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05, 2011

调查:怪别人对他们不够优雅 新加坡人自认很优雅

早报 (2011-07-05) ● 沈越 王秘 报道

新加坡人自认已经很优雅,总是怪别人对他们不够优雅,而外国旅客则认为,其实新加坡人都很优雅。

  根据“新加坡行善运动”所做最新调查显示,国人在评估自我及他人的优雅程度上有巨大分歧。此外,外国游客对新加坡人的优雅程度评价高,与国人评估其他国人的优雅程度形成强烈对比。

  88%受访的新加坡人认为,他们在过去6个月内曾经做过好事,但只有55%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同一时期感受到别人的善意。

  另外,有43%受访者自认亲切待人,但只有15%受访者认为其他国人亲切对待自己。也有35%受访者表示,曾对他人做过善事,却没有得到任何善意的回应。

  针对这点,新加坡行善运动秘书处总经理袁国栋博士受访时说:“这项调查结果显示,行善运动的根本问题是新加坡人很‘自我’,只记得自己善待他人,却忘了他人如何善待自己。”

  他也说:“要改变这样的观念,首先就是要提醒人们多答谢曾帮过自己的人。向他人释放善意并不需要太多精力,如帮他人开门等。若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新加坡的优雅程度肯定能提高。”

  多数受访者也认为国人只在对待家人与朋友时亲切和善。66%受访者同意,新加坡已是一个优雅社会。62%受访者则认为,新加坡生活节奏太快,不可能成为更加优雅的社会。

  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游客认为新加坡是个优雅社会,排名超越了日本、泰国、澳洲及美国等地。

问卷调查

反映片面现象

  南洋理工学院社会系副教授郭建文受访时表示,问卷调查的结论很可能只反映片面的现象。

  他表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许多人在接受问卷调查时存有利己心态,因为批评他人远比批评自己来得容易。受访者也极有可能刻意提供一些答案,好让当局有所行动。

  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新加坡需要更严厉的法律及罚款制度提高国人的友善程度,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未来的行善运动应该注重解决具体的无礼行为。

  另外,31%受访者希望看到更多公众教育,5%受访者则认为,改善家教有助提高新加坡人的优雅程度。

  对此,袁博士表示,优雅必须从家里开始,教育和灌输优雅价值观应该是全方位进行,并不单纯是学校及社会的责任。家长如果没有以身作则,很难要求孩子优雅。

  这是新加坡行善理事会第三次进行新加坡优雅指数的调查,今年总共有1404人参与。新加坡今年的优雅指数为60点,比起去年的61点,下降1点,比前年的58点,高出2点,整体成绩平稳。

*sheny@sph.com.sg

*wangm@sph.com.sg

搭公共交通和出外用餐 最能考验国人行为

新加坡人在哪些方面不够优雅,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调查显示,新加坡人的无礼行为最常出现在公共交通、公共场所以及公共餐饮场所里。

  针对这份调查结果,记者访问的大部分公众都认为,新加坡人需要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上表现得更优雅这一点。

  陈鸣骢(48岁,物流业职员)说,地铁上的让座文化依然欠缺,还有在停车场里,一些驾车者倒车太慢,后方排队的驾驶者缺乏耐心,动不动就按喇叭抗议,很不礼貌。

不懂得“分享”

  来自苏格兰的约翰(46岁,工程师)去过不少国家,他说相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新加坡人在“分享”这点上做得不够好,比如在食阁吃饭时喜欢霸占整张桌子,而不太愿意与人同桌。

  对此,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柯宝星(Kirpal Singh)认为,新加坡人过于功利,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优雅文化自然难以形成。

  他表示,优雅文化要在本地生根发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国人如果只是点点头承认有这个问题,问题并不能自动解决。国人更需要以谦逊的心与纪律,把问题矫正过来。

  新加坡人虽然觉得国人在行为上可能不够优雅,但是不否认新加坡人本质是善良的。张巧萍(29岁,培训员)认为新加坡人虽然有些自我,但是在对待老人和弱势群体上还是充满爱心的。

  来自中国的永久居民张令(39岁,会计师)说,虽然新加坡没有遭遇过天灾人祸,但是在其他国家发生灾难时,都能从报章上看到新加坡人踊跃捐钱的报道,这说明新加坡人对别人的痛苦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