的趋势,因为这样的“感染”未必会带来更好的东南亚。他认为东南亚各国都是不同的,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经济问题和挑战,而这些问题和挑战也不是民主所能解决的。
“民主或许是好的,但我认为(东南亚国家)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治理、铲除贪污及发展经济。这些才是真正有效的。”
来自孟加拉的一名与会者问他,新加坡的英语政策是否也适用于印度和孟加拉等南亚国家?因为非常明显的是新加坡这些年来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英语政策功不可没。
对于新加坡在英语政策上所取得的成功,李光耀指出我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新加坡是个历史较短的小国,而且新加坡很有耐心地利用了50年的时间来推行这项政策。
此外,新加坡并没有强迫国人或通过立法来要国人接受英语为第一语文,而是利用了市场。
他解释说,新加坡一开始就有把母语当成第二语文的英校和把英语当成第二语文的母语学校,但父母最终发现若把孩子送入英校,他们毕业后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市场影响了父母倾向把孩子送进英校,也渐渐淘汰了母语学校。
不过,他认为孟加拉要仿效新加坡却几乎不可能。因为在孟加拉,超过90%的国民讲的是孟加拉语(Bengali),突然要这么多人改学并接受英语非常困难,同时也会让他们丧失认同感。换句话说,孟加拉被其历史“困”住了,要突围非常困难。
*davidyeo
@sph.com.sg
(2011-07-23)要有效管理印度,是不可能的任务
李光耀认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印度。因为印度有320种语言,即使是印度总理,也只能用他的语言与他的族群沟通,这样的结构性问题是几乎无法克服的。他坦言新加坡的模式要在印度取得成功几乎不可能。
要有效管理印度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再多的“李光耀”也无法改变印度政坛和社会的混乱局面。
参加南亚印度人大会的与会者中不乏前内阁资政李光耀的崇拜者,而他们当中很多都想向李光耀讨教改变印度政坛和社会混乱局面之道,还问他若身在印度,会采取什么政策去解决印度目前所面对的问题。
李光耀认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印度。因为印度有320种语言,即使是印度总理,也只能用他的语言与他的族群沟通,这样的结构性问题是几乎无法克服的。印度是个由很多族群组成的国家,是过去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历史遗物,这些族群之间没有什么历史渊源,要团结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若拿印度和中国比较,中国就容易管理多了,至少中国领导人说话时,超过90%的中国人会明白。”
他坦言新加坡的模式要在印度取得成功几乎不可能。以语言为例,新加坡是个历史较短的小国,采取英语政策没有太大的难度,政府也能够顺利在全国推行,而英语政策也是个公平的平台,哪个种族都没有优势。但在庞大的印度,要全面推行英语政策就几乎不可能,结果印度领导人在新德里说的话,在班加罗尔(Bangalore)的人未必理解或服从。
李光耀认为印度的发展必须根据它自身的速度和文化节奏来进行,而它目前就像是辆大坦克,要扭转非常缓慢。
“我本身也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印度。我去了印度后才发现原来有很多个印度,而这样的情况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变。”
他说,印度唯一能真正容纳各个族群和语言的地方是孟买,若整个印度都能像孟买那样,那就是一个崭新的印度了。
他也认为要作为一个有效的印度领导人,就必须争取越多印度人的认同越好。虽然在印度,领导人要得到超过40%的印度人认同都相当困难,毕竟北方人会支持北方的领导人,南方人会支持南方的领导人,这也是个难以克服的结构性问题。
有与会者在对话中提到甘地(Gandhi),说他就是个能够团结印度人的领导人。对于甘地,李光耀认为他确实伟大,有为国牺牲的精神,但他领导的是印度争取独立的非暴力革命,没真正管理过现代的印度。他在争取独立的抗争中取得了成功,但在改变现代印度方面,他却是不存在的。
中印不会抗衡
中印课题也是出席大会者非常关注的。对于中国和印度,李光耀认为尽管中印在历史上有很多边界纠纷,造成彼此之间互不信任,但在未来,两国料不会把对方视为主要抗衡的对手。
他指出,中国会把美国视为主要抗衡的对手,因为美国无论是在贸易、科技或投资上,都是中国最大的伙伴,中国自然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美国身上。至于印度,中国只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李光耀也认为中国面对太平洋,印度面对印度洋,两国理应井水不犯河水,不过中国近年通过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国在印度洋取得了海港的使用权,有在那里建立海军势力之嫌,因此印度更加关注中国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印度成为世界强国的潜力,他认为由于印度庞大,它可以不顾周边小国对它的不满,照样成为世界大国。
不过,要成为世界强国,它必须先兼备软实力和硬实力,不但要有经济和军事力量,也要有影响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先得与周边小国修复关系,不该让小国对它有敌意或感觉被压迫。
许多国人或许觉得自己是在不公平的平台上与外来人才竞争就业机会,但这样的不适感(discomfort)是国人必须学着接受的。因为新加坡所面对的现实是没有外来人才加入,国人或许连就业机会都没有。
前内阁资政李光耀昨天在首届海外南亚人大会(South Asian Diaspora Convention)的对话会上回答与会者的问题时,重申外来人才对新加坡的重要,并强调新加坡今后还会继续欢迎外来人才。
出席在圣淘沙名胜世界举行的海外南亚人大会的约500人除了来自南亚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的学者和企业家,也不乏在新加坡定居,并在这里发展事业的海外南亚人。
对于与会者提出的新加坡对外来人才的态度和政策,尤其是在今年大选时很多反对党候选人都以政府的外来人才政策作为攻击执政党的问题,李光耀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新加坡的外来人才政策不受大选影响,而它也不能算是大选“课题”,因为新加坡人一直都因外来人才的竞争而感受到压力。
“我坚信外来人才的好处,社会里有更多人才,才会增长得更快。”
李光耀也指出,若新加坡只依赖仅有的300万人口来“生产”人才,那么影响将是有限的。也因为这样,新加坡一直都积极向全世界招揽人才,这包括南亚、东北亚、中国以及更远的国家。
至于外来人才成了执政党的政治难题,李光耀表示这是政府必须面对的。
“我们还有什么选择?没有外来人才,增长就会缓慢;吸引外来人才,就能取得更快速的增长,尽管这样做会使一些顶端的工作落入外来人才手中?若没有增长,人们就可能连工作都没有。”
李光耀在对话中也谈及本区域的民主趋势。
有与会者问他,如果在茉莉花革命影响中国;缅甸政府领导人卸下军服;以及支持达信的政党赢得泰国大选等发展影响下,若东南亚国家都受“感染”,并大开门户接受民主,情况会不会像南亚的民主那么混乱?
对此,他表示不支持一个国家的民主“感染”另一国家的趋势,因为这样的“感染”未必会带来更好的东南亚。他认为东南亚各国都是不同的,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经济问题和挑战,而这些问题和挑战也不是民主所能解决的。
“民主或许是好的,但我认为(东南亚国家)更需要的是良好的治理、铲除贪污及发展经济。这些才是真正有效的。”
来自孟加拉的一名与会者问他,新加坡的英语政策是否也适用于印度和孟加拉等南亚国家?因为非常明显的是新加坡这些年来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英语政策功不可没。
对于新加坡在英语政策上所取得的成功,李光耀指出我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新加坡是个历史较短的小国,而且新加坡很有耐心地利用了50年的时间来推行这项政策。
此外,新加坡并没有强迫国人或通过立法来要国人接受英语为第一语文,而是利用了市场。
他解释说,新加坡一开始就有把母语当成第二语文的英校和把英语当成第二语文的母语学校,但父母最终发现若把孩子送入英校,他们毕业后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市场影响了父母倾向把孩子送进英校,也渐渐淘汰了母语学校。
不过,他认为孟加拉要仿效新加坡却几乎不可能。因为在孟加拉,超过90%的国民讲的是孟加拉语(Bengali),突然要这么多人改学并接受英语非常困难,同时也会让他们丧失认同感。换句话说,孟加拉被其历史“困”住了,要突围非常困难。
*davidyeo
@sph.com.sg
(2011-07-23)要有效管理印度,是不可能的任务
李光耀认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印度。因为印度有320种语言,即使是印度总理,也只能用他的语言与他的族群沟通,这样的结构性问题是几乎无法克服的。他坦言新加坡的模式要在印度取得成功几乎不可能。
要有效管理印度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再多的“李光耀”也无法改变印度政坛和社会的混乱局面。
参加南亚印度人大会的与会者中不乏前内阁资政李光耀的崇拜者,而他们当中很多都想向李光耀讨教改变印度政坛和社会混乱局面之道,还问他若身在印度,会采取什么政策去解决印度目前所面对的问题。
李光耀认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变印度。因为印度有320种语言,即使是印度总理,也只能用他的语言与他的族群沟通,这样的结构性问题是几乎无法克服的。印度是个由很多族群组成的国家,是过去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历史遗物,这些族群之间没有什么历史渊源,要团结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若拿印度和中国比较,中国就容易管理多了,至少中国领导人说话时,超过90%的中国人会明白。”
他坦言新加坡的模式要在印度取得成功几乎不可能。以语言为例,新加坡是个历史较短的小国,采取英语政策没有太大的难度,政府也能够顺利在全国推行,而英语政策也是个公平的平台,哪个种族都没有优势。但在庞大的印度,要全面推行英语政策就几乎不可能,结果印度领导人在新德里说的话,在班加罗尔(Bangalore)的人未必理解或服从。
李光耀认为印度的发展必须根据它自身的速度和文化节奏来进行,而它目前就像是辆大坦克,要扭转非常缓慢。
“我本身也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印度。我去了印度后才发现原来有很多个印度,而这样的情况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变。”
他说,印度唯一能真正容纳各个族群和语言的地方是孟买,若整个印度都能像孟买那样,那就是一个崭新的印度了。
他也认为要作为一个有效的印度领导人,就必须争取越多印度人的认同越好。虽然在印度,领导人要得到超过40%的印度人认同都相当困难,毕竟北方人会支持北方的领导人,南方人会支持南方的领导人,这也是个难以克服的结构性问题。
有与会者在对话中提到甘地(Gandhi),说他就是个能够团结印度人的领导人。对于甘地,李光耀认为他确实伟大,有为国牺牲的精神,但他领导的是印度争取独立的非暴力革命,没真正管理过现代的印度。他在争取独立的抗争中取得了成功,但在改变现代印度方面,他却是不存在的。
中印不会抗衡
中印课题也是出席大会者非常关注的。对于中国和印度,李光耀认为尽管中印在历史上有很多边界纠纷,造成彼此之间互不信任,但在未来,两国料不会把对方视为主要抗衡的对手。
他指出,中国会把美国视为主要抗衡的对手,因为美国无论是在贸易、科技或投资上,都是中国最大的伙伴,中国自然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美国身上。至于印度,中国只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李光耀也认为中国面对太平洋,印度面对印度洋,两国理应井水不犯河水,不过中国近年通过缅甸和巴基斯坦等国在印度洋取得了海港的使用权,有在那里建立海军势力之嫌,因此印度更加关注中国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印度成为世界强国的潜力,他认为由于印度庞大,它可以不顾周边小国对它的不满,照样成为世界大国。
不过,要成为世界强国,它必须先兼备软实力和硬实力,不但要有经济和军事力量,也要有影响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先得与周边小国修复关系,不该让小国对它有敌意或感觉被压迫。
国人要求政治更多元化 总理:我国需要强有力政治领导人
(2011-07-23)● 郭丽娟 报道
人民行动党已经意识到新加坡社会出现了长期变化,现在国人都要求政治更加多元化,希望见到更多的政治竞争和更多的反对党议员进入国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更需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来赢取国人的信任及支持,进而保护新加坡的利益。
李显龙总理昨晚以行动党秘书长身份设宴答谢在今年大选时退任的行动党议员时说,刚于5月举行的全国大选是个分水岭,同时也反映新加坡社会的跨时代变化。
他指出,不同年代的人成长背景不同,他们的期望与理想也不尽相同,而政策研究院在大选后进行的全国调查结果,也显示更多国人希望我国政治更加多元化。
“国人对政策提出更多疑问,对政府的表现也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依然希望行动党继续执政,但却不那么愿意接受行动党所作的决定是必要且是好的。”
在李总理看来,随着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跃升为第一世界国家,国人的诉求有所改变,也是个自然的发展过程,而且会继续下去。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议员团队必须能反映人口结构的变化,议员也必须能代表国人已改变的需求和志向,同时获得人们的认同。
李总理强调当社会如此多元化时,拥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尤其是个关键。
“我们必须以包容,而且是协商式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同时不削弱政府的角色。”
他指出,新加坡必须拥有能干和忠诚的政治领导人,他们得做好准备,为自己的理念和新加坡的利益奋勇抗战,并且让自己成为选民信赖的对象。
“他们必须能说服新加坡人支持行动党和党的政策,并动员全体国人一起为新加坡创造更为美好的前途。”
本次大选共有23名行动党议员和基层组织顾问退任。除了19名退任的议员和后港区基层组织顾问刘锡明,还有在大选中落败的阿裕尼集选区前议员杨荣文、陈惠华、再诺和潘惜玉。
昨晚在国会大厦举行的答谢晚宴是由行动党妇女团主席傅海燕率领的一组新当选议员负责筹备。
除了答谢退任议员对行动党和新加坡的贡献,李总理昨晚讲话时也提醒新当选议员应延续前任议员的努力,加强同国人与基层组织之间的凝聚力,把关怀居民视为最大的推动力。与此同时,议员也须同掌管各部门的部长更紧密配合,向选民解释政府所推行的政策的用意。
“我们也必须更新与选民接触的方式,包括多咨询他们的意见和加强互动,同时一起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确立共同的拥有感。”
李总理还呼吁退任议员继续保持与行动党的联系,协助它继续打造新加坡的前途。
“希望你们能继续督导新议员,帮助行动党集合支持者的力量,并争取那些在这次大选时没支持我们的选民,让我们在下一次大选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在欢送退任议员之际,李总理透露行动党已在为下届大选作准备,物色新候选人工作也已展开。
他强调行动党的领导层更新刻不容缓,他已经重组内阁及引进有潜力的新人担任政治职务,而新团队也必须在接下来几年证明本身的实力,以组成下一代的领导班子。
他说,行动党从刚过去的大选和之前的大选经验中了解到应该尽早调派有潜力的候选人到基层活动,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同居民交流,了解议员的职责,也认清自己的优缺点。
“行动党将继续物色不同背景的候选人,尤其是引进那些能打破一般思维框架,善于在基层活动,并同居民建立联系的人选。”
*queklksph.com.sg
人民行动党已经意识到新加坡社会出现了长期变化,现在国人都要求政治更加多元化,希望见到更多的政治竞争和更多的反对党议员进入国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更需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来赢取国人的信任及支持,进而保护新加坡的利益。
李显龙总理昨晚以行动党秘书长身份设宴答谢在今年大选时退任的行动党议员时说,刚于5月举行的全国大选是个分水岭,同时也反映新加坡社会的跨时代变化。
他指出,不同年代的人成长背景不同,他们的期望与理想也不尽相同,而政策研究院在大选后进行的全国调查结果,也显示更多国人希望我国政治更加多元化。
“国人对政策提出更多疑问,对政府的表现也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依然希望行动党继续执政,但却不那么愿意接受行动党所作的决定是必要且是好的。”
在李总理看来,随着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跃升为第一世界国家,国人的诉求有所改变,也是个自然的发展过程,而且会继续下去。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议员团队必须能反映人口结构的变化,议员也必须能代表国人已改变的需求和志向,同时获得人们的认同。
李总理强调当社会如此多元化时,拥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尤其是个关键。
“我们必须以包容,而且是协商式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同时不削弱政府的角色。”
他指出,新加坡必须拥有能干和忠诚的政治领导人,他们得做好准备,为自己的理念和新加坡的利益奋勇抗战,并且让自己成为选民信赖的对象。
