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4, 2006

还要双语政策吗?

郑崇德 早报:10/2/2004

  数个月前,李显龙副总理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道出了一项关于我国双语政策鲜有人提的事实:双语政策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政府在维护它时,是要付出一定的政治代价的。
  李副总理提出这点,是要华社明白,在我国这样一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即使华族中也有讲华语和讲英语之分的民主社会里,一项强制每个孩子学习母语的政策肯定是要涉及政治妥协的。而任何一个民选政府的政治资本并非无限,所以它在推行涉及政治妥协的政策时,不能忽略选民对政策的反应和反对的声音。他希望华社在要求政府维护华文水平和双语政策时,能注意到这个大环境,从而理解政府何以要同时打开华文B和高级华文的门廊。
  不常接触英文媒体的国人,无法想像“反对的声音”的偏激和充满敌意。即使声音来自少数,经英文媒体的全力扬声,也会震耳欲聋。从英文媒体的报道看来,似乎有好些声音来自社会中有影响力的精英层次。政府表示不能忽略这些声音,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反对的声音不否定华人该学华文这个大前提,只是抱怨我国华文教学法的落后和未顾及欠缺家庭支援的学生的学习需求,那华文工作者肯定会和他们通力合作,设法对症下药。事实上,教育部近几年已近乎呕心沥血地不断研讨和推行各项方案,倾全力改善华文教学法,为欠缺家庭支援的学生设计学习方案。在未来数年里,这些努力的力度肯定会进一步加强。
  问题是反对的声音中更多的是质疑政府何以要强制华人学习华文。双语政策强制华人学习华文是一个事实。也可以说,学校里的华文课是仰赖政府的政策才得以生存下去的。
  这样的话讲多了,对华文教学人员和华文工作者的士气会造成沉重打击,并负面地影响到学校里学习华文的大环境。然而,只要华文的教与学继续与双语政策这样一个政治性和强制性的政策挂钩,便不能否定质疑者这种说法的逻辑性。
  但是,打开华文B和高级华文的门廊后的结果清楚表明,质疑者的确属于少数。这个少数值得争取吗?华社是时候自问了。
  尤其是争取的代价是让华社继续背负这个沉重的十字架:继续仰赖政府的政治资本去执行具政治性和强制性的双语政策。尤其是争取意味着学校里广大的华文教与学摆脱不了“强制”这个阴影,从而负面地影响到学习环境和士气。尤其是要争取,华社就得时不时往政府处跑,提出维护华文水平和双语政策的诉求。
  值得如此大费周章地对牛弹琴吗?值得像宗教哲人那样,右脸挨打后伸出左脸吗?
  全球政经局势正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少数我国华人坚守旧世界观,拒绝对新局势做出调整,这是他们的自由选择,华社最好由他而去,不必为他们操心,更不必通过政府的双语政策拉牛上树。至于大多数务实的我国华人,如果他们在30年前能为经济利益而舍华取英,没有理由相信他们不会在30年后为了同样的理由而华英并重。
  华文的教与学是时候与双语政策这样一个政治性和强制性的政策脱钩了。唯有如此,华文的教与学才能非政治化,华文教学人员才能脱下“强制”的包袱,抬起头教导绝大多数有意学习华文的学生。
  如果觉得一步到位地放弃双语政策不够谨慎,何不先无条件全面开放华文B,让任何不愿修读正规华文的学生选修,从而大幅减低华文教与学的强制性?
  如此一来,极少数仇视华文,认为华人不需学华文的我国华人,在得偿所愿的同时,便不再有借口对华文作出尖锐和恶意的攻击,混淆视听,影响绝大多数对华文没有敌意的我国华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