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3, 2007

老人与树

● 严孟达

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国家公园局一个多星期前发下了一道砍树令,叫布莱德路上的一棵80岁青龙木让路。几天后,20米高,树围7.1米粗,据说不论高度或是茂密树冠,在本地路边树中属于罕见,多年来是布莱德路显著地标的这棵老树,终于轰然倒下。

  老树的命运在社会上还引起不小的关注,本报和海峡时报上都有人为老树的死刑“上诉”。当局其实并非那样无情,两年前为了保留它,还花了20万元进行道路分道工程。但经过两年的观察,经过那里的车辆速度大多超过40公里的时速限制,使该处险象环生。老树的生命比不上人的生命的宝贵,因此不得不死。

  老树之死,不同人看到了不同的东西,环保主义者看到了悲壮,交通警察看到了效率,写文章的人看到了题目。

  老树不怕风雨、不怕车撞、不怕虫子咬,也不怕伊蚊叮,“老神在在”八十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它的“从容就义”,也让人看到了一点社会写照。

  在公司机构里忠心耿耿,“在在”了几十年的老雇员,几乎成为公司机构的“地标”,总有一天因为挡住了年轻同事脚下的“时速”,而被人找个借口砍掉,老雇员能够做到荣休是一种幸福。

  另一方面,老人也必须了解“江山代有才人出”,人外有人,树外有树,一旦让路,也须坦然以对。

  今日的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以目前的趋势来看,年龄65岁及更老的人口数目在15年内将翻一番。如果人们爱惜老树也算是一种敬老,这种敬老精神更应在社会上发扬光大。

  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是政府多花点钱就能解决,老人问题显然已是政府的当务之急,内阁里已有专管老人事情的部长林文兴。林文兴在几个月前提出了延长年长工人的工作年龄,鼓励雇主继续雇用年过60的雇员,甚至让他们一直做到65岁的政策。这样的政策可称之为“老树开花”。

  现在一般人的寿命都比较长,叫那些健康硬朗的老人“老树开花”,可以让他们继续活得更健康。也有些老人并不领政府的情,要他们做到65岁,他们想到都怕。所以,政府的“老树开花”政策要取得成功,还须做些有针对性的努力,尤其是当政府放风声说可能因此延迟人们领取公积金户头的最低存款额的年龄时,一些人对“老树开花”政策更多了一层忧虑。

所谓“老树饱风霜”,老人家有的是经验和阅历,能够多做几年就该多做几年,政府为解决长远的老人问题而更重视年长雇员的经济贡献,但最关键的还是解决老人在保健上所必然碰到的问题。李显龙总理星期四晚在新马医学大会的开幕礼上说现有的医疗设施将不足以应付老人的医疗需求,我国须要培养更多的医生,也要吸引更多外来医生。老来无依加上老来无“医”,老人的可悲莫过于此。

  从老树看老人,再从老人看回老树,当局也许应该为老树专设一个“老人院”,在一处公园内留一个空间,让那些不得不让路给公路和建筑的老树有个搬家的栖身之所,一方面保留老树,另一方面也把老树本身的故事,用牌子说出来,这样的一个专门收留老树的园林就给它取个名叫“饱风霜”!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老一代就是我们的宝。
虽然可能成为我们的负担,但如果没有了他们,就一定没有我们,更加没有现在的新加坡。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保护他们,就像老树一样,不要让它死掉,尽量让他们活到老,能享受到该得的福。

“兴”火燎原 said...

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他们有的经验与智慧,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敬老尊贤,就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