“他们必须能说服新加坡人支持行动党和党的政策,并动员全体国人一起为新加坡创造更为美好的前途。”
本次大选共有23名行动党议员和基层组织顾问退任。除了19名退任的议员和后港区基层组织顾问刘锡明,还有在大选中落败的阿裕尼集选区前议员杨荣文、陈惠华、再诺和潘惜玉。
昨晚在国会大厦举行的答谢晚宴是由行动党妇女团主席傅海燕率领的一组新当选议员负责筹备。
除了答谢退任议员对行动党和新加坡的贡献,李总理昨晚讲话时也提醒新当选议员应延续前任议员的努力,加强同国人与基层组织之间的凝聚力,把关怀居民视为最大的推动力。与此同时,议员也须同掌管各部门的部长更紧密配合,向选民解释政府所推行的政策的用意。
“我们也必须更新与选民接触的方式,包括多咨询他们的意见和加强互动,同时一起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以确立共同的拥有感。”
李总理还呼吁退任议员继续保持与行动党的联系,协助它继续打造新加坡的前途。
“希望你们能继续督导新议员,帮助行动党集合支持者的力量,并争取那些在这次大选时没支持我们的选民,让我们在下一次大选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在欢送退任议员之际,李总理透露行动党已在为下届大选作准备,物色新候选人工作也已展开。
他强调行动党的领导层更新刻不容缓,他已经重组内阁及引进有潜力的新人担任政治职务,而新团队也必须在接下来几年证明本身的实力,以组成下一代的领导班子。
他说,行动党从刚过去的大选和之前的大选经验中了解到应该尽早调派有潜力的候选人到基层活动,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同居民交流,了解议员的职责,也认清自己的优缺点。
“行动党将继续物色不同背景的候选人,尤其是引进那些能打破一般思维框架,善于在基层活动,并同居民建立联系的人选。”
*queklksph.com.sg
Tuesday, July 19, 2011
共建以体育为乐社会 社青体部要同各界 打造2030年愿景
(2011-07-19)● 郭嘉惠 报道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与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将与公共部门、私人企业、民间团体、体育总会和公众联手打造2030年愿景,旨在让每个人都享受参与体育的乐趣,不再只局限于争夺奖牌,而是共同建设一个以体育为乐的社会。
社青体部代部长陈振声少将昨天在体理会主席萧永良和总裁林德仁的陪同下,与媒体分享这个愿景的核心价值。
收集各界意见和看法
陈振声说:“这个愿景是在过往两个委员会(新加坡体育促进委员会和体育文化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具体内容稍有不同,不再是委员会提出大方向,由附属委员会跟进,而是要收集普罗大众的意见和看法,让所有跟体育有关或无关的各界人士,都参与制订本地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表示,这个愿景将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所有人对这个目标都有说话权,因而成为这个愿景的拥有者。社青体部将在收集了各方的意见后,在明年初为各个不同的阶段设定短期目标。
陈振声说:“体育不再局限于争夺奖牌或是追求卓越体育,而是全民体育,人人为体育(Sports For All, Sports By All)的概念。体育可作为发展个人性格,让本地年轻人掌握生活技能,以更好地应付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体育可帮助工作人士调节繁忙的生活节奏,帮助银发族积极参与运动,保持身心健康。体育还可加强社区凝聚力,让不同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公众团结一致,从而达到团结国民和建立国家荣誉的目标。”
由陈振声领导的2030年愿景指导委员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积极收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反馈,然后进行商讨,在明年初公布首批建议。公众可从今天中午起,上网www.Vision2030.sg分享意见和反馈。除了陈振声之外,该委员会成员还包括曾任体育文化委员会主席的贸工部政务部长张思乐、星和业务总监陈东海和帆船总会总裁陈文皓等。
体理会总裁林德仁说,除了通过社交媒体收集公众意见外,他们也将与各界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及组建工作小组网罗更多意见和看法。
询及这个愿景所需的经费,陈振声说,体育文化是需要时间打造的,就如每逢周末,一般人会选择送小孩上补习班,或是与他们一起进行体育活动。这是个人的选择,但却无需经费。其实,大家应该提出的问题是,人们是因为有时间才参与运动,还是设法找时间参与运动。若答案是后者,显然本地体育文化已形成,但现阶段体育还不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体理会主席萧永良希望看到人们享受参与体育的乐趣。他说,大家过去都忽略了体育消费者这个群体。唯有让他们享受参与体育的乐趣,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商家投入资金推动体育发展。商家愿意出资,将不只是为了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从商业盈利角度出发。
对于本地年轻健儿过早结束运动员生涯的问题,陈振声说,如何让年轻人可选择以体育为事业,是本地体育生态系统的重要问题,但却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以击剑女将黄怡琳来说,她获得奖学金继续深造,而后加入体理会,是运动员成功转型的例子,但需要有更多人向黄怡琳看齐,本地才会涌现更多体育工作者。
陈振声对这个问题持审慎乐观态度。他说:“随着社会的逐渐成熟,人们的选择也呈多元化趋势。就像体校刚成立时,大家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如今却已有不少家长将子女送到体校。该校也培养出不少优秀的体育人才。”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与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将与公共部门、私人企业、民间团体、体育总会和公众联手打造2030年愿景,旨在让每个人都享受参与体育的乐趣,不再只局限于争夺奖牌,而是共同建设一个以体育为乐的社会。
社青体部代部长陈振声少将昨天在体理会主席萧永良和总裁林德仁的陪同下,与媒体分享这个愿景的核心价值。
收集各界意见和看法
陈振声说:“这个愿景是在过往两个委员会(新加坡体育促进委员会和体育文化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具体内容稍有不同,不再是委员会提出大方向,由附属委员会跟进,而是要收集普罗大众的意见和看法,让所有跟体育有关或无关的各界人士,都参与制订本地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表示,这个愿景将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所有人对这个目标都有说话权,因而成为这个愿景的拥有者。社青体部将在收集了各方的意见后,在明年初为各个不同的阶段设定短期目标。
陈振声说:“体育不再局限于争夺奖牌或是追求卓越体育,而是全民体育,人人为体育(Sports For All, Sports By All)的概念。体育可作为发展个人性格,让本地年轻人掌握生活技能,以更好地应付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体育可帮助工作人士调节繁忙的生活节奏,帮助银发族积极参与运动,保持身心健康。体育还可加强社区凝聚力,让不同种族、宗教和性别的公众团结一致,从而达到团结国民和建立国家荣誉的目标。”
由陈振声领导的2030年愿景指导委员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积极收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反馈,然后进行商讨,在明年初公布首批建议。公众可从今天中午起,上网www.Vision2030.sg分享意见和反馈。除了陈振声之外,该委员会成员还包括曾任体育文化委员会主席的贸工部政务部长张思乐、星和业务总监陈东海和帆船总会总裁陈文皓等。
体理会总裁林德仁说,除了通过社交媒体收集公众意见外,他们也将与各界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及组建工作小组网罗更多意见和看法。
询及这个愿景所需的经费,陈振声说,体育文化是需要时间打造的,就如每逢周末,一般人会选择送小孩上补习班,或是与他们一起进行体育活动。这是个人的选择,但却无需经费。其实,大家应该提出的问题是,人们是因为有时间才参与运动,还是设法找时间参与运动。若答案是后者,显然本地体育文化已形成,但现阶段体育还不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体理会主席萧永良希望看到人们享受参与体育的乐趣。他说,大家过去都忽略了体育消费者这个群体。唯有让他们享受参与体育的乐趣,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商家投入资金推动体育发展。商家愿意出资,将不只是为了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从商业盈利角度出发。
对于本地年轻健儿过早结束运动员生涯的问题,陈振声说,如何让年轻人可选择以体育为事业,是本地体育生态系统的重要问题,但却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以击剑女将黄怡琳来说,她获得奖学金继续深造,而后加入体理会,是运动员成功转型的例子,但需要有更多人向黄怡琳看齐,本地才会涌现更多体育工作者。
陈振声对这个问题持审慎乐观态度。他说:“随着社会的逐渐成熟,人们的选择也呈多元化趋势。就像体校刚成立时,大家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如今却已有不少家长将子女送到体校。该校也培养出不少优秀的体育人才。”
Monday, July 18, 2011
吴作栋:教育制度必须 培育学生应变能力
(2011-07-17) ● 郭丽娟
(新闻要点)
1、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说教育制度必须能培育年轻一代掌握应变能力和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
2、务资也提醒学校必须教导学生如何辨明好坏、分出是非,并向他们灌输终生受用的价值观。
(新闻要点)
1、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说教育制度必须能培育年轻一代掌握应变能力和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
2、务资也提醒学校必须教导学生如何辨明好坏、分出是非,并向他们灌输终生受用的价值观。
王瑞杰:训练学生应付未来变化 是全球教育面对的挑战
(2011-07-17) ● 胡洁梅
(新闻要点)
1、家长提问:目前的教育制度是否太过注重使用咨询科技。
2、校方回应:科技只是辅助用具,适情况使用,科技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沟通。
3、部长说:孩子需要的技能已与上一代不同,他们需要掌握创意与批评思考、社会与情绪管理、应用科技等技能,并有意识地了解发生在海内外的事。同时,他们要有优良品格、具韧性,以应付未来的挑战。
(Channelnewsasia SINGAPORE: Education Minister Heng Swee Keat said his ministry will be focusing on three outcomes: values,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ies, as well as new skills in thinking such as being more globally aware.values,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ies, as well as new skills in thinking such as being more globally aware.)
(新闻要点)
1、家长提问:目前的教育制度是否太过注重使用咨询科技。
2、校方回应:科技只是辅助用具,适情况使用,科技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沟通。
3、部长说:孩子需要的技能已与上一代不同,他们需要掌握创意与批评思考、社会与情绪管理、应用科技等技能,并有意识地了解发生在海内外的事。同时,他们要有优良品格、具韧性,以应付未来的挑战。
(Channelnewsasia SINGAPORE: Education Minister Heng Swee Keat said his ministry will be focusing on three outcomes: values,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ies, as well as new skills in thinking such as being more globally aware.values,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ies, as well as new skills in thinking such as being more globally aware.)
Friday, July 08, 2011
涉帮阿窿分发传单名片 80学生被逮捕协助调查 百名家长对警方处理方式大表不满
早报(2011-07-08)● 刘丽仪 报道
非法放贷集团疑利用学生在学校假期分发传单和名片,警方展开行动,两天内逮捕80名男女学生协助调查,并逮捕幕后的三男一女,三男今天被控。
上百名家长到勿洛警局保释儿女时,声称无人理会,苦守多时后在警局内大声抗议,过后又得知儿女被上手铐,对警方处理方式大表不满。
警方受询时说,警方展开为期两天的全岛搜捕行动,从裕廊、宏茂桥、碧山、后港、勿洛、淡滨尼和巴西立等逮捕了80名青少年,他们涉及协助非法放贷集团分发名片和传单,其中75人是在昨天被捕。
于此同时,警方也逮捕了三男一女,华族,并起获15万张名片和传单。三名男子今天被控,其中54岁的男子涉嫌印制名片和传单,29岁男子涉嫌提供店铺存放名片和传单,39岁男子则涉嫌负责招聘跑腿。至于29岁女子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据悉,女嫌犯也负责招聘事务,和39岁男子为情侣关系。
被逮捕的学生年龄介于12岁到21岁,来自全岛不同的中学和工艺教育学院。他们有些从学校被带走、有些则接到警方的电话,要求他们到勿洛警局协助调查。
大部分受访学生是通过朋友介绍,有的则从网上征聘广告中找到这份“兼职”,想趁6月的学校假期分发传单或名片赚取外快,他们表示完全不知道所分发的传单和名片是来自非法放贷集团,更不晓得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
这些学生的工作是到组屋沿家挨户分发名片和传单,每分发1000张名片可得13元,传单则16元,有些还规定要工作满三天才能在一星期后拿到工资。
其中一名杨姓女学生(15岁)哭着说:“这个工作是我的朋友介绍的,面试时我还问对方是否合法,他告诉我是合法注册的,所以我才答应。”
受访的家长更怒气冲冲地表示不满,王姓家长(50岁)的14岁儿子昨天被便衣警员从学校带回警局,录口供后被上手铐关在拘留室内等候。
他接到通知后,在下午4时赶到警局,已经有超过50多名家长在里面等候。他询问警员却一问三不知,后来又告诉他五分钟就可带儿子回家,接着改成一小时,到最后就没有人愿意回答了。
他说,焦虑的家长苦守多时,又没有任何指示,开始鼓噪。最后有警员表示会尽快处理,但要家长体谅警员人手不足。
王姓家长说:“我们愿意让孩子来协助调查,但是也要让我们知道程序和时间,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懂地在痴等。”
另一名黄姓家长则不满女儿被上手铐,他说:“这件事很简单,就是孩子们无知,被阿窿利用,年纪小小有什么危险性,为何还要上手铐?”
*leeyee@sph.com.sg
非法放贷集团疑利用学生在学校假期分发传单和名片,警方展开行动,两天内逮捕80名男女学生协助调查,并逮捕幕后的三男一女,三男今天被控。
上百名家长到勿洛警局保释儿女时,声称无人理会,苦守多时后在警局内大声抗议,过后又得知儿女被上手铐,对警方处理方式大表不满。
警方受询时说,警方展开为期两天的全岛搜捕行动,从裕廊、宏茂桥、碧山、后港、勿洛、淡滨尼和巴西立等逮捕了80名青少年,他们涉及协助非法放贷集团分发名片和传单,其中75人是在昨天被捕。
于此同时,警方也逮捕了三男一女,华族,并起获15万张名片和传单。三名男子今天被控,其中54岁的男子涉嫌印制名片和传单,29岁男子涉嫌提供店铺存放名片和传单,39岁男子则涉嫌负责招聘跑腿。至于29岁女子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据悉,女嫌犯也负责招聘事务,和39岁男子为情侣关系。
被逮捕的学生年龄介于12岁到21岁,来自全岛不同的中学和工艺教育学院。他们有些从学校被带走、有些则接到警方的电话,要求他们到勿洛警局协助调查。
大部分受访学生是通过朋友介绍,有的则从网上征聘广告中找到这份“兼职”,想趁6月的学校假期分发传单或名片赚取外快,他们表示完全不知道所分发的传单和名片是来自非法放贷集团,更不晓得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
这些学生的工作是到组屋沿家挨户分发名片和传单,每分发1000张名片可得13元,传单则16元,有些还规定要工作满三天才能在一星期后拿到工资。
其中一名杨姓女学生(15岁)哭着说:“这个工作是我的朋友介绍的,面试时我还问对方是否合法,他告诉我是合法注册的,所以我才答应。”
受访的家长更怒气冲冲地表示不满,王姓家长(50岁)的14岁儿子昨天被便衣警员从学校带回警局,录口供后被上手铐关在拘留室内等候。
他接到通知后,在下午4时赶到警局,已经有超过50多名家长在里面等候。他询问警员却一问三不知,后来又告诉他五分钟就可带儿子回家,接着改成一小时,到最后就没有人愿意回答了。
他说,焦虑的家长苦守多时,又没有任何指示,开始鼓噪。最后有警员表示会尽快处理,但要家长体谅警员人手不足。
王姓家长说:“我们愿意让孩子来协助调查,但是也要让我们知道程序和时间,不是让我们什么都不懂地在痴等。”
另一名黄姓家长则不满女儿被上手铐,他说:“这件事很简单,就是孩子们无知,被阿窿利用,年纪小小有什么危险性,为何还要上手铐?”
