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6, 2006

年轻人的声音与姿态

● 陈颖

报上说李显龙总理日前指示选举注册官更新选民名册,更新后将有更多刚满21岁的公民能够参加投票。固然因大选的热门议题而引人关注,这也实实在在地表明年轻人的位置被政府越来越看重。

曾经看到一个统计数据,1965年新加坡建国以来出生的年轻人,占了总人口的55%,不可谓少,可是媒体历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年轻人安于现状,对周围的社会现实漠不关心,发声寥寥。

工作中接触到不少年轻学生,有一个这样写:“有人说这一代人很淡漠。其实,我们只是叶公好龙地说我们喜欢无所谓。我们真的在乎,也许只是怕承担。”我想,这个说法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倾听、引导、放手,给他们机会独立独力处理一些事务,常让我有意外之感,他们原来可以做到,只是不想、不敢、不要。

换个场景,博客、播客热闹流行,年轻人的声音四溢,他们活跃在隐蔽的想象后面,在我是持看好的态度,写得多了,说得自信了,大声讲的风气自然酝酿,从自我走出,从狭隘中出走,总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不难感觉到的是,年轻人发声的渠道和以前相比,是多得多了,娱乐的舞台自不必多言,“绝对SuperStar”、“新加坡偶像”、“超级主持人”等等,“拉拢年轻人”的效应超越了本身的娱乐功能,参与感的培养应是最大的收获之一。时政的管道也并不匮乏,《早报爆米花》、优频道的“有话就说”,电台、周刊“走进校园”的尝试,所有这些刻意打造的自由空间,都展现出贴近年轻人的态势。

看重年轻人的声音

看重年轻人的声音,并非一时一地所独有,世界的趋势亦然。中国广西省的柳州,向年轻人征集“两会”议题,让他们体验参与时政;前两天一则来自美国的消息也许大家还有印象:刚满18周岁的少年迈克尔·塞申斯,通过竞选当上了希尔斯代尔市的市长,就连布什总统也打电话向他征询建议。当然,他面对种种质疑:一个18岁的高中生能做什么?塞申斯毫不迟疑地表达出自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权且当自己是一个年长的人吧。当我和每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我会与他们合作,并且会看着他们眼睛。我会尊重每个人的意见以及每个和我合作的人。我将努力工作,以此来赢得他们的尊重。”他的声音,是自信的,而他的姿态,则是谦逊而内敛的。
在我们周围,能够听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声音,是好事,是幸事,是大事。开放社会应有的成熟度,必然推拥着整个环境朝着更宽松的方向前行。社会在不断地改变,早一些接触并关注现实,关切周围的环境,对年轻的岁月而言,既是人生的历练,也是今后理性融入社会的基石。

慢一点,以什么样的声音参与,以怎样的姿态立身?热情而不傲慢,积极而不轻薄,自信、谦虚、稳重才是可取的姿态。这些道理和长者的批评,在年轻人开始感受成为焦点和中心的心理成长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席的提醒。

再回到李显龙总理在他的第一次国庆群众大会上的讲话,他说“有必要让年轻人心系国家,要给他们翅膀,也要给他们根”。
年轻人已经不再是旁观者,新加坡的未来故事中,他们是必然的主角,那么,还有什么好犹豫?

·作者是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讲师

No comments: