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9, 2007

三管齐下检测骨痛热症

● 林佩碧

骨痛热症在本区域肆虐多年,至今没有疫苗或药物可医治,及早而准确的诊断变得益发重要,因为病人不仅能尽快接受适当的照料,也有助于控制病情扩散。

  不过,国家环境局环境卫生研究院院长黄丽菁博士认为,科学界至今还未研发出一套百分百“完美”的诊断检测器。

  环境卫生研究院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三管齐下”,以便在最短时间、最准确地检测出患者是否受骨痛热症感染、属于哪种病毒类型等。

  骨痛热症病毒有四种类型。过去三年,在本地较流行的是骨痛热症1型病毒,今年肆虐的病毒主要是第2型。

  黄丽菁指出,骨痛热症的潜伏期大约是一个星期,过后患者会开始出现发烧、肌肉和关节酸痛等症状,这也是大部分人前往求医的时候。

  要确定患者是否感染骨痛热症,主要是通过检测他血内的抗体。然而这种IgM抗体,患者一般在病发后五六天才会产生,因此在病发首两三天根本无法检测出来,医生也就不能及早诊断患者是否感染骨痛热症。

三种不同的检测法

  研究院自2005年底起,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通过鉴定病毒核糖核酸(RNA)的方式,能在第一时间诊断出患者是否感染骨痛热症,以及其病毒类型。

  不过,这种技术的费用昂贵,每次测试估计超过100元。

第二种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器(ELISA)的费用则便宜得多,同样能在病发两天后检测,敏感性高达85%,是现在家庭医生可使用的检测法。它通过检测血液是否产生NS1抗原(antigen),鉴定患者是否感染骨痛热症。可是由于不能诊断出病毒类型,无法协助研究院用来进行病毒监控。

检测唾液最简便

但须道德检委会批准

  第三种检测方法不必抽取患者血液,只需要通过检测唾液是否含有IgA抗体,诊断出患者是否感染骨痛热症,其敏感性介于60至70%。

  黄丽菁说:“从研究的角度,这个方法最简单和快速,特别是方便我们收集患者样本。不过,这项检测法在本地还属于试验阶段。这属于以人为对象的生物医药研究,要在诊所推展实验,还得先获得环境局道德检讨委员会的批准。”

  她强调,越快掌握越多信息,就越有利于对付骨痛热症。以今年的情况为例,早在年初骨痛热症进入高峰期前,他们已知道这回流行的病毒类型出现转型,环境局也因此采取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如提早展开全岛地毯式寻蚊行动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