*leeyee@sph.com.sg
本地父亲在育儿方面 无‘用武之地’
早报 (2011-07-08) ● 沈越 报道
家庭社工指出,本地母亲在家中影响力大,常让父亲在育儿方面无“用武之地”。
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中举足轻重,也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多名国内外家庭社工在昨天举行的“与父亲合作:参与及干预”研讨会上指出,父亲应当在育儿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
辅导过各个年龄层、数以千计夫妇的社工康家凤(52岁)受访时表示,本地许多年轻母亲在与丈夫分担育儿工作时没有耐性,还没等丈夫掌握一些育儿技能,如换尿布,就认定丈夫不能胜任,从而使丈夫沦为家中育儿的次要角色。
康家凤说:“把父亲当成次要角色是旧观念。育儿观念应与时并进,父亲其实在育儿方面可做得与母亲一样称职。”
不仅是一般家庭如此,问题家庭更是如此。超过93%的本地社工就认为,若父亲与母亲同时负责管教问题儿童或青年,孩子将更有机会走向正确的道路。
父亲要兼顾事业和家庭,有时无法挪出时间陪伴孩子。来自英国的家庭专家阿德里安娜·伯吉斯(Adrienne Burgess,63岁)认为,除了给予母亲产假以外,雇主可尝试给予父亲有薪育儿假期,让父亲多参与家里的活动,可改变年轻夫妇对生儿育女的观念,也能刺激生育率。
据知,多个西欧及北欧国家已经实行给予父亲有薪育儿假期的政策。譬如,每对瑞典夫妇在孩子满7岁之前,可分享总数480天的育儿假,并继续享有月薪的75%。
伯吉斯也说:“我了解新加坡政府选择引进移民,以解决生育率低迷的问题。但是在未来的50年,这个办法将行不通,因为各国都将出现劳动人口短缺的问题。所以,给予父亲有薪育儿假期是个可行的办法。”
这项研讨会是由“爱心爸爸”运动以及社会服务培训学院携手举办。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代部长陈振声少将在会上致词时说,社工们应该探讨如何鼓励更多父亲,特别是单亲爸爸、离过婚的爸爸、还有孩子有特殊需要的爸爸,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heny@sph.com.sg
家庭社工指出,本地母亲在家中影响力大,常让父亲在育儿方面无“用武之地”。
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中举足轻重,也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多名国内外家庭社工在昨天举行的“与父亲合作:参与及干预”研讨会上指出,父亲应当在育儿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
辅导过各个年龄层、数以千计夫妇的社工康家凤(52岁)受访时表示,本地许多年轻母亲在与丈夫分担育儿工作时没有耐性,还没等丈夫掌握一些育儿技能,如换尿布,就认定丈夫不能胜任,从而使丈夫沦为家中育儿的次要角色。
康家凤说:“把父亲当成次要角色是旧观念。育儿观念应与时并进,父亲其实在育儿方面可做得与母亲一样称职。”
不仅是一般家庭如此,问题家庭更是如此。超过93%的本地社工就认为,若父亲与母亲同时负责管教问题儿童或青年,孩子将更有机会走向正确的道路。
父亲要兼顾事业和家庭,有时无法挪出时间陪伴孩子。来自英国的家庭专家阿德里安娜·伯吉斯(Adrienne Burgess,63岁)认为,除了给予母亲产假以外,雇主可尝试给予父亲有薪育儿假期,让父亲多参与家里的活动,可改变年轻夫妇对生儿育女的观念,也能刺激生育率。
据知,多个西欧及北欧国家已经实行给予父亲有薪育儿假期的政策。譬如,每对瑞典夫妇在孩子满7岁之前,可分享总数480天的育儿假,并继续享有月薪的75%。
伯吉斯也说:“我了解新加坡政府选择引进移民,以解决生育率低迷的问题。但是在未来的50年,这个办法将行不通,因为各国都将出现劳动人口短缺的问题。所以,给予父亲有薪育儿假期是个可行的办法。”
这项研讨会是由“爱心爸爸”运动以及社会服务培训学院携手举办。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代部长陈振声少将在会上致词时说,社工们应该探讨如何鼓励更多父亲,特别是单亲爸爸、离过婚的爸爸、还有孩子有特殊需要的爸爸,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heny@sph.com.sg
用平板电脑学华文 边玩边学乐趣多
早报 (2011-07-08)
学习华文不再拘泥于课本教学,义顺区的华民小学率先刮起了科技风,让学生用“创新科技”(Creative)平板电脑来学华文,边玩边学,以增加学生学习华文的乐趣。 记者走进小三华文教室,看不到学生手捧书本,也不见有哪一个学生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他们三五成群,围着看一台平板电脑,兴致勃勃地认识生字的字义、造句和典故,“玩”得不亦乐乎。
录取不少外国学生的华民小学,有一个特别华文学习班,班里十多名学生,都是来自非华族或者外国人家庭,如日本人、菲律宾人和印度人,唯一的华裔学生是土生华人家庭的孩子,家人平时非以华语沟通。只见他们每人手捧一台平板电脑,跟着平板电脑电子发音学语音,一字一句地朗读,咬字吐音,清清楚楚。
来自印度的维诺,刚接触华文,却爱上了华文课。她甚至认为“英文很无聊,华文生动又有趣。”
这套平板电脑教学法在华民小学刚推出一个月,也是本地第一所和“创新科技”合作、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学习华文的学校。平板电脑的学习软件可以从网络下载诗词歌赋,方便学生朗读背诵;也可以让学生学习笔画顺序,或点击“发音”键,学生字发音。
华文老师林金燕受访时说:“自从用了平板电脑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遇到不懂的问题,会自己先上电脑找答案,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强。”
看到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如此浓厚,校长林伟杰十分欣慰。他说:“科技进步,Ipod、平板电脑等先进电子产品很受年轻人欢迎。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不但能吸引小朋友的好奇心,也会加强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华民小学打算在这一个月内陆续购买80台平板电脑,并希望不久将来能让全校学生都能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华文水平。“我们也希望把这套平板电脑教学法推广开来,让更多学校考虑采用。”
*linghui@sph.com.sg
这套平板电脑教学法在华民小学刚推出一个月,也是本地第一所和“创新科技”合作、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学习华文的学校。平板电脑的学习软件可以从网络下载诗词歌赋,方便学生朗读背诵;也可以让学生学习笔画顺序,或点击“发音”键,学生字发音。
学习华文不再拘泥于课本教学,义顺区的华民小学率先刮起了科技风,让学生用“创新科技”(Creative)平板电脑来学华文,边玩边学,以增加学生学习华文的乐趣。 记者走进小三华文教室,看不到学生手捧书本,也不见有哪一个学生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他们三五成群,围着看一台平板电脑,兴致勃勃地认识生字的字义、造句和典故,“玩”得不亦乐乎。
录取不少外国学生的华民小学,有一个特别华文学习班,班里十多名学生,都是来自非华族或者外国人家庭,如日本人、菲律宾人和印度人,唯一的华裔学生是土生华人家庭的孩子,家人平时非以华语沟通。只见他们每人手捧一台平板电脑,跟着平板电脑电子发音学语音,一字一句地朗读,咬字吐音,清清楚楚。
来自印度的维诺,刚接触华文,却爱上了华文课。她甚至认为“英文很无聊,华文生动又有趣。”
这套平板电脑教学法在华民小学刚推出一个月,也是本地第一所和“创新科技”合作、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学习华文的学校。平板电脑的学习软件可以从网络下载诗词歌赋,方便学生朗读背诵;也可以让学生学习笔画顺序,或点击“发音”键,学生字发音。
华文老师林金燕受访时说:“自从用了平板电脑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遇到不懂的问题,会自己先上电脑找答案,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强。”
看到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如此浓厚,校长林伟杰十分欣慰。他说:“科技进步,Ipod、平板电脑等先进电子产品很受年轻人欢迎。让学生使用平板电脑,不但能吸引小朋友的好奇心,也会加强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华民小学打算在这一个月内陆续购买80台平板电脑,并希望不久将来能让全校学生都能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华文水平。“我们也希望把这套平板电脑教学法推广开来,让更多学校考虑采用。”
*linghui@sph.com.sg
这套平板电脑教学法在华民小学刚推出一个月,也是本地第一所和“创新科技”合作、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学习华文的学校。平板电脑的学习软件可以从网络下载诗词歌赋,方便学生朗读背诵;也可以让学生学习笔画顺序,或点击“发音”键,学生字发音。
陈川仁:对外来人才 要公平雇佣任人唯贤
早报(2011-07-08)● 何惜薇 报道
要继续从四方八面引进人才,又要兼顾新加坡人的福利,雇主就得进行公平雇佣、强调任人唯贤,政府也得让公众了解决策背后的种种原因。
人力部政务部长陈川仁准将前天出席首届人力资本新加坡研讨会时,连同四名劳资合作伙伴跟与会者互动。回答全国职工总会工业关系(特别任务)署署长再纳有关如何确保新加坡人工资不被外籍员工压低时,陈川仁首次在公开场合上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这之前,他曾数次在本身的“面簿”上分享对外来人才课题的看法。
陈川仁说:“我们始终致力于从世界各地引进人才,我想这值得持续。不过与此同时,要怎么确保鱼与熊掌兼得,这么做的同时也照顾到新加坡人呢?”
他指出,政府必要时会检讨相关政策并作出调整,为大家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外籍员工是否过多是刚过去的大选备受关注的一个议题,《亚洲周刊》有关新加坡大选的特稿甚至直指“新移民、外劳成选战箭靶”。
而陈川仁5月份在“面簿”上的相关短文,短时间内就吸引了100多个“赞”和200多个回应,大家对这个课题的关注可见一斑。工资较低的外籍员工普遍被视为是雇主没有动力提高员工工资,并且影响生产力的一个原因。
陈川仁在研讨会上也说,雇佣必须公平、任人唯贤,不要让人以为大家排斥雇用某个国籍的员工,更不要让人们认为本地雇主偏爱雇用非公民。
他阐明继续引进外籍员工,同时让新加坡人明白个中原因的重要性,特别是国家正面真正的竞争。
陈川仁不讳言,外籍员工课题总能挑动人们情绪,但新加坡并非唯一面对外籍员工影响的国家。在环球化的当下,人力资本流动异常频密,这些人才的流动不涉及感情。
同样的,一个公司决定到另一处设办事处、区域总部,并不是因为它的高层对当地“情有独钟”,而是基于当地治安良好、社会稳定,以及能够聘用到质优员工等。
他强调:“追根究底,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字,而是促进经济增长,为新加坡人制造好工作。”
职总副秘书长、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王志豪则认为,外籍员工所造成的影响广泛,不只是个别公司经济上取得好处或造成损失,“必须挤地铁者的抱怨就和公司的经济情况无关”。
他说,必须在个别公司经济上受益、整体新加坡人获得好处,如拥有待遇更好的工作、以及社会冲击不至于太大等方面求取平衡。
王志豪说,各公司都争取要更多外籍员工以应付订单的增加,可是它们这么做无形中就延后了作业方式或程序的检讨,产生了“后遗症”。
王志豪说:“求取平衡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传教讲道’,而是必须协助雇主在这个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hosb@sph.com.sg
要继续从四方八面引进人才,又要兼顾新加坡人的福利,雇主就得进行公平雇佣、强调任人唯贤,政府也得让公众了解决策背后的种种原因。
人力部政务部长陈川仁准将前天出席首届人力资本新加坡研讨会时,连同四名劳资合作伙伴跟与会者互动。回答全国职工总会工业关系(特别任务)署署长再纳有关如何确保新加坡人工资不被外籍员工压低时,陈川仁首次在公开场合上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这之前,他曾数次在本身的“面簿”上分享对外来人才课题的看法。
陈川仁说:“我们始终致力于从世界各地引进人才,我想这值得持续。不过与此同时,要怎么确保鱼与熊掌兼得,这么做的同时也照顾到新加坡人呢?”
他指出,政府必要时会检讨相关政策并作出调整,为大家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外籍员工是否过多是刚过去的大选备受关注的一个议题,《亚洲周刊》有关新加坡大选的特稿甚至直指“新移民、外劳成选战箭靶”。
而陈川仁5月份在“面簿”上的相关短文,短时间内就吸引了100多个“赞”和200多个回应,大家对这个课题的关注可见一斑。工资较低的外籍员工普遍被视为是雇主没有动力提高员工工资,并且影响生产力的一个原因。
陈川仁在研讨会上也说,雇佣必须公平、任人唯贤,不要让人以为大家排斥雇用某个国籍的员工,更不要让人们认为本地雇主偏爱雇用非公民。
他阐明继续引进外籍员工,同时让新加坡人明白个中原因的重要性,特别是国家正面真正的竞争。
陈川仁不讳言,外籍员工课题总能挑动人们情绪,但新加坡并非唯一面对外籍员工影响的国家。在环球化的当下,人力资本流动异常频密,这些人才的流动不涉及感情。
同样的,一个公司决定到另一处设办事处、区域总部,并不是因为它的高层对当地“情有独钟”,而是基于当地治安良好、社会稳定,以及能够聘用到质优员工等。
他强调:“追根究底,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字,而是促进经济增长,为新加坡人制造好工作。”
职总副秘书长、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王志豪则认为,外籍员工所造成的影响广泛,不只是个别公司经济上取得好处或造成损失,“必须挤地铁者的抱怨就和公司的经济情况无关”。
他说,必须在个别公司经济上受益、整体新加坡人获得好处,如拥有待遇更好的工作、以及社会冲击不至于太大等方面求取平衡。
王志豪说,各公司都争取要更多外籍员工以应付订单的增加,可是它们这么做无形中就延后了作业方式或程序的检讨,产生了“后遗症”。
王志豪说:“求取平衡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传教讲道’,而是必须协助雇主在这个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hosb@sph.com.sg
Tuesday, July 05, 2011
调查:怪别人对他们不够优雅 新加坡人自认很优雅
早报 (2011-07-05) ● 沈越 王秘 报道
新加坡人自认已经很优雅,总是怪别人对他们不够优雅,而外国旅客则认为,其实新加坡人都很优雅。
根据“新加坡行善运动”所做最新调查显示,国人在评估自我及他人的优雅程度上有巨大分歧。此外,外国游客对新加坡人的优雅程度评价高,与国人评估其他国人的优雅程度形成强烈对比。
88%受访的新加坡人认为,他们在过去6个月内曾经做过好事,但只有55%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同一时期感受到别人的善意。
另外,有43%受访者自认亲切待人,但只有15%受访者认为其他国人亲切对待自己。也有35%受访者表示,曾对他人做过善事,却没有得到任何善意的回应。
针对这点,新加坡行善运动秘书处总经理袁国栋博士受访时说:“这项调查结果显示,行善运动的根本问题是新加坡人很‘自我’,只记得自己善待他人,却忘了他人如何善待自己。”
他也说:“要改变这样的观念,首先就是要提醒人们多答谢曾帮过自己的人。向他人释放善意并不需要太多精力,如帮他人开门等。若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新加坡的优雅程度肯定能提高。”
多数受访者也认为国人只在对待家人与朋友时亲切和善。66%受访者同意,新加坡已是一个优雅社会。62%受访者则认为,新加坡生活节奏太快,不可能成为更加优雅的社会。
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游客认为新加坡是个优雅社会,排名超越了日本、泰国、澳洲及美国等地。
问卷调查
反映片面现象
南洋理工学院社会系副教授郭建文受访时表示,问卷调查的结论很可能只反映片面的现象。
他表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许多人在接受问卷调查时存有利己心态,因为批评他人远比批评自己来得容易。受访者也极有可能刻意提供一些答案,好让当局有所行动。
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新加坡需要更严厉的法律及罚款制度提高国人的友善程度,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未来的行善运动应该注重解决具体的无礼行为。
另外,31%受访者希望看到更多公众教育,5%受访者则认为,改善家教有助提高新加坡人的优雅程度。
对此,袁博士表示,优雅必须从家里开始,教育和灌输优雅价值观应该是全方位进行,并不单纯是学校及社会的责任。家长如果没有以身作则,很难要求孩子优雅。
这是新加坡行善理事会第三次进行新加坡优雅指数的调查,今年总共有1404人参与。新加坡今年的优雅指数为60点,比起去年的61点,下降1点,比前年的58点,高出2点,整体成绩平稳。
*sheny@sph.com.sg
*wangm@sph.com.sg
搭公共交通和出外用餐 最能考验国人行为
新加坡人在哪些方面不够优雅,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调查显示,新加坡人的无礼行为最常出现在公共交通、公共场所以及公共餐饮场所里。
针对这份调查结果,记者访问的大部分公众都认为,新加坡人需要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上表现得更优雅这一点。
陈鸣骢(48岁,物流业职员)说,地铁上的让座文化依然欠缺,还有在停车场里,一些驾车者倒车太慢,后方排队的驾驶者缺乏耐心,动不动就按喇叭抗议,很不礼貌。
不懂得“分享”
来自苏格兰的约翰(46岁,工程师)去过不少国家,他说相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新加坡人在“分享”这点上做得不够好,比如在食阁吃饭时喜欢霸占整张桌子,而不太愿意与人同桌。
对此,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柯宝星(Kirpal Singh)认为,新加坡人过于功利,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优雅文化自然难以形成。
他表示,优雅文化要在本地生根发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如果只是点点头承认有这个问题,问题并不能自动解决。国人更需要以谦逊的心与纪律,把问题矫正过来。
新加坡人虽然觉得国人在行为上可能不够优雅,但是不否认新加坡人本质是善良的。张巧萍(29岁,培训员)认为新加坡人虽然有些自我,但是在对待老人和弱势群体上还是充满爱心的。
来自中国的永久居民张令(39岁,会计师)说,虽然新加坡没有遭遇过天灾人祸,但是在其他国家发生灾难时,都能从报章上看到新加坡人踊跃捐钱的报道,这说明新加坡人对别人的痛苦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新加坡人自认已经很优雅,总是怪别人对他们不够优雅,而外国旅客则认为,其实新加坡人都很优雅。
根据“新加坡行善运动”所做最新调查显示,国人在评估自我及他人的优雅程度上有巨大分歧。此外,外国游客对新加坡人的优雅程度评价高,与国人评估其他国人的优雅程度形成强烈对比。
88%受访的新加坡人认为,他们在过去6个月内曾经做过好事,但只有55%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同一时期感受到别人的善意。
另外,有43%受访者自认亲切待人,但只有15%受访者认为其他国人亲切对待自己。也有35%受访者表示,曾对他人做过善事,却没有得到任何善意的回应。
针对这点,新加坡行善运动秘书处总经理袁国栋博士受访时说:“这项调查结果显示,行善运动的根本问题是新加坡人很‘自我’,只记得自己善待他人,却忘了他人如何善待自己。”
他也说:“要改变这样的观念,首先就是要提醒人们多答谢曾帮过自己的人。向他人释放善意并不需要太多精力,如帮他人开门等。若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新加坡的优雅程度肯定能提高。”
多数受访者也认为国人只在对待家人与朋友时亲切和善。66%受访者同意,新加坡已是一个优雅社会。62%受访者则认为,新加坡生活节奏太快,不可能成为更加优雅的社会。
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游客认为新加坡是个优雅社会,排名超越了日本、泰国、澳洲及美国等地。
问卷调查
反映片面现象
南洋理工学院社会系副教授郭建文受访时表示,问卷调查的结论很可能只反映片面的现象。
他表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许多人在接受问卷调查时存有利己心态,因为批评他人远比批评自己来得容易。受访者也极有可能刻意提供一些答案,好让当局有所行动。
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新加坡需要更严厉的法律及罚款制度提高国人的友善程度,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未来的行善运动应该注重解决具体的无礼行为。
另外,31%受访者希望看到更多公众教育,5%受访者则认为,改善家教有助提高新加坡人的优雅程度。
对此,袁博士表示,优雅必须从家里开始,教育和灌输优雅价值观应该是全方位进行,并不单纯是学校及社会的责任。家长如果没有以身作则,很难要求孩子优雅。
这是新加坡行善理事会第三次进行新加坡优雅指数的调查,今年总共有1404人参与。新加坡今年的优雅指数为60点,比起去年的61点,下降1点,比前年的58点,高出2点,整体成绩平稳。
*sheny@sph.com.sg
*wangm@sph.com.sg
搭公共交通和出外用餐 最能考验国人行为
新加坡人在哪些方面不够优雅,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调查显示,新加坡人的无礼行为最常出现在公共交通、公共场所以及公共餐饮场所里。
针对这份调查结果,记者访问的大部分公众都认为,新加坡人需要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上表现得更优雅这一点。
陈鸣骢(48岁,物流业职员)说,地铁上的让座文化依然欠缺,还有在停车场里,一些驾车者倒车太慢,后方排队的驾驶者缺乏耐心,动不动就按喇叭抗议,很不礼貌。
不懂得“分享”
来自苏格兰的约翰(46岁,工程师)去过不少国家,他说相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新加坡人在“分享”这点上做得不够好,比如在食阁吃饭时喜欢霸占整张桌子,而不太愿意与人同桌。
对此,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柯宝星(Kirpal Singh)认为,新加坡人过于功利,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优雅文化自然难以形成。
他表示,优雅文化要在本地生根发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如果只是点点头承认有这个问题,问题并不能自动解决。国人更需要以谦逊的心与纪律,把问题矫正过来。
新加坡人虽然觉得国人在行为上可能不够优雅,但是不否认新加坡人本质是善良的。张巧萍(29岁,培训员)认为新加坡人虽然有些自我,但是在对待老人和弱势群体上还是充满爱心的。
来自中国的永久居民张令(39岁,会计师)说,虽然新加坡没有遭遇过天灾人祸,但是在其他国家发生灾难时,都能从报章上看到新加坡人踊跃捐钱的报道,这说明新加坡人对别人的痛苦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吕德耀谈学习华文华语经验: “有些东西是值得死记的”
早报 (2011-07-05) ● 何惜薇 陈美君 报道
死记硬背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在语文的应用和鉴赏之间取得平衡。
交通部长、外交部第二部长吕德耀昨天为今年的讲华语运动主持开幕仪式时,以本身学习华文华语的经验为例子说明,“有些东西是值得死记的”。
从死记硬背
谈诗词的鉴赏
他受访时说,应该缩小语文的应用和鉴赏之间的鸿沟。他认为,虽然现实生活中须用英语帮助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孩子了解华文字的含义,但有些东西必须是“纯正”的,不可被翻译成另一个语文,古诗词就是个例子。
“只有记得诗词原来的文字,了解诗人的动机,才更能欣赏诗词。”
吕德耀说,诗词有如歌词般在脑海中反复“重播”一段时间后,大家才能体会到它的美感、韵律,也才更能欣赏短短数十字背后的含义,以及诗人词人创作时的呕心沥血。
这位毕业自英华中学、英华初级学院的部长,是2006年从政后积极学习华文。他昨天在致辞时朗诵数首诗词,尽管在朗诵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生查子·元夕》时不时停顿,出席者仍报以热烈的掌声。
吕德耀说,他虽然能以广东话和福建话与居民沟通,但学习华语还是很实用,而欣赏传诵了上千年的诗词则让他觉得与历史有了更深长的联系。
他说:“如果年轻一代完全不再死记硬背,他们可能会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
吕德耀也鼓励会说华语的家长选择华语为家里的沟通语言,他吁请家长说纯正的华语,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华语和华族文化的重视,从而学好自己的母语。他建议父母让孩子通过观赏华语电视节目,收听华语广播节目,并且看华文书籍和报刊,甚至是漫画来学华文华语。
他笑说:“我就是通过看《老夫子》学到一些华文词汇的。”
他也以自己学华语的经历勉励大家:“我就是个例子,(既然)我行大家也会行,我可以大家也都可以”,从而带出华语运动今年的主题——“华文华语,多用就可以”。
萧作鸣:要诀只有一个 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席萧作鸣致词时,鼓励大家多用华文华语:“无论是多学、多听、多讲、多写或多接触,要诀只有一个,只要多用,自然就能学好。”
讲华语运动今年迈入第32个年头,今年首次推出主题曲创作比赛,邀请公众为运动创作新的主题曲,借此鼓励国人探索并体会中华语文的文化奥妙。比赛优胜者有机会接受本地知名词曲创作人的指点。
此外,问答比赛《华文?谁怕谁》今年将把焦点集中于学生,题目将包括广泛的题材,如中华文化、流行文化、历史、文学和现代常用语等。运动也包括一项特别为学生而设的创意短片制作比赛,预计将在明年推出,学生可透过摄影镜头感受中华语文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多位国会议员昨天也出席了活动,包括首次出席的阿裕尼集选区反对党议员刘程强和陈硕茂。刘程强受访时说,现实生活中做到多用华文华语的人不太多,今年讲华语运动的口号很切合实际。
*hosb@sph.com.sg
*chanmj@sph.com.sg
死记硬背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非一无是处,关键是在语文的应用和鉴赏之间取得平衡。
交通部长、外交部第二部长吕德耀昨天为今年的讲华语运动主持开幕仪式时,以本身学习华文华语的经验为例子说明,“有些东西是值得死记的”。
从死记硬背
谈诗词的鉴赏
他受访时说,应该缩小语文的应用和鉴赏之间的鸿沟。他认为,虽然现实生活中须用英语帮助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孩子了解华文字的含义,但有些东西必须是“纯正”的,不可被翻译成另一个语文,古诗词就是个例子。
“只有记得诗词原来的文字,了解诗人的动机,才更能欣赏诗词。”
吕德耀说,诗词有如歌词般在脑海中反复“重播”一段时间后,大家才能体会到它的美感、韵律,也才更能欣赏短短数十字背后的含义,以及诗人词人创作时的呕心沥血。
这位毕业自英华中学、英华初级学院的部长,是2006年从政后积极学习华文。他昨天在致辞时朗诵数首诗词,尽管在朗诵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生查子·元夕》时不时停顿,出席者仍报以热烈的掌声。
吕德耀说,他虽然能以广东话和福建话与居民沟通,但学习华语还是很实用,而欣赏传诵了上千年的诗词则让他觉得与历史有了更深长的联系。
他说:“如果年轻一代完全不再死记硬背,他们可能会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
吕德耀也鼓励会说华语的家长选择华语为家里的沟通语言,他吁请家长说纯正的华语,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华语和华族文化的重视,从而学好自己的母语。他建议父母让孩子通过观赏华语电视节目,收听华语广播节目,并且看华文书籍和报刊,甚至是漫画来学华文华语。
他笑说:“我就是通过看《老夫子》学到一些华文词汇的。”
他也以自己学华语的经历勉励大家:“我就是个例子,(既然)我行大家也会行,我可以大家也都可以”,从而带出华语运动今年的主题——“华文华语,多用就可以”。
萧作鸣:要诀只有一个 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席萧作鸣致词时,鼓励大家多用华文华语:“无论是多学、多听、多讲、多写或多接触,要诀只有一个,只要多用,自然就能学好。”
讲华语运动今年迈入第32个年头,今年首次推出主题曲创作比赛,邀请公众为运动创作新的主题曲,借此鼓励国人探索并体会中华语文的文化奥妙。比赛优胜者有机会接受本地知名词曲创作人的指点。
此外,问答比赛《华文?谁怕谁》今年将把焦点集中于学生,题目将包括广泛的题材,如中华文化、流行文化、历史、文学和现代常用语等。运动也包括一项特别为学生而设的创意短片制作比赛,预计将在明年推出,学生可透过摄影镜头感受中华语文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多位国会议员昨天也出席了活动,包括首次出席的阿裕尼集选区反对党议员刘程强和陈硕茂。刘程强受访时说,现实生活中做到多用华文华语的人不太多,今年讲华语运动的口号很切合实际。
*hosb@sph.com.sg
*chanmj@sph.com.sg
双文化工作小组当务之急,从各领域网罗双语双文化人才
(2011-07-05)
早报 ● 何惜薇 报道
刚成立的双文化工作小组昨天公布成员名单,小组当务之急是“挖掘”出潜伏在各个领域的双语双文化人才,希望“强强联手”以进一步推广华文、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李显龙总理大选前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将在颜金勇部长所领导的华社联络组之下,成立一个新的工作小组。总理为小组定下三大目标:以新颖的方法培养新一代双语双文化人才与社区领袖;进一步推广华文、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以社团为基础,加强社会凝聚力。
工作分成三大块
为落实这三大目标,由八名刚当选的国会议员组成的双文化工作小组(Bicultural Taskforce),把工作分成三大块:由小组组长、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所负责的语文与文化;蔡厝港集选区议员刘燕玲所负责的双文化;巴西立—榜鹅集选区议员颜添宝所负责的社会凝聚力。
三人昨天接受本报的专访,透露小组现阶段将集思广益,接触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并计划在消化各个构想和建议后,于明年首季制定落实目标的方案。相关报告将提呈给华社联络组,然后交由政府考虑。
针对双语双文化人才的培养,沈颖说,小组关注这些人“藏身”何处,要“挖掘”出这些人才,让他们壮大双语双文化人才的团队。
她说:“我个人的猜测是他们其实不一定就在文教界、媒体界,可能是散布各地、各领域。双语掌握好的人,他们全面学习的能力可能也很强,可能去学医科、法律,或在金融界的工作。虽然他们每天工作时不一定用华文华语或用得不多,可是具备双语能力。”
沈颖也说,“华社”是个具生命力的概念,本地已经不会再出现传统观念中的华校生,但双语教育政策多年来培养了不少热爱华族文化、有兴趣学习华语,而且对语文与文化颇有感情的年轻一代。她相信这些人会积极地帮助其他人学习华文华语,并且加深他们对华族文化的了解。
她透露,自从成立工作小组的消息传开后,就有人主动与她联系与沟通,他们多为通晓双语的年轻人,对如何学习华文华语有些想法。小组接下来考虑主办座谈会等,听取不同意见。
除了网罗双语人才,双文化工作小组也持续与各个华社组织互动和交流,以掌握华社动态,共同探讨像“春到河畔”、华艺节等活动的成效,以及是否应扩大或深化这些活动。
沈颖在本身的“面簿”网页上载了好几则与华社组织交流的消息,包括出席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15周年庆暨青年论坛,参观符氏社和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等。
她认为,小组与华社组织可探讨携手帮助家长们营造学习华文华语的环境。另一个令她牵肠挂肚的双语相关课题则是,如何壮大本地翻译和通译的人才队伍。
沈颖说,中英文程度相当好的社会,最佳的体现是有一个“相当强大的翻译和通译人才团队”。她说,本地在这方面虽做过不少努力,但始终没能贯彻,希望接下来能为志同道合者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建立这样的团队。
刘燕玲和颜添宝也从自身学习华文的经过,思考如何执行职务。由于父母都受华文教育,也是通商中国总裁的刘燕玲从小就对华文和华族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她上中学时选择了德明政府中学,是乒乓校队队员,对教练以华语发口令感到亲切。开始工作后,曾任职于经济发展局的她特地选择与中资企业有互动的岗位,她认为总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宝贵知识。
刘燕玲说,有个商人告诉她成功之道不外是“一天做一件实事;一个月做一件新事;一辈子做一件大事”,从这句简单的话中,她体会到中华文化蕴涵的哲理。
颜添宝学生时代
喜欢华语辩论
颜添宝学生时代喜欢华语辩论,曾参加亚洲大专辩论会。虽然首场比赛就落败,但筹备的过程,辩论对文字精确的要求,让他有了一定的磨炼,也让他受用不尽。
[中国早点] 香港政治比电视剧更好看
[时事漫画] 英叻组联合政府 泰军方接受选举结果
[名家专评] 郑永年:中国共产党最需要的是什么?
[总统选举] 哪位将是陈总统?
[中日关系] 日渔船赴钓鱼岛海域 中国要求撤离
*hosb@sph.com.sg
欢迎献策
如果你热爱华文华语,对双语双文化的学习有心得,欢迎你把想法电邮到:
hosb@sph.com.sg
早报 ● 何惜薇 报道
刚成立的双文化工作小组昨天公布成员名单,小组当务之急是“挖掘”出潜伏在各个领域的双语双文化人才,希望“强强联手”以进一步推广华文、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李显龙总理大选前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将在颜金勇部长所领导的华社联络组之下,成立一个新的工作小组。总理为小组定下三大目标:以新颖的方法培养新一代双语双文化人才与社区领袖;进一步推广华文、华族文化与传统价值观;以社团为基础,加强社会凝聚力。
工作分成三大块
为落实这三大目标,由八名刚当选的国会议员组成的双文化工作小组(Bicultural Taskforce),把工作分成三大块:由小组组长、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所负责的语文与文化;蔡厝港集选区议员刘燕玲所负责的双文化;巴西立—榜鹅集选区议员颜添宝所负责的社会凝聚力。
三人昨天接受本报的专访,透露小组现阶段将集思广益,接触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并计划在消化各个构想和建议后,于明年首季制定落实目标的方案。相关报告将提呈给华社联络组,然后交由政府考虑。
针对双语双文化人才的培养,沈颖说,小组关注这些人“藏身”何处,要“挖掘”出这些人才,让他们壮大双语双文化人才的团队。
她说:“我个人的猜测是他们其实不一定就在文教界、媒体界,可能是散布各地、各领域。双语掌握好的人,他们全面学习的能力可能也很强,可能去学医科、法律,或在金融界的工作。虽然他们每天工作时不一定用华文华语或用得不多,可是具备双语能力。”
沈颖也说,“华社”是个具生命力的概念,本地已经不会再出现传统观念中的华校生,但双语教育政策多年来培养了不少热爱华族文化、有兴趣学习华语,而且对语文与文化颇有感情的年轻一代。她相信这些人会积极地帮助其他人学习华文华语,并且加深他们对华族文化的了解。
她透露,自从成立工作小组的消息传开后,就有人主动与她联系与沟通,他们多为通晓双语的年轻人,对如何学习华文华语有些想法。小组接下来考虑主办座谈会等,听取不同意见。
除了网罗双语人才,双文化工作小组也持续与各个华社组织互动和交流,以掌握华社动态,共同探讨像“春到河畔”、华艺节等活动的成效,以及是否应扩大或深化这些活动。
沈颖在本身的“面簿”网页上载了好几则与华社组织交流的消息,包括出席宗乡总会青年事务组15周年庆暨青年论坛,参观符氏社和林氏大宗祠九龙堂等。
她认为,小组与华社组织可探讨携手帮助家长们营造学习华文华语的环境。另一个令她牵肠挂肚的双语相关课题则是,如何壮大本地翻译和通译的人才队伍。
沈颖说,中英文程度相当好的社会,最佳的体现是有一个“相当强大的翻译和通译人才团队”。她说,本地在这方面虽做过不少努力,但始终没能贯彻,希望接下来能为志同道合者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共同思考如何建立这样的团队。
刘燕玲和颜添宝也从自身学习华文的经过,思考如何执行职务。由于父母都受华文教育,也是通商中国总裁的刘燕玲从小就对华文和华族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她上中学时选择了德明政府中学,是乒乓校队队员,对教练以华语发口令感到亲切。开始工作后,曾任职于经济发展局的她特地选择与中资企业有互动的岗位,她认为总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宝贵知识。
刘燕玲说,有个商人告诉她成功之道不外是“一天做一件实事;一个月做一件新事;一辈子做一件大事”,从这句简单的话中,她体会到中华文化蕴涵的哲理。
颜添宝学生时代
喜欢华语辩论
颜添宝学生时代喜欢华语辩论,曾参加亚洲大专辩论会。虽然首场比赛就落败,但筹备的过程,辩论对文字精确的要求,让他有了一定的磨炼,也让他受用不尽。
[中国早点] 香港政治比电视剧更好看
[时事漫画] 英叻组联合政府 泰军方接受选举结果
[名家专评] 郑永年:中国共产党最需要的是什么?
[总统选举] 哪位将是陈总统?
[中日关系] 日渔船赴钓鱼岛海域 中国要求撤离
*hosb@sph.com.sg
欢迎献策
如果你热爱华文华语,对双语双文化的学习有心得,欢迎你把想法电邮到:
hosb@sph.com.sg
Saturday, May 28, 2011
李显龙总理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言论
“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有利于新加坡长治久安的政治体制。即使我们的社会多了不同的声音,新加坡的政治也不应该陷入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局面,否则我们就无法为新加坡人创造自我提升的环境和机会。”李显龙总理上星期六在新政府内阁宣誓就职典礼上讲话时,强调国家政治体制稳定,社会搁置争议、修复裂痕的重要。
Wednesday, May 25, 2011
政策研究院调查:比较年长国人 年轻人更积极参与政治
(2011-05-24)● 周殊钦 报道
我国年轻人一直以来都被形容为“对政治更为冷漠的一群”,然而一项本地最新的调查显示,这群在网络时代中成长的一代人,似乎比较年长国人更愿意主动从更多元的管道接收政治相关信息,也更积极参与政治。
不过,这项调查的结果也肯定了就整体而言,国人一般上还是不太愿意参与政治。十人之中就有约八人没参与符合学术定义的政治活动,包括在请愿书上签名、投函报章或写信给国会议员、出席由基层组织或政府主办的讨论会、在网上发表或阅读政治相关内容,或转发这些内容等。
尽管如此,年轻人显然更会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去参与政治。调查发现,透过网络参与政治的受访者比率虽然只有16.8%,但会在网上参与政治的年轻人明显较多,达25.5%。
政策研究院在刚过去的大选之前进行了一项关于国人的政治特点和传媒使用的倾向的电话调查。它分析后确认年轻人的政治态度与较年长国人存有一定差别。例如就政治新闻来说,86%年龄介于21岁至39岁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至少适度重要(moderately important)。相比之下,只有35.5%年满60岁的受访者同意这个观点。
调查也发现,从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及新媒体如互联网的使用来看,身为“网络一代”的年轻人也更为积极透过主流媒体的电子版如早报网,以及网络媒体如论政网站“网络公民”(The Online Citizen)等去吸收政治资讯。
主导这项调查的三名研究员之一的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赞浩指出,这项调查有助于了解年轻人对政治的心态,并反驳了一些对于他们的刻板印象。
“相比之下,年轻人更稍多地参与政治,也稍微比较积极,但是参与程度高不了多少。可以肯定的是,指他们冷漠是不正确的。”
阅读网络媒体新闻的人数虽然不多,却也非微不足道。不过,陈赞浩引述调查结果指出,他们不只是完全依赖替代性网络媒体,多数时候他们都会上主流媒体去了解更完整的信息。
另外,调查报告也显示虽然全体受访者仍将传统媒体视为最受信赖的政治信息来源(见表),但是年龄介于21岁至39岁的受访者对互联网上的政治新闻的信任度比较高,比率达74.8%。相比之下,61.9%年龄介于40岁至59岁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的政治信息还可以相信。相信互联网的年满60岁受访者也大约占六成。
然而,代沟虽然确实存在,差异却不是很大。针对一些如“新加坡应由强势领导人领导”与“经济增长比言论自由重要”的课题,尽管认同程度有别,超过七成受访者都倾向同意这两个说法。(见表)
调查也发现我国男女对政治的关注程度有别。无论是掌握政治知识,还是参加竞选群众大会,妇女相对都表现得比较不积极。例如,23.7%的男性受访者在2006年大选至少一次到竞选群众大会听演讲,女性受访者只有11.4%。
政策研究院的这项电话调查是在去年8月至10月对1090名年满21岁的国人进行。受访者的性别、种族、年龄、收入、职业和教育水平比例,与全国人口比例近似。
*chuching@sph.com.sg
年轻人较不会公开支持行动党
根据调查,和其他年龄层相比,年轻人比较不会公开表态支持人民行动党。
政策研究院去年在进行电话调查时,单刀直入地询问受访者在2006年大选中把选票投给哪个政党。结果发现,只有30.9%年龄介于21岁至39岁的年轻受访者表示支持行动党。其他年龄层支持执政党的受访者则有38.2%。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无论属于哪个年龄层,受访者在回答询问时表态支持行动党的比例,都比现实中的比例为高。政策研究院的报告指出,这显示一些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可能有所顾虑。
行动党在2006年大选的全国得票率是66.6%。不过,按调查结果计算,支持行动党的年轻人比例则高达87.3%,而年满40岁支持行动党的受访者更多达88.2%。
年轻人另一个不同之处,也表现在他们比较愿意回答投票给哪个政党的问题。
据了解,拒绝回答这道问题的受访者占约四分之一。其中,拒绝回答的年轻受访者只有19.3%,较不想回答的40岁以上受访者所占的28.5%,明显来得少。
政策研究院认为,这似乎指向一些受访者对这个问题感到不舒服,甚至担心。
负责该研究项目的陈赞浩认为这个现象相当有趣。他说,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比较不那么担心,同时对“投票是秘密的”这句话的解读也不同。较年长的一辈可能以为他们不应该对别人表明本身的投票立场。
我国年轻人一直以来都被形容为“对政治更为冷漠的一群”,然而一项本地最新的调查显示,这群在网络时代中成长的一代人,似乎比较年长国人更愿意主动从更多元的管道接收政治相关信息,也更积极参与政治。
不过,这项调查的结果也肯定了就整体而言,国人一般上还是不太愿意参与政治。十人之中就有约八人没参与符合学术定义的政治活动,包括在请愿书上签名、投函报章或写信给国会议员、出席由基层组织或政府主办的讨论会、在网上发表或阅读政治相关内容,或转发这些内容等。
尽管如此,年轻人显然更会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去参与政治。调查发现,透过网络参与政治的受访者比率虽然只有16.8%,但会在网上参与政治的年轻人明显较多,达25.5%。
政策研究院在刚过去的大选之前进行了一项关于国人的政治特点和传媒使用的倾向的电话调查。它分析后确认年轻人的政治态度与较年长国人存有一定差别。例如就政治新闻来说,86%年龄介于21岁至39岁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至少适度重要(moderately important)。相比之下,只有35.5%年满60岁的受访者同意这个观点。
调查也发现,从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电视及新媒体如互联网的使用来看,身为“网络一代”的年轻人也更为积极透过主流媒体的电子版如早报网,以及网络媒体如论政网站“网络公民”(The Online Citizen)等去吸收政治资讯。
主导这项调查的三名研究员之一的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赞浩指出,这项调查有助于了解年轻人对政治的心态,并反驳了一些对于他们的刻板印象。
“相比之下,年轻人更稍多地参与政治,也稍微比较积极,但是参与程度高不了多少。可以肯定的是,指他们冷漠是不正确的。”
阅读网络媒体新闻的人数虽然不多,却也非微不足道。不过,陈赞浩引述调查结果指出,他们不只是完全依赖替代性网络媒体,多数时候他们都会上主流媒体去了解更完整的信息。
另外,调查报告也显示虽然全体受访者仍将传统媒体视为最受信赖的政治信息来源(见表),但是年龄介于21岁至39岁的受访者对互联网上的政治新闻的信任度比较高,比率达74.8%。相比之下,61.9%年龄介于40岁至59岁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的政治信息还可以相信。相信互联网的年满60岁受访者也大约占六成。
然而,代沟虽然确实存在,差异却不是很大。针对一些如“新加坡应由强势领导人领导”与“经济增长比言论自由重要”的课题,尽管认同程度有别,超过七成受访者都倾向同意这两个说法。(见表)
调查也发现我国男女对政治的关注程度有别。无论是掌握政治知识,还是参加竞选群众大会,妇女相对都表现得比较不积极。例如,23.7%的男性受访者在2006年大选至少一次到竞选群众大会听演讲,女性受访者只有11.4%。
政策研究院的这项电话调查是在去年8月至10月对1090名年满21岁的国人进行。受访者的性别、种族、年龄、收入、职业和教育水平比例,与全国人口比例近似。
*chuching@sph.com.sg
年轻人较不会公开支持行动党
根据调查,和其他年龄层相比,年轻人比较不会公开表态支持人民行动党。
政策研究院去年在进行电话调查时,单刀直入地询问受访者在2006年大选中把选票投给哪个政党。结果发现,只有30.9%年龄介于21岁至39岁的年轻受访者表示支持行动党。其他年龄层支持执政党的受访者则有38.2%。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无论属于哪个年龄层,受访者在回答询问时表态支持行动党的比例,都比现实中的比例为高。政策研究院的报告指出,这显示一些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可能有所顾虑。
行动党在2006年大选的全国得票率是66.6%。不过,按调查结果计算,支持行动党的年轻人比例则高达87.3%,而年满40岁支持行动党的受访者更多达88.2%。
年轻人另一个不同之处,也表现在他们比较愿意回答投票给哪个政党的问题。
据了解,拒绝回答这道问题的受访者占约四分之一。其中,拒绝回答的年轻受访者只有19.3%,较不想回答的40岁以上受访者所占的28.5%,明显来得少。
政策研究院认为,这似乎指向一些受访者对这个问题感到不舒服,甚至担心。
负责该研究项目的陈赞浩认为这个现象相当有趣。他说,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比较不那么担心,同时对“投票是秘密的”这句话的解读也不同。较年长的一辈可能以为他们不应该对别人表明本身的投票立场。
Saturday, May 14, 2011
国人旅游兴致恢复 (2011-05-13)
● 陈能端
大选尘埃落定,新加坡人趁年中学校假期出国游玩的兴致也逐渐恢复。受访的旅行社告诉本报,过去两个星期,他们接获的旅游询问明显增加,生意额上升了10%。
业界人士指出,新加坡人一般在三、四月就会开始策划年中假期、预订旅游配套,但今年有几个不确定因素扰乱了这个习惯。
曾兄弟旅行社市场通讯经理尹美珊说:“传统上,过了农历新年就会有顾客上门预定年中假期的配套,然后三、四月就是订购的高峰期。不过今年我们碰到了‘双重打击’,一方面是日本地震,另外就是大选日期没有确定。”
但自李显龙总理4月19日做出国会解散和投票日的重要宣布后,情况就有了显著的转变。目前距离6月假期还有一个月的冲刺窗口,尹美珊表示,曾兄弟旅行社预料可争取和去年同时期保持相同的营业额。
大通旅游是另一家生意回弹的旅行社。大通旅游高级副总经理(市场与公关)余柳华分析道:“举行大选导致相关行业人士之前都无法请假或者安排出国,这就包括公务员和媒体工作者,所以他们现在才开始规划假期行程。当然,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大选过去了,大家终于可以放下心情,准备去轻松一下。”
大选划上句点虽然缓和了国人的紧绷心情,但不是所有的旅行社都和曾兄弟一样乐观,认为今年年中的营业额可以和去年同时期的持平。
大通旅游、中美旅游和康泰旅行社就估计,和去年6月相比,今年的营业额将减少10至15%。这主要和消费者仍对日本这个旅游景点战战兢兢有关。
中美旅游市场与传播经理伍逸梅说:“日本市场占了我们业务蛮大的部分,而新加坡人还没有完全重拾对日本的信心,所以我们的营业额难免会受到影响。”
日本多年来都是国人首选的旅游地点之一,现在少了这个选择,国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欧洲、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和其他东南亚地区。
余柳华说:“最终我们或许可以争取到和去年持平或者是更多的客户,但是利润很难比较。打个比方,一个日本团的利润是东南亚团的三倍。”
康泰旅行社市场部经理曹惠美补充了营业额很可能下跌的另一个原因。她说:“除了日本的因素,一些国人可能会因为大选耽误了他们做出旅游决定,干脆6月不出国了。”
日本旅游人数
年底强劲回弹?
因为担忧日本核辐射的情况,国人对前往当地旅行的需求还未恢复到地震发生前的水平。但不同旅行社正通过各种方式重建国人对日本的信心,而业界也普遍认为,到了今年年底,日本旅游将强劲回弹。
康泰旅行社以“超值”配套吸引了65人参加他们七天五夜的北海道之行。这个旅行团本月16日(星期一)启程,每名顾客的旅费(不含税)最低为999元,最高为1399元。日本发生地震之前,这样的配套价格一般接近2400元。
这相信是日本3月发生九级大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的重大灾难后,本地出发到日本人数最多的旅行团。本报这个月初曾报道,专做日本旅游的Follow Me Japan旅行社4月底带领21人的旅行团到日本东京游玩,成为日本灾后本地第一个前往东京的旅游团。
碰巧的是,曾兄弟旅行社下星期一也会有14人的旅行团到日本旅游六天。旅行团的团员是曾兄弟各个部门的职员和他们的亲友,他们凭职员优惠价到那里旅行,而他们这次出国还有特别任务在身。他们回国后,不但会和顾客分享旅游的美好回忆,还会把照片和相关信息上载到公司的网站或个人面簿网页上。
尹美珊指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公司的职员可以充当“旅游大使”,通过他们的个人经历,解除消费者对前往日本观光的恐惧。
新加坡全国旅行社协会总裁邱武侯受访时表示,新加坡人对日本的热忱自始至终都没有减少,目前若持有观望态度,只是因为无法克服心理障碍。
他说:“时间过去了,人们就会淡忘辐射问题。新加坡人这么喜欢日本,我有信心到年底的时候,日本的旅游人数就会回到正常水平。”
曹惠美也赞同这样的看法,但她认为旅游配套的价格将是推动人们重新选择日本为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
她说:“如果年底的时候,到日本的机票和配套价格上调到地震之前的水平,有些人可能还是会觉得不需要这么快到日本去,而是选择到其他地方。”
大选尘埃落定,新加坡人趁年中学校假期出国游玩的兴致也逐渐恢复。受访的旅行社告诉本报,过去两个星期,他们接获的旅游询问明显增加,生意额上升了10%。
业界人士指出,新加坡人一般在三、四月就会开始策划年中假期、预订旅游配套,但今年有几个不确定因素扰乱了这个习惯。
曾兄弟旅行社市场通讯经理尹美珊说:“传统上,过了农历新年就会有顾客上门预定年中假期的配套,然后三、四月就是订购的高峰期。不过今年我们碰到了‘双重打击’,一方面是日本地震,另外就是大选日期没有确定。”
但自李显龙总理4月19日做出国会解散和投票日的重要宣布后,情况就有了显著的转变。目前距离6月假期还有一个月的冲刺窗口,尹美珊表示,曾兄弟旅行社预料可争取和去年同时期保持相同的营业额。
大通旅游是另一家生意回弹的旅行社。大通旅游高级副总经理(市场与公关)余柳华分析道:“举行大选导致相关行业人士之前都无法请假或者安排出国,这就包括公务员和媒体工作者,所以他们现在才开始规划假期行程。当然,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大选过去了,大家终于可以放下心情,准备去轻松一下。”
大选划上句点虽然缓和了国人的紧绷心情,但不是所有的旅行社都和曾兄弟一样乐观,认为今年年中的营业额可以和去年同时期的持平。
大通旅游、中美旅游和康泰旅行社就估计,和去年6月相比,今年的营业额将减少10至15%。这主要和消费者仍对日本这个旅游景点战战兢兢有关。
中美旅游市场与传播经理伍逸梅说:“日本市场占了我们业务蛮大的部分,而新加坡人还没有完全重拾对日本的信心,所以我们的营业额难免会受到影响。”
日本多年来都是国人首选的旅游地点之一,现在少了这个选择,国人的注意力转移到欧洲、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和其他东南亚地区。
余柳华说:“最终我们或许可以争取到和去年持平或者是更多的客户,但是利润很难比较。打个比方,一个日本团的利润是东南亚团的三倍。”
康泰旅行社市场部经理曹惠美补充了营业额很可能下跌的另一个原因。她说:“除了日本的因素,一些国人可能会因为大选耽误了他们做出旅游决定,干脆6月不出国了。”
日本旅游人数
年底强劲回弹?
因为担忧日本核辐射的情况,国人对前往当地旅行的需求还未恢复到地震发生前的水平。但不同旅行社正通过各种方式重建国人对日本的信心,而业界也普遍认为,到了今年年底,日本旅游将强劲回弹。
康泰旅行社以“超值”配套吸引了65人参加他们七天五夜的北海道之行。这个旅行团本月16日(星期一)启程,每名顾客的旅费(不含税)最低为999元,最高为1399元。日本发生地震之前,这样的配套价格一般接近2400元。
这相信是日本3月发生九级大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的重大灾难后,本地出发到日本人数最多的旅行团。本报这个月初曾报道,专做日本旅游的Follow Me Japan旅行社4月底带领21人的旅行团到日本东京游玩,成为日本灾后本地第一个前往东京的旅游团。
碰巧的是,曾兄弟旅行社下星期一也会有14人的旅行团到日本旅游六天。旅行团的团员是曾兄弟各个部门的职员和他们的亲友,他们凭职员优惠价到那里旅行,而他们这次出国还有特别任务在身。他们回国后,不但会和顾客分享旅游的美好回忆,还会把照片和相关信息上载到公司的网站或个人面簿网页上。
尹美珊指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公司的职员可以充当“旅游大使”,通过他们的个人经历,解除消费者对前往日本观光的恐惧。
新加坡全国旅行社协会总裁邱武侯受访时表示,新加坡人对日本的热忱自始至终都没有减少,目前若持有观望态度,只是因为无法克服心理障碍。
他说:“时间过去了,人们就会淡忘辐射问题。新加坡人这么喜欢日本,我有信心到年底的时候,日本的旅游人数就会回到正常水平。”
曹惠美也赞同这样的看法,但她认为旅游配套的价格将是推动人们重新选择日本为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因素。
她说:“如果年底的时候,到日本的机票和配套价格上调到地震之前的水平,有些人可能还是会觉得不需要这么快到日本去,而是选择到其他地方。”
赌场日均收入894万高于金沙 云顶新加坡首季营收增近三倍
早报 (2011-05-13)● 陈爱薇
云顶新加坡(Genting Singapore)首季营收增加近三倍,赌场圣淘沙名胜世界(RWS)日均收入为894万元,较滨海湾金沙(MBS)的日均收入635万元多出近40%。
赌场名胜世界于去年2月开业,经营一年以来仍以去年第二季开业时平均日收960万元的成绩最亮丽,第三季和第四季的平均日收分别为795万元和843万元。
今年第一季随着赌场、新加坡环球影城(USS)和酒店的业务持续增长,云顶新加坡首季的营收大增266%报9亿2260万元。此外,集团也从上年蒙受3亿9628万元亏损,转为取得3亿零544万元净利;税前盈利则猛增420%,报3亿8289万元。
环球影城每天吸引7400人
云顶新加坡旗下综合度假胜地(IR)取得表现最好的季度扣税前营业盈利(EBITDA),增加347%报5亿3789万元。名胜世界的营收增加260%报8亿零440万元,以首季共有90天来计算,赌场每日平均收入为894万元。
名胜世界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贵宾客户(VIP),较上年同期增加19%,如今占赌场毛营收的62%。
另一方面,环球影城每天平均吸引7400人,每名游客平均消费88元;酒店入住率达79%,平均房价为280元。
集团这一季业绩普遍比去年第四季出色,去年第四季营收报7亿7520万元,净利达到9165万元(不包括已终止的英国业务),税前盈利报3亿8980万元。
名胜世界去年第四季营收报7亿7520万元,日均收入为843万元。环球影城去年第四季每天平均8300人,每名游客平均消费85元;酒店入住率为79%,平均房价为294元。
集团昨天在业绩报告中表示,今年第二季酒店的入住率预料受惠于夏季假期。新加坡环球影城将于本月底举行盛大开幕仪式,下半年将迎来海事博物馆及水族馆。
此外,度假屋的第二阶段工程为加强设计而延误,预计西区度假屋将于2012年投入运作。
反观滨海湾金沙,今年首三个月的税前盈利环比跌7%报2亿8450万美元(3亿4960万新元),主要因为赌客手气旺,及手气差的赌客拖欠赌场的债款达1100万美元(1354万新元)。
赌场营收增加730万美元(890万新元)报4亿644万美元(5亿7189万新元),日均收入为635万元;酒店入住率为86.3%,平均房价为285美元(351新元)。
金英证券分析师受询时指出,云顶新加坡仍占据贵宾客户和大众客户的主要市场。云顶新加坡看来更有能力吸引贵宾客户,并有意集中力量吸引这一方面的客户。分析师相信市场将对业绩作出正面回应。
印度IIFL资本公司分析师认为,新加坡是亚洲东南方的门户,因此可以很好地把握亚洲博彩业崛起的机会;再加上首10年两家赌场垄断市场的局面,以及低博彩税和公司税,还有政府的支持,云顶新加坡较亚洲其他同行占优势。因此,分析师建议“买入”。
马来西亚兴本银行研究(RHB)5月初一份报告指出,新加坡云顶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赌场执照条例的改变、亚洲其他区域赌场的竞争、高于预期的营运成本、经济的稳健和复苏,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爆发。
云顶新加坡(Genting Singapore)首季营收增加近三倍,赌场圣淘沙名胜世界(RWS)日均收入为894万元,较滨海湾金沙(MBS)的日均收入635万元多出近40%。
赌场名胜世界于去年2月开业,经营一年以来仍以去年第二季开业时平均日收960万元的成绩最亮丽,第三季和第四季的平均日收分别为795万元和843万元。
今年第一季随着赌场、新加坡环球影城(USS)和酒店的业务持续增长,云顶新加坡首季的营收大增266%报9亿2260万元。此外,集团也从上年蒙受3亿9628万元亏损,转为取得3亿零544万元净利;税前盈利则猛增420%,报3亿8289万元。
环球影城每天吸引7400人
云顶新加坡旗下综合度假胜地(IR)取得表现最好的季度扣税前营业盈利(EBITDA),增加347%报5亿3789万元。名胜世界的营收增加260%报8亿零440万元,以首季共有90天来计算,赌场每日平均收入为894万元。
名胜世界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贵宾客户(VIP),较上年同期增加19%,如今占赌场毛营收的62%。
另一方面,环球影城每天平均吸引7400人,每名游客平均消费88元;酒店入住率达79%,平均房价为280元。
集团这一季业绩普遍比去年第四季出色,去年第四季营收报7亿7520万元,净利达到9165万元(不包括已终止的英国业务),税前盈利报3亿8980万元。
名胜世界去年第四季营收报7亿7520万元,日均收入为843万元。环球影城去年第四季每天平均8300人,每名游客平均消费85元;酒店入住率为79%,平均房价为294元。
集团昨天在业绩报告中表示,今年第二季酒店的入住率预料受惠于夏季假期。新加坡环球影城将于本月底举行盛大开幕仪式,下半年将迎来海事博物馆及水族馆。
此外,度假屋的第二阶段工程为加强设计而延误,预计西区度假屋将于2012年投入运作。
反观滨海湾金沙,今年首三个月的税前盈利环比跌7%报2亿8450万美元(3亿4960万新元),主要因为赌客手气旺,及手气差的赌客拖欠赌场的债款达1100万美元(1354万新元)。
赌场营收增加730万美元(890万新元)报4亿644万美元(5亿7189万新元),日均收入为635万元;酒店入住率为86.3%,平均房价为285美元(351新元)。
金英证券分析师受询时指出,云顶新加坡仍占据贵宾客户和大众客户的主要市场。云顶新加坡看来更有能力吸引贵宾客户,并有意集中力量吸引这一方面的客户。分析师相信市场将对业绩作出正面回应。
印度IIFL资本公司分析师认为,新加坡是亚洲东南方的门户,因此可以很好地把握亚洲博彩业崛起的机会;再加上首10年两家赌场垄断市场的局面,以及低博彩税和公司税,还有政府的支持,云顶新加坡较亚洲其他同行占优势。因此,分析师建议“买入”。
马来西亚兴本银行研究(RHB)5月初一份报告指出,新加坡云顶可能面对的风险包括赌场执照条例的改变、亚洲其他区域赌场的竞争、高于预期的营运成本、经济的稳健和复苏,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爆发。
Sunday, March 20, 2011
Friday, February 18, 2011
青少年被网络欺凌调查
早报
1、收到太多多余的电邮或传讯 50.4%
2、未经批准被他人上载录像或照片24.8%
3、在网上被人嘲笑 21.3%
4、在网上遭人鄙视或不理睬 21.3%
5、遭人散播谣言 19.0%
6、密码被盗用 13.0%
7、被人威胁 8.0%
8、有人冒充自己的身份 7.3%
1、收到太多多余的电邮或传讯 50.4%
2、未经批准被他人上载录像或照片24.8%
3、在网上被人嘲笑 21.3%
4、在网上遭人鄙视或不理睬 21.3%
5、遭人散播谣言 19.0%
6、密码被盗用 13.0%
7、被人威胁 8.0%
8、有人冒充自己的身份 7.3%
Saturday, February 12, 2011
国家意识:埃及的教课
'I really wanted to be part of the revolution and support it..
I didn't want the people who had died, & the ones who'd
protested every day, to pay the price alone for what all
Egyptians would benefit from.' Fatma Gaber, 16, Student
I didn't want the people who had died, & the ones who'd
protested every day, to pay the price alone for what all
Egyptians would benefit from.' Fatma Gaber, 16, Student
Friday, February 11, 2011
处在十字路口的新加坡
Singapore at the Crossroads
早报社论 狮城脉络 伍治坚
1965年到2009年
516 美元至 3万6537美元
人均国家生产总值(GDP)倍增70倍
生活素质极大提高
(一)一流的基础设施 first class basic amenities
(世界极的机场、医药设施、交通管理、教育系统)
(新加坡在科学、数学还有阅读名列世界前5名)
(二)完善严格的法治环境 efficient legal system
(廉洁的政府领导)
(三)充沛的人才供应 ample supply of talent pool
(招聘外来人才⋯⋯保持竞争力、学习顶尖的技术和经验)
(2010年新加坡的平均生育率avg birth rate大概在1.16)
(2010年新加坡的人口大概已经达到5百万[5 million]人次)
新加坡过去30年英文普及(common-place,
national language)的程度
优势shi4 advantage 劣lie4势 disadvantage
和谐的多元种族 harmonious multi-racial society
跨国企业投资设厂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
迎头赶上
教育程度、人口素质su4zhi4 calibre/quality of our
citizens
cream of the crop 出类拔萃?精英(elite)
精益求精:做事情,学习必须做到最好的一种态度。
鼓励创新creativity and enterprise,
寻求新的增长点 growth points
F1方程式车赛、综合娱乐城 Integrated Resort [IR]
Casino:赌场(本地开设IR为了刺激旅游业)
弱不禁风、温室里的小花 greenhouse little flower
[比喻 metaphor:小花=现在的青少年、温室:父母和长辈]
(经不起风浪,吃不起苦、没有家长的庇护就无法自力更生)
草莓一族 Strawberry generation 脆弱 cui4ruo4
(definition源自于台湾:草莓外表很好看但却经不起摔,只要
轻微碰撞就会损坏)
(年轻一代需要学习刻苦耐劳的能力、自强不息)
早报社论 狮城脉络 伍治坚
1965年到2009年
516 美元至 3万6537美元
人均国家生产总值(GDP)倍增70倍
生活素质极大提高
(一)一流的基础设施 first class basic amenities
(世界极的机场、医药设施、交通管理、教育系统)
(新加坡在科学、数学还有阅读名列世界前5名)
(二)完善严格的法治环境 efficient legal system
(廉洁的政府领导)
(三)充沛的人才供应 ample supply of talent pool
(招聘外来人才⋯⋯保持竞争力、学习顶尖的技术和经验)
(2010年新加坡的平均生育率avg birth rate大概在1.16)
(2010年新加坡的人口大概已经达到5百万[5 million]人次)
新加坡过去30年英文普及(common-place,
national language)的程度
优势shi4 advantage 劣lie4势 disadvantage
和谐的多元种族 harmonious multi-racial society
跨国企业投资设厂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
迎头赶上
教育程度、人口素质su4zhi4 calibre/quality of our
citizens
cream of the crop 出类拔萃?精英(elite)
精益求精:做事情,学习必须做到最好的一种态度。
鼓励创新creativity and enterprise,
寻求新的增长点 growth points
F1方程式车赛、综合娱乐城 Integrated Resort [IR]
Casino:赌场(本地开设IR为了刺激旅游业)
弱不禁风、温室里的小花 greenhouse little flower
[比喻 metaphor:小花=现在的青少年、温室:父母和长辈]
(经不起风浪,吃不起苦、没有家长的庇护就无法自力更生)
草莓一族 Strawberry generation 脆弱 cui4ruo4
(definition源自于台湾:草莓外表很好看但却经不起摔,只要
轻微碰撞就会损坏)
(年轻一代需要学习刻苦耐劳的能力、自强不息)
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
Hard Truths to Keep Singapore Going (Lee Kuan Yew)
社论 审时度势 朱挺
新加坡不算真正的国家
挺身而出、牺牲、民族魂魄
顽强、坚韧的国民性格
凝聚力,向心力
包容
国民精神比物质富裕重要
年轻一代没有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
理所当然
不屈不挠、延续
经历风雨、团结、战胜艰难
形成自我认同、让各族都引以为豪的国家文化
社论 审时度势 朱挺
新加坡不算真正的国家
挺身而出、牺牲、民族魂魄
顽强、坚韧的国民性格
凝聚力,向心力
包容
国民精神比物质富裕重要
年轻一代没有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
理所当然
不屈不挠、延续
经历风雨、团结、战胜艰难
形成自我认同、让各族都引以为豪的国家文化
Thursday, February 10, 2011
宅男
百度百科
指每天在屋子里不出去,每天玩游戏的人。
特点是不出门,交往不多。
喜欢收集奇怪的东西。
他们主要是高中生有些同学几个月都不出门。
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社会交往,沉迷于玩电脑游戏、
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连续剧的这群人,都可以叫宅男。
而下班后回家沉迷于某一件事物(哪怕和电脑网络无关),
社会交往不多的人,也会被称为“宅男”。
1、痴迷:痴迷于某事物,动漫,明星,某人,某事情此种痴迷也是突发性的,
突然爱上。不能自拔。
2、依赖电脑:长时间不能用电脑将会很要命。
3、依赖网络:干什么都想上网。上网又没事做。经常挂在网上面。
4、不想去上学/上班:有时候会很厌恶上学/上班。极度讨厌。但却继续没有办法。
5、作息时间很不稳定:没有一个规整的作息时间。
6、极少出门:与其出门。不如呆在家里。参与一个要出门的活动往往会花很多时间考虑。
7、不喜欢接触陌生人:在现实中与陌生人交流。认识陌生人会感到恐惧。
8、性格多少有两面性:在不喜欢的事情面前。会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得过且过。
有时候感觉自己有双重性格。
[宅男]
宅男
9、收藏癖:最少喜欢收藏一种或多种物品。并乐此不疲。
10、独身:一般情况下是独身。
11、胖:体型偏胖不会瘦就是了。
宅男
12、喜欢或有写日记/日志:喜欢写日志或日记。或用相片记录自己的生活。
13、喜欢上虚拟的人物:有喜欢上虚拟人物的倾向。比如漫画里的角色。书本里的角色等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14、闷骚:无可否认。宅人是世界上最闷骚的人之一。或多或少都被人评论自己闷骚。
15、常常会有一只宠物。
16、常常坐在厕所里。直到两腿发麻。站不起来。
指每天在屋子里不出去,每天玩游戏的人。
特点是不出门,交往不多。
喜欢收集奇怪的东西。
他们主要是高中生有些同学几个月都不出门。
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社会交往,沉迷于玩电脑游戏、
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连续剧的这群人,都可以叫宅男。
而下班后回家沉迷于某一件事物(哪怕和电脑网络无关),
社会交往不多的人,也会被称为“宅男”。
1、痴迷:痴迷于某事物,动漫,明星,某人,某事情此种痴迷也是突发性的,
突然爱上。不能自拔。
2、依赖电脑:长时间不能用电脑将会很要命。
3、依赖网络:干什么都想上网。上网又没事做。经常挂在网上面。
4、不想去上学/上班:有时候会很厌恶上学/上班。极度讨厌。但却继续没有办法。
5、作息时间很不稳定:没有一个规整的作息时间。
6、极少出门:与其出门。不如呆在家里。参与一个要出门的活动往往会花很多时间考虑。
7、不喜欢接触陌生人:在现实中与陌生人交流。认识陌生人会感到恐惧。
8、性格多少有两面性:在不喜欢的事情面前。会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得过且过。
有时候感觉自己有双重性格。
[宅男]
宅男
9、收藏癖:最少喜欢收藏一种或多种物品。并乐此不疲。
10、独身:一般情况下是独身。
11、胖:体型偏胖不会瘦就是了。
宅男
12、喜欢或有写日记/日志:喜欢写日志或日记。或用相片记录自己的生活。
13、喜欢上虚拟的人物:有喜欢上虚拟人物的倾向。比如漫画里的角色。书本里的角色等非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14、闷骚:无可否认。宅人是世界上最闷骚的人之一。或多或少都被人评论自己闷骚。
15、常常会有一只宠物。
16、常常坐在厕所里。直到两腿发麻。站不起来。
内在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早报 专题故事3
出生于尼泊尔和西藏边界的咏给.明就仁波切,幼年时曾患上恐慌症,三年闭关让他把痛苦转为快乐,更成为所属寺院最年轻的指导老师。
2002年,明就仁波切与少数几位长期从事禅修者,被邀请至威斯康辛大学卫斯门脑部造影与行为科学实验室,被科学家检视禅修对研禅者脑部的影响。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明就仁波切脑中与快乐相关的主要区域的神经活动,竟然跃升了百分之七百,因此被《时代》和《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咏给.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yur Rinpoche)的著作《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英文原书名为《喜乐的生活:揭开快乐的秘密与科学》The Joy of Living: Unlocking the Secret and Science of Happiness)初试啼声,即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中,同时也被翻译成超过20种不同的语言。
被问怎么才算是快乐,明就仁波切直言,他没把自己当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通常也不会去想自己快乐还是不快乐。他认为,快乐是体验宁静、平和、清澈和知足的内心历程,不取决于外界的环境。
“其实人的内心存在着真正的平静。如果你看到内在的快乐,让快乐开花,那就是真正的快乐。如果快乐依附在周遭事物上,那它就如于股市,会上下浮动。”明就仁波切说:“许多人寻找外在的快乐,或许最终真的可以得到许多,但人会不断追求更多。你会说:“哦,大都很好,不过⋯⋯,或者是‘我中了马票,不过最好中多一点’等等。””
出生于尼泊尔和西藏边界的咏给.明就仁波切,幼年时曾患上恐慌症,三年闭关让他把痛苦转为快乐,更成为所属寺院最年轻的指导老师。
2002年,明就仁波切与少数几位长期从事禅修者,被邀请至威斯康辛大学卫斯门脑部造影与行为科学实验室,被科学家检视禅修对研禅者脑部的影响。
这项突破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明就仁波切脑中与快乐相关的主要区域的神经活动,竟然跃升了百分之七百,因此被《时代》和《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咏给.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yur Rinpoche)的著作《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英文原书名为《喜乐的生活:揭开快乐的秘密与科学》The Joy of Living: Unlocking the Secret and Science of Happiness)初试啼声,即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中,同时也被翻译成超过20种不同的语言。
被问怎么才算是快乐,明就仁波切直言,他没把自己当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通常也不会去想自己快乐还是不快乐。他认为,快乐是体验宁静、平和、清澈和知足的内心历程,不取决于外界的环境。
“其实人的内心存在着真正的平静。如果你看到内在的快乐,让快乐开花,那就是真正的快乐。如果快乐依附在周遭事物上,那它就如于股市,会上下浮动。”明就仁波切说:“许多人寻找外在的快乐,或许最终真的可以得到许多,但人会不断追求更多。你会说:“哦,大都很好,不过⋯⋯,或者是‘我中了马票,不过最好中多一点’等等。””
Tuesday, February 08, 2011
Saturday, February 05, 2011
半数受访大学生流连网络日达5小时
一项针对本地3所大学的205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
半数的受访者每天至少有5个小时都在上网。
84.4%则会在网上“逾时”逗留。在这些受访者当中,
63.4%的大学生觉得高度依赖网络是有害的,
35.6%曾尝试减少在网上逗留的时间但却没有成功。
半数的受访者每天至少有5个小时都在上网。
84.4%则会在网上“逾时”逗留。在这些受访者当中,
63.4%的大学生觉得高度依赖网络是有害的,
35.6%曾尝试减少在网上逗留的时间但却没有成功。
Monday, January 17, 2011
早报调查:6成受访者虽有归属感,年轻人最不满生活费高涨
(2011-01-17)
郑景祥 魏瑜嶙
人民的归属感是国家之所以为国家的关键,我们这个年轻的国家数十年来,一直在加强建设人们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然而,前一段时间因为一位当过兵的大学生提出“不知道自己在保卫什么”,再引起人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归属感问题,所以在进行“选前探温”调查时,我们把身份认同列为其中一个课题。调查发现,身份认同问题在投票时,不如生活费、交通、房价等课题那么直接左右选民的选择。这一期的“选前探温”,我们来探讨这个课题在人们投下神圣一票时所发挥的影响度。
若新加坡是一栋大屋子,人民以此为家,什么能温暖这个家,让住在屋里的人对它产生归属感?
本报一项针对51名年龄介于15岁至29岁的年轻人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18%的年轻人只有在特殊的状况下才会意识到本身是新加坡人,另外6%根本不承认自己是新加坡人。
生活费高涨和外来人才的涌入,是最多年轻人申诉的问题。有近四分之一受访的年轻人甚至表示,当他们对政府有太多不满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移居外国。
南洋理工大学宇航系四年级学生林子睿(24岁),最近在南大一年一度的部长论坛上,对国务资政吴作栋说,他身为新加坡人却对国家归属心态产生了微妙转变。
林子睿在论坛上说,五年前,他以身为新加坡人为傲,但是随着政府政策的改变,外来人才涌入,他跟很多一同服役的朋友都觉得现在保卫家园,不知道是在保卫什么价值观。他觉得年轻人的新加坡精神日趋淡薄,对身在自己的国家越来越感到不自在。
吴资政当时答复道:“这是危机的先兆……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就真的很严重了。”
林子睿的看法虽然不能代表全部年轻人的意见,但却引起广泛的讨论:到底新加坡年轻人对国家是否真的缺乏归属感?
以五分为满分,一分为最低分,年轻人到底给自己的归属感打几分?
13.7%的受访者,给自己的归属感打了满分。他们认为,除了新加坡以外,没有能称为“家”的地方。
只有一个受访者(2%)打了最低的一分,表示如果有所选择,他不想成为新加坡人。
感觉自己“不太新加坡”的李汎旭 (26岁,财经分析员),提出了与林子睿相近的看法。他认为,外来人才的涌入,是导致他对新加坡缺乏归属感的主要原因。
多数参与调查的年轻人,则对自己的归属度打了四分,占了62.8%。这群人在多数时候以身为新加坡人而感到骄傲。
另外还有17.6%只在一些特定的时候,如国庆日或当身处国外,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新加坡人。
有归属感因为家人朋友在这里
超过九成的年轻人认为情感的牵挂,最能温暖他们心中的家。
半数(51%)的年轻人认为家人和朋友在此,是让他们对国家产生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另外41.1%则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对自己生长的环境感到熟悉。
其中一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18岁)觉得,身边能说新加坡式英语和双语的新加坡人让他感到亲切。
人民协会基层经理黄循仁(27岁)受访时说,在这里受教育、服兵役以及在此的亲友,都让他对新加坡更有归属感。
对大多数参与问卷调查的年轻人而言,良好的就业前景和是否能参加国家的发展反倒是其次。不过,工人党青年团成员许金桂(27岁)认为,能参与国家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问他原因何在?他反问:“亲自参与住家装潢布置过程,难道你不会对这个家有更深的归属感吗?”
他以自己为例说,在上大学时被委任为学生会财政,参与了委员会的发展,让他对自己的大学更有归属感。
本报小调查也发现,年轻人最关注的课题与其他年龄层的国人普遍关注的课题无异。高涨的生活费与通货膨胀(68.6%)、住屋问题(47.1%)和外来人才的涌入(43.1%)等三方面是年轻人感到不满的现实。看似与年轻人最息息相关的教育课题,反而没有引起太多抱怨。
曾针对外来人才涌入发表意见的林子睿,向记者进一步说明他的看法。他说,他觉得本地的外来人才已经多到临界点,而且目前也没有相关的研究可以证明新加坡人的生活因外来人才而有所改善。
除了一些让多数人感到不满的“大课题”以外,一些受访者也对一些“小细节”提出意见。包括觉得新加坡的服务态度差、新加坡社会不够优雅、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足等。
对现状不满可能考虑移民
对政府不满,年轻人会怎么做?
接近四分之一的人(23.5%)遇到不满的情况时,会选择移居到其他国家。做此选择的12人中,有8名是23岁以上的年轻人。
许翼丰(25岁,工程师)说,遇到不满的情况,虽然不会选择放弃国籍,但是会找机会到国外工作。
另外有25.5%的人会积极地面对,努力把环境改造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比如黄循仁,他选择参加基层工作,就是希望为社会服务,同时把自己这些年来从社会上所得的回馈给社会。
同样百分比的人则采取消极的态度,选择放任自己的不满情绪。
许金桂认为,有些新加坡人面对问题,具有的一个想法是:“我只是个普通的新加坡人,我无法改变些什么,就让政府来处理吧。”
小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共有76.5%接受调查的人,给对国家的归属感打了四分或以上,却只有25.5%在遇到不满时会积极地参与国家发展,把新加坡改造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有部分年轻人即使为自己的归属感打了高分,但是他们遇到不满时却选择移民或对问题置之不理。他们自认的归属感,似乎不足以让他们为这个地方付出努力,基本上年轻人还是抱着“凡是有政府管”的心态。
张思乐:
到国外发展不表示没归属感
年轻人和年长一辈对国家的归属感的诠释,虽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以前年轻人的接触面和机会远比现在少,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也可以到国外留学和创业,但他们却可以视这里为他们最终的家园。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高级政务次长及人民行动党青年团主席张思乐认为,虽然很多年轻人到国外寻求发展,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对这个国家缺乏归属感。相反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政府希望给他们创造更多机会,以我国为平台在国外取得成功。
他说:“我们不能也不想阻止年轻人出国,我们只能提醒他们新加坡是他们永远的家,有他们的亲戚朋友在这里。我们可以赞助或津贴他们向外发展,但他们成功之后要记得回来。”
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努力把新加坡打造得更具吸引力,鼓励他们在新加坡创业,对社会做出贡献。现在本地已经有更多迎合年轻人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觉得可以在这里生活、学习和发展。全国青年理事会在举办活动时也是朝这个方向进行。
但社会主义阵线秘书长谢智立却认为,政府在培养国家归属感方面做得“很差”。
政府政策等其他因素
除了问卷调查中所显示的理由,谢智立指政府的政策没有给年轻人足够的发言管道跟参与政治的机会,让年轻人觉得无法影响我国的政治发展,因此他们对这个国家缺乏归属感。
他说:“行动党设立集选区以及对反对党的手法等,使到一部分年轻人感到害怕,一部分不敢加入反对党,根本不能参与国家建设,还谈什么归属感?”
但张思乐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认为现在政府举办更多对话会和论坛,让年轻人有更多平台和国家领导直接交流,显示政府尊重和重视他们的看法。
谢智立也指许多年轻人承受过多学业上的压力,出来社会找到理想工作的概率又不高。他认为,就这两点来说,政府是失败的。尽管如此,他却不认为年轻人的不满会转换为给反对党的支持票。他们大多数会考虑到生活素质等更实际的问题而不想涉及政治。因此国家归属感对选举的影响力很有限。
学者、政治观察家:
身份认同不如民生问题热
这届的大选的议题,仍然会以切身的生活问题为主轴。虽然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关系国家的未来,但是一般选举不会放到那么高的层次来看待。
政治观察家赖涯桥认为,虽然新加坡在国际上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民感到很自豪,并且也在国外获得一定的方便,但是在日常生活里,人民并不会让国家归属感来左右自己投票时的选择。
他说:“在国外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把国家联结在一起,但在国内,特别在选举的时候,他们可能把它切割开来,把问题的焦点放在比较琐碎的生活问题上。”
赖涯桥指出,自建国以来虽然通过国民服役、学校升旗礼和国庆庆典等活动来强调国家归属感,但是整体的效果和力度都不够深和广,并没有深入文化和思想的层次。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恩赐则认为,政府很积极地通过全国青年理事会和社青体部在联系年轻人,而最近频频出台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措施也是针对年轻人对住屋的需求。这都是间接在建立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
新一代的选民有很大部分将来自中产阶级,而且所受的教育也会比较高,陈恩赐说:“这些年轻人虽然比较实际,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但是他们同时也希望参与国家的建设,以及被政府咨询。大选时他们会仔细盘算,哪一个候选人可以满足他们越多项要求,他们就选谁。”
接受问卷调查时,他们可能只是从新加坡作为一个家的角度来考量,但是选举的时候,则会对切身利益做计算。
对于75%接受调查的年轻人对国家有归属感,陈恩赐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合理的数据,一般年轻人都是具有国家意识的。但是对国家有归属感和支持政府或执政党并不可以划上等号。年轻人会关注工作和收入的稳定,但他们也更开放,更能接受改变,如果反对党有能干和可信的候选人出现,他们会认真考虑。
郑景祥 魏瑜嶙
人民的归属感是国家之所以为国家的关键,我们这个年轻的国家数十年来,一直在加强建设人们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然而,前一段时间因为一位当过兵的大学生提出“不知道自己在保卫什么”,再引起人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归属感问题,所以在进行“选前探温”调查时,我们把身份认同列为其中一个课题。调查发现,身份认同问题在投票时,不如生活费、交通、房价等课题那么直接左右选民的选择。这一期的“选前探温”,我们来探讨这个课题在人们投下神圣一票时所发挥的影响度。
若新加坡是一栋大屋子,人民以此为家,什么能温暖这个家,让住在屋里的人对它产生归属感?
本报一项针对51名年龄介于15岁至29岁的年轻人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18%的年轻人只有在特殊的状况下才会意识到本身是新加坡人,另外6%根本不承认自己是新加坡人。
生活费高涨和外来人才的涌入,是最多年轻人申诉的问题。有近四分之一受访的年轻人甚至表示,当他们对政府有太多不满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移居外国。
南洋理工大学宇航系四年级学生林子睿(24岁),最近在南大一年一度的部长论坛上,对国务资政吴作栋说,他身为新加坡人却对国家归属心态产生了微妙转变。
林子睿在论坛上说,五年前,他以身为新加坡人为傲,但是随着政府政策的改变,外来人才涌入,他跟很多一同服役的朋友都觉得现在保卫家园,不知道是在保卫什么价值观。他觉得年轻人的新加坡精神日趋淡薄,对身在自己的国家越来越感到不自在。
吴资政当时答复道:“这是危机的先兆……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就真的很严重了。”
林子睿的看法虽然不能代表全部年轻人的意见,但却引起广泛的讨论:到底新加坡年轻人对国家是否真的缺乏归属感?
以五分为满分,一分为最低分,年轻人到底给自己的归属感打几分?
13.7%的受访者,给自己的归属感打了满分。他们认为,除了新加坡以外,没有能称为“家”的地方。
只有一个受访者(2%)打了最低的一分,表示如果有所选择,他不想成为新加坡人。
感觉自己“不太新加坡”的李汎旭 (26岁,财经分析员),提出了与林子睿相近的看法。他认为,外来人才的涌入,是导致他对新加坡缺乏归属感的主要原因。
多数参与调查的年轻人,则对自己的归属度打了四分,占了62.8%。这群人在多数时候以身为新加坡人而感到骄傲。
另外还有17.6%只在一些特定的时候,如国庆日或当身处国外,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新加坡人。
有归属感因为家人朋友在这里
超过九成的年轻人认为情感的牵挂,最能温暖他们心中的家。
半数(51%)的年轻人认为家人和朋友在此,是让他们对国家产生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另外41.1%则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对自己生长的环境感到熟悉。
其中一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18岁)觉得,身边能说新加坡式英语和双语的新加坡人让他感到亲切。
人民协会基层经理黄循仁(27岁)受访时说,在这里受教育、服兵役以及在此的亲友,都让他对新加坡更有归属感。
对大多数参与问卷调查的年轻人而言,良好的就业前景和是否能参加国家的发展反倒是其次。不过,工人党青年团成员许金桂(27岁)认为,能参与国家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问他原因何在?他反问:“亲自参与住家装潢布置过程,难道你不会对这个家有更深的归属感吗?”
他以自己为例说,在上大学时被委任为学生会财政,参与了委员会的发展,让他对自己的大学更有归属感。
本报小调查也发现,年轻人最关注的课题与其他年龄层的国人普遍关注的课题无异。高涨的生活费与通货膨胀(68.6%)、住屋问题(47.1%)和外来人才的涌入(43.1%)等三方面是年轻人感到不满的现实。看似与年轻人最息息相关的教育课题,反而没有引起太多抱怨。
曾针对外来人才涌入发表意见的林子睿,向记者进一步说明他的看法。他说,他觉得本地的外来人才已经多到临界点,而且目前也没有相关的研究可以证明新加坡人的生活因外来人才而有所改善。
除了一些让多数人感到不满的“大课题”以外,一些受访者也对一些“小细节”提出意见。包括觉得新加坡的服务态度差、新加坡社会不够优雅、新加坡人环保意识不足等。
对现状不满可能考虑移民
对政府不满,年轻人会怎么做?
接近四分之一的人(23.5%)遇到不满的情况时,会选择移居到其他国家。做此选择的12人中,有8名是23岁以上的年轻人。
许翼丰(25岁,工程师)说,遇到不满的情况,虽然不会选择放弃国籍,但是会找机会到国外工作。
另外有25.5%的人会积极地面对,努力把环境改造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比如黄循仁,他选择参加基层工作,就是希望为社会服务,同时把自己这些年来从社会上所得的回馈给社会。
同样百分比的人则采取消极的态度,选择放任自己的不满情绪。
许金桂认为,有些新加坡人面对问题,具有的一个想法是:“我只是个普通的新加坡人,我无法改变些什么,就让政府来处理吧。”
小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共有76.5%接受调查的人,给对国家的归属感打了四分或以上,却只有25.5%在遇到不满时会积极地参与国家发展,把新加坡改造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有部分年轻人即使为自己的归属感打了高分,但是他们遇到不满时却选择移民或对问题置之不理。他们自认的归属感,似乎不足以让他们为这个地方付出努力,基本上年轻人还是抱着“凡是有政府管”的心态。
张思乐:
到国外发展不表示没归属感
年轻人和年长一辈对国家的归属感的诠释,虽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以前年轻人的接触面和机会远比现在少,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也可以到国外留学和创业,但他们却可以视这里为他们最终的家园。
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高级政务次长及人民行动党青年团主席张思乐认为,虽然很多年轻人到国外寻求发展,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对这个国家缺乏归属感。相反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政府希望给他们创造更多机会,以我国为平台在国外取得成功。
他说:“我们不能也不想阻止年轻人出国,我们只能提醒他们新加坡是他们永远的家,有他们的亲戚朋友在这里。我们可以赞助或津贴他们向外发展,但他们成功之后要记得回来。”
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努力把新加坡打造得更具吸引力,鼓励他们在新加坡创业,对社会做出贡献。现在本地已经有更多迎合年轻人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觉得可以在这里生活、学习和发展。全国青年理事会在举办活动时也是朝这个方向进行。
但社会主义阵线秘书长谢智立却认为,政府在培养国家归属感方面做得“很差”。
政府政策等其他因素
除了问卷调查中所显示的理由,谢智立指政府的政策没有给年轻人足够的发言管道跟参与政治的机会,让年轻人觉得无法影响我国的政治发展,因此他们对这个国家缺乏归属感。
他说:“行动党设立集选区以及对反对党的手法等,使到一部分年轻人感到害怕,一部分不敢加入反对党,根本不能参与国家建设,还谈什么归属感?”
但张思乐却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认为现在政府举办更多对话会和论坛,让年轻人有更多平台和国家领导直接交流,显示政府尊重和重视他们的看法。
谢智立也指许多年轻人承受过多学业上的压力,出来社会找到理想工作的概率又不高。他认为,就这两点来说,政府是失败的。尽管如此,他却不认为年轻人的不满会转换为给反对党的支持票。他们大多数会考虑到生活素质等更实际的问题而不想涉及政治。因此国家归属感对选举的影响力很有限。
学者、政治观察家:
身份认同不如民生问题热
这届的大选的议题,仍然会以切身的生活问题为主轴。虽然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关系国家的未来,但是一般选举不会放到那么高的层次来看待。
政治观察家赖涯桥认为,虽然新加坡在国际上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民感到很自豪,并且也在国外获得一定的方便,但是在日常生活里,人民并不会让国家归属感来左右自己投票时的选择。
他说:“在国外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把国家联结在一起,但在国内,特别在选举的时候,他们可能把它切割开来,把问题的焦点放在比较琐碎的生活问题上。”
赖涯桥指出,自建国以来虽然通过国民服役、学校升旗礼和国庆庆典等活动来强调国家归属感,但是整体的效果和力度都不够深和广,并没有深入文化和思想的层次。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恩赐则认为,政府很积极地通过全国青年理事会和社青体部在联系年轻人,而最近频频出台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措施也是针对年轻人对住屋的需求。这都是间接在建立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
新一代的选民有很大部分将来自中产阶级,而且所受的教育也会比较高,陈恩赐说:“这些年轻人虽然比较实际,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但是他们同时也希望参与国家的建设,以及被政府咨询。大选时他们会仔细盘算,哪一个候选人可以满足他们越多项要求,他们就选谁。”
接受问卷调查时,他们可能只是从新加坡作为一个家的角度来考量,但是选举的时候,则会对切身利益做计算。
对于75%接受调查的年轻人对国家有归属感,陈恩赐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合理的数据,一般年轻人都是具有国家意识的。但是对国家有归属感和支持政府或执政党并不可以划上等号。年轻人会关注工作和收入的稳定,但他们也更开放,更能接受改变,如果反对党有能干和可信的候选人出现,他们会认真考虑。
Sunday, January 16, 2011
Schools should nurture 'three loves' in students: SM
Singapore | Updated today at 06:00 AM
By Andrea Ong
SENIOR Minister Goh Chok Tong on Saturday identified two additional challenges that Singapore now faces, on top of its perennial efforts to ensure inter-racial harmony.
These are: the widening income gap and the need to welcome foreigners.
Speaking to 300 students and parents at an Edusave award ceremony in his Marine Parade ward, SM Goh sketched out these challenges and called on the young to help the community tackle them.
On the issue of widening inequality, he said that Singapore 'emphasises inclusive growth'. 'Economic growth must benefit all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Otherwise, our community may be divided by differences in income levels within it.'
Meanwhile, Singapore's low birth rates and ageing population mean that the workforce has to be supplemented by foreigners, he said.
To help the country meet these challenges, young Singaporeans should demonstrate a 'love for the community', he said. 'Our young must not become too self-absorbed in their quest for personal achievement... and forget about contributing to the community they live in.'
By Andrea Ong
SENIOR Minister Goh Chok Tong on Saturday identified two additional challenges that Singapore now faces, on top of its perennial efforts to ensure inter-racial harmony.
These are: the widening income gap and the need to welcome foreigners.
Speaking to 300 students and parents at an Edusave award ceremony in his Marine Parade ward, SM Goh sketched out these challenges and called on the young to help the community tackle them.
On the issue of widening inequality, he said that Singapore 'emphasises inclusive growth'. 'Economic growth must benefit all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Otherwise, our community may be divided by differences in income levels within it.'
Meanwhile, Singapore's low birth rates and ageing population mean that the workforce has to be supplemented by foreigners, he said.
To help the country meet these challenges, young Singaporeans should demonstrate a 'love for the community', he said. 'Our young must not become too self-absorbed in their quest for personal achievement... and forget about contributing to the community they live in.'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